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海贼,缴获一艘大船,还俘虏了海贼,让刘永陆在万尾岛的威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几姓也真心诚服了。
在这海外的飞地,爹不亲娘不爱的地方,实力为王啊,弱者都必须依附强者才能生存。
消息也传到巫头岛了,巫头岛以阮姓为首的三家地主心里有些慌了,刘永陆居然能打败两艘海船还缴获了一艘,这武力强大到了这个地步。
他统一了万尾岛,那下一步会不会是巫头岛呢?
三家地主坐在一起商量,认为不能坐以待毙,要么去安南告黑状请安南官府来收拾刘永陆,要么就是想办法把刘永陆给杀了。
京族三岛当初都是流民,凭啥这几家能成为地主,占了三岛最好的地方,那不是善男信女就能做到的事情。
安南官府也不一定对京族三岛感兴趣,十几年都不会来个正经官员,除非就是塞钱,但就三岛这个经济实力,能塞的官员愿意从海上过来,那也把家底搞得差不多了。
三家地主想来想去,还是想办法下手,直接打过去不可能的。
三家地主并没有统一巫头岛,没有那个号召力,只有找人去刺杀这一招。
屁大的地方上哪找刺客去,只有找各家的佃户了,三家地主开过会,于是各自去物色人选去了。
田虎回到万尾岛之后,将沈云峰的话带给了刘永陆。
刘永陆听了之后陷入了沉思,其他的他都能理解,就是要留下这二十来个海贼的事他有点不理解。
田虎看着刘永陆的神情就知道肯定有想不通的地方,于是就把山上前后收复了四批土匪的事情告诉了他。
田虎指着海里的那两艘大船说,现在岛上的人可以操两艘船,四艘也可以,甚至八艘也可以,但是要是更大的船呢,更多的船呢?人力从哪里来?没有足够的人力,人家用人也能堆死你。
刘永陆笑了笑,拍拍田虎的肩膀说:“你意思我听得懂,你这么一说,我也知道怎么去做,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沈总的心到底有多大。”
田虎也笑了,说:“你别怕,沈总的心没那么大,他不造反,他就是想强大一点,让这世界没人欺负他,没人欺负这帮子兄弟而已。哦,还有,有好的吃,过上好日子。”
刘永陆点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没沈总想的那么大,反正跟在后面干吧。”
“说的也是,万尾岛就这点人,东边大清钦州廉州要是看上了,也是想推倒就推,西边安南海防看上了,也是想推倒就推。”
“我就试试,能不能在我活着的时候,东边也不敢动万尾岛,西边也不敢动万尾岛。”
“你回去对沈总说,他心意我领了,弄些人上山是减轻万尾岛的负担,但故土难离,这些人也不愿意当自己废物被人养着。”刘永陆说。
田虎笑了,说:“怎么是废物了,只要不是痴呆,山上都能找到事情让他做,自己养活自己都是可以的,有小孩的,还可以读书,终归是可以安排的。”
“你不知道山上,可不像岛上,除了下海就是种田,田又没什么田。等巫头岛收拢了,山上会派人下来教你们种田,你就知道了,有许多事让人干的。”
“还有那些小孩子,总不成以后长大了还就是这两条路走,总的让他们多一点路走吧。反正你自己看吧,这也不是啥大事情,我估计沈总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有时候别把沈总想的太复杂。”
隔了月余,李九章终于盼来了两广提督林则徐大人的褒奖,而且是发到各州的通报褒奖。
褒奖意思是对近期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地方予以书面表扬,防城县由于地理偏僻,人口少,但以朝廷基业为重,筹措团练,不忘海防,给予褒奖,让其他州县要认真向防城县学习。
也就是林则徐拿防城县点了个炮,推进筹措团练乡勇之事,人家那么穷都筹措了两百人的团练,你们还强调什么困难。
这一下,李九章成了广东省官场的当红炸子鸡,去钦州听知州传达通报嘉奖后,同僚们都纷纷道贺,李知县此次得到提督大人的青睐,高升指日可待。
林则徐大人可是通天人物,保举李知县到州府任职不是小菜一碟。
一片道贺声中,钦州知州大人是个老油条,会后把李九章留下告诫了几句,调走了才算调走了,到任了才能算高升了,现在务必要低调,回去切勿出现乱子。
李九章连忙起身作揖,感谢知州大人提点。
回到防城县,李九章把自己到任后的工作认真梳理,看看有无漏洞。经手的账目让师爷带着人反复查看,确保无误。乡绅也好言相待,没事走访夸奖,一切都做好离开防城县的准备。
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一个多月,英国人的军舰将集结在广州,林则徐已经没有精力来顾及他这样的后备干部的培养了。
此时的柏家村,春种已经基本结束,已经全力投入了基地建设和工业生产。
柏家村有经验的技工全部都集中在工场里,概不外放了。工场集中力量生产“火箭弹”和“手榴弹”,一点点的消耗着白家秘藏的近百年的火药储存。
经过这段时间的生产,技工们对“火箭弹”和“手榴弹”生产已经非常熟稔,改进计划暂时也不做多大改进,先管用上再说。
沈松、沈涛涛的工作重点已经放在研制大炮的工作上了。
有了制造火箭弹的前车之鉴,他们回头认真研究了迫击炮,现代的迫击炮没有膛线,也轻巧,是因为现代的铸造技术远远好于清朝这个年代。
凭借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那么再在铸造上下功夫,没有几年可能都没有大的进步,不如换个思路。
这个新思路就是用大口径无缝钢管来直接做大炮。但无缝钢管显然是不能作为专业炮管的。
那么就土洋结合,就是内膛用无缝钢管,在外面用铁再铸一层,增加无缝钢管的强度。
只要能够使再铸一层的钢铁和无缝钢管严丝密封契合在一起,就完全有可能造出大炮来。
当然,这种思路要是放在现代,完全不可取,因为现代炮弹的爆炸当量远远大于火药作为发射药的当量。
过去大炮铸造那么厚重,主要还是因为铸造工艺问题,铸造时候克服不了空气形成的气泡,炮管在火药爆炸时容易在气泡处爆开。
现代工业铸造的无缝钢管基本没有这个问题,不达标是出不了厂的,尤其是这种厚管壁的无缝钢管,往往都是用在压力设备上,更是要经过x光抽测的。
后世民用水平的无缝钢管出口到某些国家,那就是大部分加工成各类大炮使用的,极受欢迎。
方向虽然明确了,但工作依然是艰巨的,无缝钢管外加一层土钢铁铸造要严丝合缝还是要反复磨合,甚至要加入一些现代钢铁的料子进去提升品质。
没办法,没有现代工业体系做支撑,只有自己不断地调试。
沈云峰工作的主要中心也在研制大炮上,对于他来说,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安全自保能力。能够研发出实战中使用的大炮,那是重中之重。
发展经济,其实就是为了推进安保能力,装备的提升需要人力,人力又需要粮食和金钱来维持,最终都是围绕着自保能力的提升而推动。
玻璃厂仍然少量生产,因为从万尾岛卖到商船的酒还都是玻璃包装,这个很受欢迎。
因为一瓶酒可以揣在怀里到处喝,酒坛子就不大方便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弄个精致的银酒壶揣在怀里的,那都是船长、大副或者商户才弄得起。
另外就是生产煤油灯,老管一时好玩弄出来的煤油灯罩子和底座。
这玩意沈云峰认为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也能拿煤炭里面干馏出来的火油代替食用油,起到节约作用,所以同意生产一批。
此时,沈云峰还没意识到这是未来一项重要的财路。
根据田虎介绍的上次海战的情况,还制作了几把短火铳,就是像手枪一样,采取底火击发。
由于枪管短,根本没有任何准头,弹丸被火药推出枪管后,就是天女散花。
但是短距离杀伤作用很显着,尤其是在船上,水手上到对方的船上,先开一枪,打乱别人的防御,再用刀来攻击,效果会非常显着。
即使不事先攻击,遇到多人时候,来一枪也能解困救命。
前段时间柏有志曾经研制过纸包弹,效果虽然不算很好,纸张残留比较多,影响第二次装弹发射,但这种设计只是开一枪的话,还是管用的。
开战之前先把弹装好,插在腰间就行了,需要时候拔出来开一枪救命。
由于底火的存量少,算是精贵物品,所以,这种枪也没制造很多,按照田虎的想法,就是给突击队使用的。
上次海战中盾牌和头盔的作用还是比较显着,村里的妇女们除了加工麻绳之外,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加工盾牌和头盔。
盾牌采用山上最密实的细竹子整根编制,然后用桐油油一遍防腐,再涂上煤沥青,一般火铳的弹丸和箭矢是穿不透的,甚至横刀一刀下去,也无法斩透。
头盔是用山间的藤条编制的,可以遮挡弓箭和弹丸,效果不一定多好,但有防护总比没有防护好。
这两件防护装备最大的弱点就是怕火攻。用多了,敌人有准备了,那就不太好使了。
这个年代没有有机玻璃,用钢板来做盾牌,又不够轻便,还是先用这种竹子和藤条做的实用一些。
基地那边的建设没有停止,都是让赤腰瑶寨的瑶人和收编的土匪们来干。
土匪们要迁出柏家村到基地去住,学堂也要迁到基地去。
因为现在融合的更加紧密,赤腰瑶寨的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要到学堂上课,原先的学堂已经无法容纳了。
也不再提供学生宿舍给赤腰瑶寨的学生了,基地大门修整好了,晚上放学也不怕安全问题了。学生宿舍已经是提供给万尾岛的孩子集中居住了。
由于团练巡逻队抽走一批精干,安保部又分别从赤腰瑶寨、柏家村和收编来的土匪里面择优增加了进去,每天除了放哨站岗,就是集中训练。
朱十八已经被任命为新的三班班长了,赤腰瑶寨一个阿贵也被任命为班长,总共现在六个班,正在向两个排的编制发展。
范有财已经是副排长了,主要在巡逻队那边工作。
朱十八表示非常的不服气,但是想到狗日的范有财在山下巡逻,晚上睡不到老婆,他又表示很公道。
因为人力缺乏,已经从十家瑶寨招工了,招了二十名青壮到制砖厂当力工和基地盖房子。
这些人力都是要拿银子来发工资的,所以当初搞了个“代银券”还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建设的资金压力。毕竟,赤腰瑶寨的瑶人手上用的都是“代银券”而不是银两。
粮食由于要供应万尾岛那么多人,而且大建设期间,力工都能吃,所以粮食也是刚刚够,要等今年第一期收获才能稍微缓解。
老管也在开拓思路,组织种植一些不用太多人力的作物,比如黄豆,只要不太在乎产量,基本撒下去施了肥,就可以不太管了。
加大一些蔬菜的供应,来抵消粮食的摄入量。从物流园快递里拆出来的种子都是现代经过多少培育才出现的品种,蔬菜的鲜嫩程度是清朝的品种无法媲美的。
就像现在的西瓜能做到皮薄籽少,在清朝是不可能的,这时代的西瓜皮比冬瓜皮不薄些,籽贼多。
老管则大力推广种植冬瓜、南瓜、瓠瓜、韭菜这些产量特别大的蔬菜,食堂的妇女照看着就行了,只要一旦能吃,就能连续吃上两三个月。
沈云峰、老管他们又率先垂范,多吃蔬菜,在课堂上也讲授蔬菜里含着人生长必须得元素。
沈云彤也多次到食堂教妇女们蔬菜的做法,用现代的口味来征服清朝人的口味。渐渐的,大家也开始接受,一定程度上,也代替了粮食的一些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