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那惊世骇俗的抬棺出征之举,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人物必定会是左宗棠!
在那个晚清已如残阳西坠、风雨飘摇的沧桑历史大舞台之上,左宗棠凭借着这一惊天动地的“抬棺出征”之豪迈壮举。
犹如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璀璨闪电,将他那无与伦比的非凡勇气以及坚如磐石般的炽热爱国情怀展露无遗,并由此挥毫泼墨地书写下了一篇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篇章。
遥想当年的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宛如一群饿狼猛虎,虎视眈眈地围绕在中国四周,而中国的边疆地带更是深陷于重重危机之中。
特别是位于祖国西北部的广袤新疆大地,此时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中亚浩罕汗国那位野心勃勃的军官阿古柏,竟然在英俄两国幕后黑手的撑腰打气之下,悍然率领其凶残的军队侵入新疆这片美丽富饶但却手无寸铁的土地,并且堂而皇之地建立起一个完全非法的伪政权,对当地善良无辜的老百姓实施惨无人道的残酷剥削与暴虐压迫。
与此同时,阴险狡诈的沙俄也瞅准时机趁火打劫,迅速出兵强占了伊犁等重要地区,致使新疆的大片锦绣河山相继沦陷敌手,整个局势已然到了千钧一发、摇摇欲坠的危急关头!
在当时那异常严峻的局势之下,朝堂之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是否要收复新疆的激烈辩论。以李鸿章为核心所带领的一方极力主张舍弃新疆这块土地。
他们所持有的理由是,那里的土壤贫瘠不堪,若要实施收复行动,则需要耗费极为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倒不如把所有的精力与钱财都集中投放到海防事务上去。
然而,左宗棠却对这种论调予以坚决地驳斥。他目光深邃且坚定地阐述道:“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这句话犹如洪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左宗棠清晰而又深刻地点明了新疆对于整个国家领土完整性以及国家安全方面所具有的至关重要意义。
倘若失去了新疆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那么蒙古地区也将会陷入危局之中,进而直接威胁到京城的安危。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之后,最终左宗棠的见解获得了清朝廷的认同与赞赏。于是乎,朝廷当机立断地下达了命令,正式任命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并赋予其督办新疆军务的重大责任,让他挑起了收复新疆这副沉甸甸的重担。
公元 1876 年,岁月已然在左宗棠这位年过花甲、年逾六旬的老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那颗炽热的心却从未冷却。
怀着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和强烈使命感,左宗棠毅然决然地率领着英勇无畏的清军,踏上了收复新疆这片广袤土地的艰难征程。
为了充分彰显自己收复新疆的钢铁般决心,同时也是为了给士气低落的士兵们注入一针强心剂,左宗棠竟然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且震撼人心的壮举——抬棺出征!
只见一口庄重肃穆的黑漆棺材,稳稳当当地放置于一辆马车之上,伴随着浩荡的大军徐徐向前行进。
这一幕场景,犹如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它毫无疑问地向世间所有人宣告:左宗棠此番出征,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不收复新疆决不活着归来的必死之心!
一旦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左宗棠立刻展现出其卓越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深谋远虑的智慧。
他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精心策划并部署了一系列精妙绝伦的战略战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那“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
凭借着这一高瞻远瞩的策略指引,清军在左宗棠有条不紊的指挥调度之下,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清军将士们个个士气如虹,他们在左宗棠身先士卒的激励之下,勇往直前,奋勇杀敌。
而当地百姓对于这支正义之师更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与拥护,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在如此强大的合力作用之下,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收复了北疆的绝大部分地区,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然而,左宗棠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或稍有懈怠。紧接着,他再次果断下令挥师南下,直捣敌军腹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负隅顽抗的阿古柏军队渐渐难以招架,最终土崩瓦解。走投无路的阿古柏眼见大势已去,绝望之余选择了服毒自尽,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就这样,历经长达两年有余的艰苦卓绝奋战,除了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之外,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
左宗棠及其所率清军创造的这段辉煌战绩,不仅扞卫了国家的尊严与领土完整,更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左宗棠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备战工作之中。他精心策划战略布局,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军备,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同时,他还亲自视察军队训练情况,鼓舞士气,让将士们明白此次战役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神圣使命。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外交能手曾纪泽前往俄国展开艰难的谈判。然而,这场谈判绝非易事,因为俄国方面态度强硬,企图侵占更多的土地。但好在有左宗棠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给予了曾纪泽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在谈判桌上,曾纪泽毫不畏惧,凭借自己卓越的智慧和口才,据理力争,坚决扞卫国家的权益。面对俄国代表的无理要求和威胁,他始终保持冷静,不卑不亢地回应,展现出了非凡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立场。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谈判,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最终,双方签订了《伊犁条约》,虽然中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但成功地收回了伊犁这片被沙俄侵占已久的土地。
当消息传回国内时,举国欢腾。而左宗棠更是功不可没,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毅然决然地选择抬棺出征,以示必死之决心。
正是这种无畏无惧的勇气和舍生忘死的精神,使得左宗棠率领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最终成功收复了新疆全境。
左宗棠的丰功伟绩不仅扞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更为中国边疆地区带来了长久的稳定与安宁。
他的英勇行为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钢铁般意志。
其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这简直太可笑了!满清对汉人防范到如此地步,可到头来,在晚清时期,撑起这片社稷江山的竟然是那些被他们视作奴才的汉人啊!”金榜满脸不屑地讥讽道。
此时的清朝皇帝们,一个个都羞愧得恨不能捂住自己的脸。这般丢脸之事,怕是要传到历朝历代去了,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爷爷,当年您毅然决然地去收复新疆,那时您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呀?”左宗棠那刚刚收复完新疆的疲惫身躯,此刻正懒懒地斜倚在一把老旧的椅子上。微风轻轻拂过,吹乱了他那早已花白的头发。
当听到孙子充满好奇与疑惑的问话时,他的脑海中不禁回想起曾经那一声声坚决反对他为腐朽的清廷卖命的声音。
然而,左宗棠只是微微一笑,伸出手慈爱地摸了摸孙子的小脑袋,语气温和而坚定地说道:
“孩子啊,所谓国家国家,先有国而后有家呀。如果国家动荡不安、山河破碎,那么我们这些小家又怎能安享太平呢?所以哪怕前方道路崎岖坎坷、困难重重,爷爷也必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和安宁而战呐!”
年幼的孙子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左宗棠摇着手里的扇子,表情悠然的看着窗外,语气淡淡的道:“这风雨快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