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老爹和胡大人怀揣着那袋凝聚无数心血的水泥,满怀期待地匆匆赶往皇宫。
一路上,两人讨论着如何向小皇帝详细阐述水泥的神奇之处,满心憧憬着水泥大规模应用后对国家民生带来的巨大改变。
抵达皇宫,他们径直来到皇帝的书房,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小皇帝,而是神色匆匆的顺公公。
顺公公一脸歉意地说道:“二位大人,实在对不住,太后感染风寒,皇上正在慈宁宫侍疾,这会儿实在抽不开身。”
胡大人听闻,微微皱眉,旋即拱手对顺公公说道:“公公,烦请您给皇上带个话。我们历经多日艰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水泥,特意带来想让皇上过目。此水泥对国家民生意义重大,还望皇上知晓。”
顺公公连忙点头,一路小跑着前往慈宁宫。片刻后,顺公公折返回来,传达皇上的口谕:“陛下得知水泥研制成功,十分高兴,让二位大人于明日早朝之时,带着水泥一同进宫,向众臣详细展示,再汇报一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度。这两项发明,朝中大部分大臣还不太了解。”
筱老爹和胡大人领了口谕,心中虽有些许遗憾没能立刻见到皇上,但想到明日早朝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成果,又充满了干劲。
两人告别顺公公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回到工部,胡大人立刻命人准备明日早朝展示水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还精心绘制了水泥应用于修路、筑墙、建房的示意图。
筱老爹则仔细梳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历程、目前的进展以及未来的规划,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为了确保展示效果万无一失,两人反复演练。
胡大人模拟大臣提问,筱老爹一一作答,遇到回答不够完善的地方,便停下来重新商讨、补充。
他们深知,明日早朝不仅是展示成果的机会,更是争取众人支持,让这些发明造福国家百姓的关键。
筱老爹也知道这是小皇帝给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夜深了,工部内灯火通明,两人还在为明日的早朝忙碌着,满心期待着能在朝堂上大放异彩,让皇帝和众臣看到这些发明的巨大价值 。
————————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筱老爹便早早起身,再次仔细检查了用于展示的水泥、工具以及相关图纸,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匆匆赶往皇宫于与胡大人汇合。
筱老爹第一次上朝,筱欢颜不放心便陪着老爹一起上朝。
金銮殿内,随着“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声音响起,筱老爹和胡大人率先出列。
胡大人双手捧着那袋水泥,高声道:“陛下,臣等遵旨,今日特来展示水泥,并汇报造纸术与印刷术的进展。”
不知情的大臣们小声议论:“何为印刷术?”
“胡大人旁边那位是新上任的工部侍郎吗?”
“水泥是何物?水和泥混一起?”
…………
轩辕澈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期待:“好,二位爱卿,详细道来。”
众人安静下来,仔细听着。
筱老爹上前一步,先向众人展示了水泥的原材料,石灰、黏土和铁矿粉,接着有条不紊地讲解制作过程。
随后,胡大人亲自演示,将水泥与水混合,搅拌均匀,不一会儿,原本松散的粉末逐渐凝固,变得坚硬无比。
众大臣们纷纷露出惊讶之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时,一位大臣质疑道:“这东西虽看似坚固,但不知成本如何?大规模使用,国库能否承担得起?”
筱老爹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回应:“大人不必担忧,制作水泥的原料在国内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只需合理安排,便能大规模生产,不会给国库带来过重负担。”
接着,胡大人又呈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成果报告,详细介绍了工坊的建设进度、目前的产量以及未来的规划。
他还带来了几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和卫生纸呈给小皇帝和大臣们传阅。
众人传阅着这些书籍,对清晰的字迹和精美的装帧赞不绝口。
看到卫生纸,方便柔软也是大姑呼惊奇…
另一位大臣问道:“这造纸术和印刷术虽好,但推广起来,是否会遇到阻碍?”
胡大人回答:“大人放心,我们已制定了详细的推广计划。先在京城设立示范工坊,培养专业人才,再逐步向各地推广。同时,我们也会与各地书商合作,降低书籍价格,让更多人能受益于这两项发明。”
轩辕澈听完,龙颜大悦:“二位爱卿居功至伟,这些发明对我盛元国意义重大。朕决定,即刻拨款支持水泥的生产和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广。卫生纸及相应纸张分发到全国各地的“京都优选”低价售卖,让更多学子能读得起书。”
众大臣纷纷表示赞同,大殿内响起一片赞扬之声。
筱老爹和胡大人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
他们高兴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这些发明也即将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福祉。
当然这些发明就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