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制定国策
摊丁入亩,肯定是在割江南达官显贵,各大地主的肉。
尽管从先秦时期,各大思想家就在倡导要将人当成人看。
但从夏至今已经三四千年时间,在达官显贵眼中,底层百姓仍是他们的敛财手段。
也是可以买来进行人祭的。
宋朝在开国太祖赵匡胤确定了禁止活人祭祀,禁止私奴,仆从要签订合同,要进一步将人当成人看。
但朝廷越是禁止,达官显贵们越是有触碰禁忌的快感一般,悄然进行着一切。
武洪此番以军队压境,再用买官卖官的方式,哪里出现问题,就让哪里获得官身的外阁成员过去处理。
几乎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之所以说是几乎,就因为还是有人趁机搞事,一家老两口颤颤巍巍去了田间地头,阻碍方田。
面对当即官吏和监察御史共同组建的方田队,他们浑然不惧,一边辱骂一边用粪瓢驱赶,当即士绅官吏招架不住,稍微抵抗,二人当即就躺在地头不吃不喝绝食抗议。
但最终被硬生生拖走。
结果第二天就传出双双吊死在家中的消息。
摊丁入亩逼死人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江南各地,乃至东南沿海都风声鹤唳起来,甚至以村为单位,组建了护田队。
武洪依然暂住在焚天寺,各地消息汇总在他的御案上,堆起来几乎看不到他的人了。
很快,武洪双手压在各地消息札子上,看着下方的杨沂中,道:“所以,是那个司马江南和前一阵让朕想出万世江山的王勇,联合起来,逼迫自家佃户去阻止方田?”
“好让官家知晓,王勇是江南腐儒,家中田地三百余亩,而司马江南在江南富庶之地皆有田产门店,这些年利用各种避税手段,逃税九百万贯。”
杨沂中拱手道:“尽管官家言明前宋诸事不再追究,但只要方田成功,他立马就要掏出大量银钱,所以以免除那对老夫妻高利贷的名头,最终逼得其二人双双上吊自尽。”
“司马江南......”
武洪沉吟一下,道:“此人不在外阁名单中,是没来过吗?”
“确实如此,官家,王勇在此地胡搅蛮缠,那个人送绰号司马夹头的司马江南,便开始串联,但官家在此地坐镇,那些联系好的人都不敢响应。”
杨沂中道:“逼死人一事事发,司马江南便以同样的方式自尽了,并留下遗言,号称追随道君太上皇而去。”
“呵呵...”
武洪真是被气笑了,“他真是半点不给后人活路啊?”
“微臣调查,此人无后。”
杨沂中俯身拱手:“司马江南是赘婿,其岳丈乃是神宗朝礼部侍郎,也只有独女,司马江南曾在吏部入职,直到官家入主汴京,其人才回到江南,而其正妻早已过世十几年,家中美妾三十余,只有一人产下一女,肤色样貌却是家中长工模样,他秘密处死了长工和小妾,接着就是官家南下,他便遣散了其余美妾,专门针对此事。”
“原来是前朝余孽,可惜他未必能追随得到前宋暴君的步伐了。”
武洪说道:“摊丁入亩至今,确定江南人口,田地,地契,说是兵过如篦也不为过,却没有那暴君半点消息,大概是秘密死在哪里了。”
“官家且安心,微臣必定加大力度。”
杨沂中连忙表决心。
“没必要了,那赵佶但凡有点能力,都能做出一番响当当的事业,何须如此缩头?便是那赵构在明州入海口还宣扬自己是赵宋皇室唯一独苗呢。”
武洪摇摇头:“眼下精力都要放在摊丁入亩上,这是百年大计,什么达官显贵,什么士绅名流,真正付出的却都是默默无闻的百姓,但从来没有人真正看过他们一眼!”
“喏!”
杨沂中当即俯身拱手。
“待江南完成,江西路,福建路,也要推广完成,至于岭南......”
武洪想了想:“岭南一地,除了广州港之外,皆为山民,主动弃田入广州港进城打工者成为潮流,推行摊丁入亩就失去了意义,先搁置下来。”
“喏。”
万俟卨和李邦彦也齐齐应是。
“还有疍家人,也就是游梃子,他们终年漂泊海上,没有固定住所,不受地方官管辖,生活散漫,不受旧礼教的约束,因此岸上居民称他们为“荡民”。”
武洪说道:“让李宝去沙门岛接收那里的死刑犯,派到福建路海边,整编游梃子为御营水军辅兵,去嘉禾里(厦门)驻扎,顺势占据仙州(金门岛),再往东南有个大岛?”
“官家是说......田比舍耶亦叫田比舍那(台湾岛)?”
李邦彦不愧是浪子宰相,对地理很是了解。
“对。”
武洪颔首。
说起台湾岛,先秦时期叫做【瀛洲】,汉代称【东鱼昱】,三国时称作【夷洲】,隋唐时叫【琉球】,元代叫【琉球】,明初称【东番】,至明初万历年间始称【台湾】。
这些其实还都算正常,偏偏宋代称【田比舍耶亦叫田比舍那】。
也不知道是怎么翻译的。
“沙门岛死刑犯和游艇子组建御营水军辅兵,告诉他们,只要拿下田比舍耶亦叫田比舍那,就许他们以那里为基地,继续攻伐,所占领沿途岛屿,都可以给他们奖赏,若能打下耽罗郡(济州岛)等大岛,封王也不是不可能。”
武洪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以后犯人和犯官,除十恶不赦之外,经过东西二府相公准许,皆以流放方式处置,功绩做到了,亦可升官,甚至准许调回中原。”
“喏。”
万俟卨和李邦彦内心巨震。
官家这话除了表明北伐之决心,却也没有忘记东南沿海,这基本上就是定下国策了。
官家好大的野心!
须知道,赵宋百年,连西夏都没打下来的,步伐几乎就徘徊在可视范围内。
甚至倾全国之力营造出了丰亨豫大,何曾向海外看过一眼?
这......
二人甚至忍不住互望一眼,未来大有可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