沈兰强抑着内心那股深深的无力感,着手为陈冬雪的生日宴以及陈家柱的身后事做起了准备。
这些年,家中的日子逐渐好转,也有了些许结余。
她从为数不多的积蓄里拿出一部分,前往县里给女儿陈冬雪和儿子陈阿强购置了一身崭新的衣裳,而她和陈家柱则只买了布料,她打算自己动手做,这样能节省一些开支。
与此同时,沈兰还买了新棉花以及做寿衣的布料。
尽管嘴上她极不情愿去买这些,但心里其实很清楚,陈家柱的病情已然十分严重。
所以,这些东西她都是默默准备的,未向任何人吐露半分。
虽说陈家柱曾叮嘱她购买这些物品,可买回家后,沈兰并未告知他,而陈家柱似乎也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再也未曾提及。
终于,陈冬雪十二岁生日来临。
家中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陈冬雪身着一袭漂亮的红色连衣裙,宛如一位小公主,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
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在这寒冷的冬日里,陈家柱竟不像去年那般病得喘不过气来。
望着女儿那幸福的笑容,他的眼中满是欣慰。
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女儿说道:“冬雪呀,今日你十二岁了,爸爸期望你日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好好照顾你的妈妈。”
陈冬雪乖巧地点点头,回应道:“爸爸,我会的,你也要快点好起来哦。”
生日宴上,众人欢声笑语,沈兰则在前后忙碌地招呼着客人。
陈家柱虽有些气喘,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甚至还与亲戚们喝了两小樽酒。
宴客结束后,陈家柱终是体力不支,早早地睡下了。
沈兰在收拾完一切后,坐在床边,看着陈家柱那消瘦的脸庞,心中一阵酸涩。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家柱的身体愈发虚弱,陈冬雪上了初中,开启了她的住校生活。
初中在乡里,那时候国家已经开始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村子里的小学只有五年级。
就在陈冬雪上初中的那一年,周围八九个村子共同维护的那座小学,送走了他们最后的一届毕业生。
由于学生太少,所以倒闭了,老师们也合并到了另一个村子里,从此开启了将近二十个村子一座小学的日子。
陈冬雪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村子里的孩子太少,她们五个年级只有两个教室。
一三五年级在同一个教室里,二四年级在同一个教室里。
因为只三位老师,所以一个负责教语文,一个负责教数学,还有一个是校长,她负责平时的管理工作。
一年级上课,三五年级的孩子们就在旁边写作业。
而写作业的孩子们竟然好像可以自己屏蔽旁边上课的孩子和老师一样,丝毫不受影响。
陈阿强比姐姐晚两年,姐姐五年级毕业,他刚好三年级结束。
可惜最近的学校倒闭了,这样一来,上学就需要走更远的路,差不多得走一个半将近两个小时。
好多村子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带着孩子举家搬迁,或是去县里,或是去市里。
但是沈兰走不了,她租不起房子,更何况还有一个病重的陈家柱。
“妈妈,姐姐住校了,我也可以住校,阿强可厉害了,不怕!”
陈阿强听见了父母聊天,两口子为了能继续让陈阿强上学,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每天走着上学,翻山越岭的,太不方便。
可是这么小的孩子,住校的话,沈兰也不放心,更加舍不得。
沈兰和陈家柱对视一眼,两口子陷入了沉默,他们都知道孩子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翻过这座大山,过上更好的生活。
“要不然就让孩子试试吧,现在也没有其它办法!”
陈阿强住进学校后,起初的日子确实有些艰难。
学校的住宿条件简陋,本来村子里的小学,根本就没有宿舍,但现在离家远的孩子们没办法当天来回接送,这才腾出了一间教室来。
夜里,四周寂静得有些可怕,风声吹过窗户发出“呜呜”的声响,陈阿强常常会在黑暗中惊醒,思念着家中的母亲和卧病在床的父亲。
本来还有几个孩子离家远,也是要住校的,但几个孩子天天哭,最终不得不每天由家长接送。
最后这间宿舍里最终就只剩下了陈阿强这一个孩子。
老师也不敢让一个小孩子自己住在这里,万一出点事,那学校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阿强妈妈,我们也是没办法,那怕是再有一个孩子,我们也能稍微放心一点,可现在就阿强自己这一个孩子,唉,我们师资力量也不够,没办法每天安排一个老师陪着孩子,所以……”
沈兰没想到,住校这条路就这样断了,没办法,她只能每天早早地起床,带着孩子翻过两座山,然后将孩子送过去,晚上再把孩子接回来。
不到一个星期,沈兰和孩子都累的筋疲力尽。
“不能再这样了,你们母子俩这样都会吃不消的。”
“可是,现在没有其它办法了呀,总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吧?”
“要不然,我们也搬家吧,咱们不去县里也不去市里,就去乡里,乡里租个房子,我们应该也能租的起。”
“阿强,这就是你们家吗?还真的有些远啊!”
“乔老师,就是太远了,所以我上课才累的睡着的,你一会儿不要和我爸爸妈妈说,好不好?”
“好,老师不说你上课睡觉的事情,那你以后就跟老师住一起好不好?”
“好啊,这样,我妈妈就不用那么累的接送我上学了,我就能和姐姐一样,每星期回一次家就好了,妈妈太累了!”
陈阿强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睛里也泛起了泪花。
乔老师在心里叹息了一声,怜爱的摸了摸陈阿强的脑袋。
“呀,乔老师,您怎么来了?是不是这孩子惹什么祸了?”
沈兰正在和陈家柱商量孩子上学的事情,隐隐约约听见了儿子的说话声,但这个时间,孩子应该在学校里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