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莫红是最先醒来的人。走廊已经有脚步声。又过了半个小时,楼上楼下开始有说话声。
莫紫和樊丁辰醒来,叫醒睡觉的孩子。
已经穿好衣服的莫红,起床帮忙生火做早饭。这五年下乡知青生活,让她的生活技能点满。
莫紫将房门的备用钥匙给莫红,说:“小红,姐和姐夫上班去了,你在家可以补觉,也能出门逛、会老同学。你随意,不用拘束。”
“姐,我知道。我等会儿去图书馆看书。”莫红说。
在大姐家住了半个月,莫红坐火车到省城师范大学报到,开始大学生活。
不久,纺织厂的福利房建好了。这次不是筒子楼,一层两户,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面积从50平方米到88平方米。
分房条件和评分标准一经公布,引起了工人们极大的热情。
樊丁辰和莫紫按照评分标准一条条计算分数。工龄、职位、家庭人口、荣誉等统统折成分数,两人这次能分到住房。
提交申请后,等待房管科公布名单。
张贴住房名单那一天,宣传栏围了很多工人。名单公布后,开始看房和选房。
在高分工人家庭选房后,樊丁辰和莫紫选了2单元301号。房间面积有60平方米,格局是两室一厅。
剩下的都是高楼层。3楼在中间位置。
选房结束后,签订住房租赁合同,每个月交租金。租金很低,不到3元。
合同一拿到手,两人的心安定下来。
两个房间各有15平方米,左边的作为夫妻俩的卧室。右边的从中间分开,分成两个房间,作为樊堇梨和樊堇梅的房间。
客厅隔出8平方米,作为樊堇鹤的房间。装修和定制家具需要时间。
在两个月后,一家人搬到新家。
三个孩子在房里转来转去。新家比筒子楼大很多,他们兴奋的跑来跑去。
又过了三年,莫红大学毕业,因为成绩优异,留校当老师。住房是大学的职工楼。这样,莫红在省城定居了。
莫红工作半年后,和大学同学叶顺发决定结婚。叶顺发是省城本地人。
自从莫红工作后,每年给爸爸定期汇款60元,每次汇款凭证都保存。
寒暑假,莫红回来看家人,每次停留时间不长。黄莉对莫红的洗脑完全不起作用。
莫红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三个哥哥。从小她就知道不能和哥哥抢肉、抢鸡蛋吃。
四哥莫俊高中毕业时,黄莉和莫桐为了儿子的工作花了一大笔钱,足足600元。只为了儿子不下乡吃苦。
莫家的儿女多,必须有人下乡。莫红成了下乡的那一个。对下乡这件事,她并不怨恨。
但是,准备下乡的物资时,莫紫提前给黄莉票据和钱,让妈妈给小妹准备好东西。
黄莉将票据和钱扣了下来。莫红背着一床被子、旧衣服、自己在家的生活用品下乡。东西少,不需要花钱邮寄。
在其他知青采购生活用具的时候,莫红口袋空空。她亲眼看到大姐给了票据和钱,却到不了自己手里。
于是,莫红写给家里的信是分开写的。给大姐的信寄到纺织厂。
下乡的日子苦,自以为在家从小干家务的莫红也吃不消。这样辛苦的劳作下,父母写信只为了要粮食,从没想过寄东西。这深深伤了莫红的心。
还好,她有大姐这个依靠。自从第一封信给大姐的信寄到纺织厂,莫红就收到大姐寄来的钱和票。
大姐在信里对她的关心、鼓励,莫红每次读信心里暖呼呼的。
上辈子,莫红也是在省城工作。得到大姐离婚、再婚、身死的消息时,总是滞后。一句话来说,鞭长莫及。
她不能改变大姐的思想。原主扶弟魔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听劝。
日子悠悠过,福利房经过房改,交了一笔钱,房产证在莫紫和樊丁辰的名下。
樊堇梨、樊堇梅和樊堇鹤长大成人。樊堇梨当了高中语文老师,樊堇梅进入单位,樊堇鹤学习机械相关专业进入机械厂。
三个孩子组建了新的家庭。
没有扶弟魔妈妈的干预,樊堇梨和樊堇梅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对象。樊堇鹤的结婚四大件没有被盗。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莫紫退休后,在老年文化宫学习画画、毛笔字,跳交谊舞、广场舞。
街道老年跳舞团,莫紫混进去了。有时候,街道组织活动,莫紫跟着去表演。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樊丁辰比起这些,更喜欢喝茶、看报、听广播。
两人一动一静,却十分和谐,一直相守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