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学。
李尚玲看到讲台上的大哥李尚伟,心中哀叹:老师是亲哥怎么办?
上课不能摸鱼,不能发呆。每天回家都是“家访”。
不论如何,李尚玲从奶娃娃到了上学的年纪,开始接受知识的熏陶。
这几年,村里的知青越来越多,数量突破了两位数,达到了22个。其中女知青占了三分之一。
李尚玲发现,有一个姓陶的女知青和大哥走得很近。
陶苗苗来花椒村一年了。经过她的观察,村里李本国家余粮多。家里大娃高中毕业回村当老师,二娃和三娃都在读书。
农村里能供孩子读书的村民家里条件都不差。
下地太辛苦,她咬牙坚持了一年,每天最高5个公分。
如今,家里寄的钱票越来越少,半年只有几张粮票和3块钱。陶苗苗真的坚持不住了,打算找一个饭票。
嫁人后能不能回城,她已经不在乎了。现在她快饿死了。
知青院煮的大锅饭,交多少粮食吃多少。陶苗苗抠抠搜搜,也只能支撑到这个月底。
李尚伟的桃花运来了。
比起村里村外的适龄女孩子,陶苗苗虽然面有菜色,但面容姣好,一双大眼睛水汪汪,说话声音好听。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不久,李尚伟和陶苗苗确定了恋爱关系。
想着大儿子要成家,不能和二儿子住一屋了,也就是说家里三间房不够住了。李本国和彭祥秀拿钱新建了一间房。
十一月,李尚伟和陶苗苗结婚了。
结婚当天,陶苗苗住进了新房。
李本国和彭祥秀有了大儿媳妇,李尚玲和李尚峰有了大嫂。
陶苗苗嫁进来后,就是村里人。彭祥秀找邓队长,给陶苗苗换了一个轻松工分少的活,和孩子一起打猪草。
小学放学,李尚伟和李尚玲一起回家。
家里厨房炊烟起,彭祥秀和陶苗苗正在做晚饭。陶苗苗烧火,彭祥秀掌厨。
没有大鱼大肉,一锅红薯稀饭,勾小铲猪油炒白菜、炒鸡蛋。
等家里人齐了,就能吃晚饭。
在李家生活了一段时间,陶苗苗的脸色变好了,晚上不会饿的睡不着觉了。
1977年,李尚伟和陶苗苗育有三儿两女。其中有一胎是龙凤胎。
李尚峰也结婚了,媳妇是大兴村钱家的女儿钱桃桃,育有两个女儿。
李尚玲上高一。
冬季,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通过广播、报纸传播各地。
李尚伟、李尚峰、陶苗苗报名后,每天抓紧时间复习。
家里有教材和资料。高中毕业后,李尚伟和李尚峰的书没有卖掉,放在家里。
白天,三人各自复习。晚上,在现任高中生李尚玲的出题、讲解下,三人进步迅速。
知青院里的知青知道李家有资料,厚着脸皮来借书。李尚伟没有拒绝,借了教材和辅助资料。
两个月的日夜学习,终于来到了检验结果的考场。
从考场出来,三人的脸色平静中透出自信。
回到村里,三人正常生活,经常会在村头眺望,等待录取通知书。
黄天不负苦心人。
花椒村有5个录取通知书。其中三个是李尚伟、陶苗苗和李尚峰。他们报的学校在一个地方A市,只是学校、专业不同。
大学开学,三人一起坐火车到A市报到。家里的7个孩子由奶奶彭祥秀、二嫂钱桃桃照看。
恢复高考第二年,李尚玲参加高考,顺利考入A大。
寒暑假,三兄妹和大嫂能够一起回家。
放寒假回家后,李尚玲身后跟着一串葫芦七娃,去荒草地捡野鸡蛋、野鸭蛋,玩荡秋千等。
“姑姑!”
“姑姑!好玩……”
在小孩中间,李尚玲感觉自己回到童年。当年跟着大哥、二哥一起出门玩耍的场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二嫂钱桃桃最近很苦恼。生的两个娃都是女娃。虽说婆家没有重男轻女,但她回娘家,亲娘催着她生一个男娃。
李尚峰感觉到了媳妇的着急,劝她顺其自然。
寒假结束,三兄妹和大嫂四人去A市上学。
过了一个月,钱桃桃闻到鱼汤味呕吐,赤脚大夫一看怀孕了。十月,钱桃桃生下一个男娃。
寒暑交替,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了,各单位抢着要人。
陶苗苗、李尚伟没有留在省城A市,工作单位在家乡的城里。李尚伟是家里的老大,回家乡方便照顾爸妈。
大哥李尚伟和大嫂陶苗苗在城里有分配的住房,面积小。
二哥李尚峰进入A市的机械厂。单位分配了一间单人宿舍。宿舍面积小,不能将钱桃桃和孩子们接过来住。
一年后,李尚玲毕业,在A市高中当英语老师。
这时候,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李尚玲的鼓励下,李本国和彭祥秀开始了养猪大业。
空间里的灵泉水可以让猪免疫力增强,极大程度地降低生病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空间里的猪饲料和红薯藤、猪草一起喂养,猪长肉的速度增加。
每天,李本国和彭祥秀按照剂量煮猪食。看到猪圈里的猪吃得香喷喷,他们的脸上露出笑容。
猪养到200斤,大概半年的时候,可以出栏了。一头整猪180元,二十头猪卖了3600元。
数着厚厚一叠钱,李本国和彭祥秀激动地不得了,在房里数钱数到手抽筋才停下。
半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折算下来一个月就是600元,比城里工人收入还要高。
第一批猪卖出去后,大大激发了两口子的养猪激情。
在李尚伟、李尚玲的指导下,小型养殖场在山脚下建成。
一年后,李本国和彭祥秀成了村里第一家万元户。
有了钱,老两口给李尚伟、李尚峰、李尚玲三兄妹一笔钱,各自在工作的地方买了一套房子,翻建后居住。
老大李尚伟、陶苗苗两口子和五个孩子不用挤在小小的房里。老二李尚峰一家也是。
关于李尚玲的婚姻问题。在一次学校和其他单位的联谊会上,李尚玲一眼看中了管学思的颜值。
管学思的父母是大学教授。早年管学思跟着父母下放到农场。在艰苦的环境下,管学思没有放弃学习。
恢复高考后,管学思参加高考,第一次没有考上,第二次更加努力的学习,考入b市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到A市电机厂。
管学思大二的时候,父母因病去世。
联谊会,管学思只是来凑个人头。事实证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结缘于这一次联谊会,管学思和李尚玲开始谈对象。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短短十六个字完美的形容了管学思和李尚玲的婚姻。
时间来到年尾,春节期间。
花椒村,李本国家。李尚伟一家七口,李尚峰一家5口,李尚玲和管学思夫妻,众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言笑晏晏。
饭后,孩子们拿着摔炮在院子里玩耍,大人们围着火堆烤火、聊天。
很自然的,李尚玲和管学思夫妻俩被催生了。
李尚伟说:“现在是计划生育,你们没有孩子,可以生一胎。我和老二有儿有女,不能继续生了。生孩子就要丢工作,不划算。”
李尚峰点头同意:“小妹,要不你和妹夫去医院检查?”
李家人眼睛看着管学思,就差明说了。我家玲玲从小就身体好,要是没有孩子肯定是管学思的问题。也许是在农场的时候,管学思伤了身体,留下病根。
“爸、妈、大哥、大嫂、二哥、二嫂,玲玲已经有了,只有两个月大。我们想着,等满三个月告诉你们的。”管学思一看这情形不能隐瞒了。
“真的!”
“太好了!”
“是个好消息!”
十月怀胎后,李尚玲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管佳敏。因为计划生育,两人没有再生。
时光飞逝,李本国和彭祥秀去世了。
养殖场由下岗的李尚峰接手。养猪开始朝着机械化、科学化发展。
李尚玲从英语老师晋升年级主任,荣誉栏上她是骨干教师。
管佳敏长大后,喜欢服装设计。大学选了服装设计专业,出国进修。回国后,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办服装厂。
退休后,李尚玲和管学思参加老年合唱团、舞蹈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