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为人当以孝为先,定省须教效圣贤。
一念不差方合义,寸心无愧可通天。
路通还道非侥幸,神授天书岂偶然。
遇宿逢高先降谶,宋江元是大罗仙。
~~~~
做人应当把孝顺放在首位,早晚问候父母应当效仿圣贤。
每一个念头都没有差错才符合道义,每一寸内心都没有愧疚就可以上达于天。
路途通顺返回并非是侥幸,神仙授予天书岂能是偶然。
遇到安歇之处和位高之人先降下预兆,宋江原本是天上的大罗神仙。
话说当时宋江在宴会上对众好汉说:
“我宋江自从被救上山以来,这些日子一直和大家一起喝酒吃饭,过得非常快乐。”
“但我不知道我父亲在家里的情况如何。”
“现在江州那边已经把我们的情况上报到京城,肯定会传到济州,然后郓城县就会追捕我的家人,甚至可能抓捕我父亲。”
“这件事恐怕会让我父亲受到惊吓,甚至危及他的性命。”
“我心里想着:‘可怜的父母,生我养我,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想报答他们的恩情,可是天高地远,恩情难报。’”
“因为父亲的养育之恩难以报答,我决定暂时离开山寨,回老家去接我父亲上山,早晚照顾他,尽我的孝心,也了却我的牵挂。”
“不知道各位兄弟是否同意?”
晁盖说:
“贤弟,这是人伦大事,孝敬父母、养老送终是为人子女的责任。”
“我们怎么能只顾自己享乐,却让家里的老父亲受苦呢?”
“我当然支持你。”
“只是最近兄弟们都很辛苦,山寨里的人马也还没完全安定下来。”
“不如再等两天,我们点一些山寨的人马,一起去接你父亲。”
宋江说:
“大哥,再等几天也没关系。”
“但我担心江州那边的公文已经传到济州,开始追捕我的家人,这件事不能拖延。”
“而且也不需要带太多人去,我一个人悄悄回去,和我弟弟宋清一起接我父亲,连夜把他带上山来。”
“这样乡里人不会察觉,神不知鬼不觉。”
“如果带太多人去,反而会惊动乡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晁盖说:
“贤弟,路上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没人能救你。”
宋江回答:
“为了父亲,就算死我也无怨无悔。”
当天大家苦苦挽留,但宋江坚持要走。
他戴上毡笠,拿了一根短棒,腰间别了把刀,就下山去了。
众头领送他到金沙滩,然后各自回去了。
且说宋江过了渡口,来到朱贵的酒店上岸,然后走大路直奔郓城县。
一路上,他饿了就吃,渴了就喝,晚上找地方住下,天亮继续赶路。
有一天,他赶到宋家村时已经晚了,来不及进村,只好先找了个客店住下。
第二天一早,他加紧赶路,到了宋家村时天还没亮,于是躲在林子里,等到天黑才悄悄来到庄上,敲了后门。
庄里的人听到敲门声,宋清出来开门,见到哥哥,大吃一惊,急忙说:
“哥哥,你怎么回来了?”
宋江说:
“我特地回来接父亲和你。”
宋清说:
“哥哥,你在江州做的事,现在这里都知道了。”
“县里派了两个赵都头,每天来盯着我们,我们根本没法动弹。”
“只等江州的公文一到,就要抓我们父子俩,关进牢里,等着抓你。”
“白天晚上都有一两百个士兵巡逻。”
“你不能耽搁,赶快回梁山泊请众头领来救父亲和兄弟。”
宋江听了,吓得一身冷汗,不敢进门,转身就走,直奔梁山泊。
这天晚上月色朦胧,路也看不清楚。
宋江只顾挑偏僻的小路走,大约走了一个时辰,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喊叫。
宋江回头一看,只见离他不到一两里路的地方,有一队人举着火把,照亮了四周,只听他们喊道:
“宋江别跑!赶快投降!”
宋江一边跑,一边心里想:
“果然不听晁盖的话,今天真的出事了。”
“老天爷可怜我,救救我吧!”
远远地,他看见一个地方,便拼命往那边跑。
不一会儿,风吹散了薄云,月亮露了出来,宋江这才看清楚,心里叫苦不迭。
他认出了那个地方,名叫还道村。
原来这里四周都是高山峻岭,山下有一条涧水,中间只有一条路。
进了这个村子,无论怎么走,都只有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宋江认出了村口,想要转身回去,但后面追赶的人已经堵住了路口。
火把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
他只好跑进村子里,寻找躲避的地方。
穿过一片林子后,他忽然看见一座古庙。
只见那庙:
墙垣颓损,殿宇倾斜。两廊画壁长青苔,满地花砖生碧草。
门前小鬼,折臂膊不显狰狞;
殿上判官,无幞头不成礼数。
供床上蜘蛛结网,香炉内蝼蚁营窠。
狐狸常睡纸炉中,蝙蝠不离神帐里。
料想经年无客过,也知尽日有云来。
~~~~
墙垣已经倒塌破损,殿宇也倾斜不堪。
两边的廊壁上长满了青苔,地上的花砖缝隙中生出了碧绿的杂草。
门前的小鬼雕像,手臂折断,失去了原本的狰狞模样;
殿上的判官像,没有了头巾,显得不成体统。
供床上布满了蜘蛛网,香炉里蝼蚁筑起了巢穴。
狐狸常常睡在纸炉中,蝙蝠则不离神帐左右。
想来这座庙已经多年没有香客来过,整日只有云雾相伴。
宋江只得推开庙门,借着月光,走进庙里,想找个地方躲藏。
他在前殿和后殿转了一圈,却找不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心里越来越慌。
这时,他听到外面有人说:
“他肯定躲在这庙里。”
宋江听出是赵能的声音,心里更加着急,却无处可躲。
忽然,他看见殿上有一个神厨,便掀开帐幔,钻了进去,把短棒放在一边,蜷缩在厨内,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发出一点声音。
这时,外面的人举着火把,照进了庙里。
宋江从神厨的缝隙中偷偷看去,只见赵能、赵得带着四五十个人,拿着火把,四处搜查,渐渐搜到了殿上。
宋江心里想:
“这下完了,我真是走投无路了,求神明保佑我!”
那些人一个个从神厨前走过,却没有人注意到神厨里面。
宋江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心想:
“真是天幸!”
然而,赵得突然举起火把,朝神厨里照了照。
宋江心里一紧,暗叫:
“这下我真的要被抓住了!”
赵得用朴刀杆挑起神帐,上下照了照,火烟冲起来,带下一片灰尘,正好落在赵得的眼睛里,他眼睛一眯,便把火把丢在地上,一脚踩灭,走出殿门,对士兵们说:
“这家伙不在庙里,又没有别的路可走,他能跑到哪里去?”
士兵们回答说:
“他肯定是跑进村子的树林里去了。”
“这个村子叫还道村,只有一条路进出,里面虽然有高山和树林,但没有路可以上去,他跑不掉的。”
“都头只要守住村口,他就是插翅也飞不出去。”
“等到天亮了,我们再进村仔细搜查。”
赵能、赵得点头说:
“有道理。”
于是带着士兵们离开了殿。
宋江心里暗自庆幸:
“真是神明保佑!如果我能逃过这一劫,一定要重修庙宇,再建祠堂,报答神明的恩德!”
他刚想到这里,忽然听到几个士兵在庙门前喊道:
“都头,他在这里!”
赵能、赵得和众人一拥而入。
宋江心里一沉,暗叫:
“这下真是倒霉,肯定要被抓住了!”
赵能走到庙前,问道:
“在哪里?”
士兵们说:
“都头,你看,庙门上有两个灰尘手印,肯定是他刚才推开门躲进去了。”
赵能点头说:
“有道理,再仔细搜一遍。”
于是这群人又进庙里搜查。
宋江心里绝望地想:
“我的命运怎么这么差,这次真的完了!”
那群人在殿前殿后搜了个遍,连砖头都翻过了,却还是没有找到宋江。
他们又搜了一遍,火把的光渐渐照到了殿上。
赵能说:
“他肯定躲在神厨里。”
“刚才我兄弟没看清楚,我自己来照一照。”
一个士兵举起火把,赵能掀开帐幔,几个人探头去看。
谁知刚一看,神厨里突然卷起一阵恶风,把火把都吹灭了,庙里顿时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赵能惊讶地说:
“真是怪事,怎么突然刮起这么大的风!”
“难道是神明在里面发怒了?”
“我们别管了,先出去吧,守住村口,等天亮了再来抓他。”
赵得说:
“不过神厨里还没看清楚,再用枪捅一捅。”
赵能点头说:
“也行。”
两人正要上前,忽然殿后又卷起一阵怪风,飞沙走石,吹得殿宇摇摇欲坠,黑云笼罩了整个庙宇,冷气逼人,让人毛骨悚然。
赵能知道情况不妙,赶紧对赵得说:
“兄弟,快走,神明不高兴了!”
众人一哄而散,纷纷跑出庙门。
有几个士兵摔倒了,有的扭伤了腿,爬起来拼命往外跑。刚跑出庙门,就听到庙里有人喊:
“饶了我们吧!”
赵能回头一看,只见两三个士兵跌倒在殿前的台阶上,被树根钩住了衣服,怎么也挣脱不开,手里的朴刀也丢了,扯着衣服求饶。
宋江在神厨里听到这些,忍不住笑了出来。
赵能帮士兵们解开衣服,带他们出了庙门。
有几个跑在前面的士兵说:
“我就说这庙里的神明最灵验,你们偏要在里面捣乱,惹得小鬼发怒了!”
“我们只要守住村口,他肯定跑不掉。”
赵能、赵得点头说:
“说得对,只要守住村口就行了。”
于是众人纷纷往村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