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马大姐,搭伙吃饭,那肯定是交口粮啊,你也知道我一个女人没什么力气,我给他们做饭,他们帮我砍柴挑水,算是互帮互助了。咱们可不兴钻空子,搞资本主义那一套,钱不钱的你可别再开口了。”
李诗意随口应付了几句后,便脚步匆匆地下山而去。
当她踏入家门时,一眼就看到那几个可爱的孩子正乖巧地端坐在饭桌旁。
见到母亲归来,懂事的大妹赶忙起身,去橱柜去取碗碟。
尽管孩子们早就饿了,但他们仍然没有擅自动筷,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妈妈回来一同用餐。
李诗意看着眼前这群听话的孩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她缓缓走到孩子们身边,温柔地伸出双手,依次轻轻揉捏着每个孩子的小脑袋。
随后,李诗意转身来到锅前,将锅中剩余的菜舀入碗中,并将杂粮饭也盛出来。
饥肠辘辘的一家人终于可以享受这顿迟来的午餐。
只见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着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而李诗意望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模样,自己的食欲也被瞬间点燃。
她夹起一筷子滑溜溜的粉条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起来。
那粉条入口即化,浓郁的香味瞬间充斥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
“这粉条简直比肉还要好吃!”李诗意忍不住赞叹道。
其实,能在这里做出好吃的饭菜,还得多亏了她那空间里调料充足。
若只是单纯依靠油和盐来烹饪,恐怕很难有这般味道。
一顿风卷残云之后,大家都填饱了肚子。
李诗意手脚麻利地将用过的碗筷清洗干净。
孩子们吃完饭后已经困倦不堪,一个个像小鸡啄米似的打起瞌睡来。
于是,李诗意轻声呼唤着孩子们去午睡休息。
待孩子们都进入梦乡后,她想起昨日买的被面,便将其取出。
经过一番丈量与裁剪,她终于剪出了合适的尺寸,准备趁着下午这段时间,将被面缝制完成。
做被面这个不需要技术,只需要把尺寸把握好,然后将布料和棉被一起缝好就行了。
不过,除了做被面,她还打算做个现代的被罩,到时候直接拆下来洗,方便一点。
将被面缝好,又裁出两片大小一样的布料,将四边缝好,就成了被罩。
她都做了两床,大妹的小床也得用单独的被罩。
趁阳光好,她将被罩洗干净,晾晒在院子里的铁丝上。
做完这些,李诗意坐在屋檐下休息。
立秋之后虽然太阳还是大,可是已经不再炎热,微微的秋风吹过,她抬头看着蓝天白云,闻着清新的空气,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感。
目前温饱问题是解决了,三姐弟的自卑意识也被她改善的七七八八。
接下来,就是坐等改革开放,她得借着先知,抓紧机遇,给三姐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她在这里计划未来呢,殊不知,一个大麻烦即将来临。
怕三个孩子睡久了晚上不睡了,李诗意将三人叫起来,也差不多下午五点了,她得开始准备晚饭。
晚上打算做馓饭。
刮了几个土豆,又从缸里取出酸菜,馓饭的精髓就在酸菜。
将土豆切成条,酸菜切碎,下一点油,将土豆和酸菜炒香,就加入一大锅水,等水烧开,一只手拿筷子,一只手抓玉米面,一边撒一边搅动,防止结块。
一直到一整锅都浓稠,才停止下玉米面,但此时还得不停地搅动,不然容易粘锅。
馓饭煮好,放锅里晾着,估计等知青们过来刚好可以入口。
将剩下的土豆丝下锅炒了一盘土豆丝。
又去地里摘了一大筐辣椒,这种辣椒个头大,并不辣,适合做虎皮青椒。
抓起一把泡豇豆洗净,切碎,下猪油,炒了一大盆肉沫酸豆角。
这个年头的人们普遍饭量大,怕不够吃,她又揉了点面粉,炕了十几张薄饼,用竹筐装着。
饼刚做好,就听见门口有人声传来。
四个知青都提着一大袋子粮食进来。
“嫂子,这是我们这个月的口粮,”
将口袋扛进厨房,周恒又从兜里掏出一打票据和钱递给李诗意。
“嫂子,你的厨艺真是太好了,我们回去商量了一下,就把我们的肉票什么的都一起交给你,以后每顿饭嫂子看着安排就好。”
李诗意舍得放油和肉,他们也不能只给点口粮就算了,毕竟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过不容易,他们不能占她的便宜。
李诗意接过票据,其实肉票什么的她不是特别需要,毕竟空间里有吃不完的肉。
不过要是天天做肉,她就不好给他们解释哪来的票能买这么多肉了。
有了他们的肉票,至少,她经常做肉不会招来怀疑了,而且,她也可以找人把肉票换成其他票用。
夜幕降临,饭菜的味道瞬间唤醒了他们辘辘饥肠中的馋虫,于是众人几乎是同时下意识地行动起来,纷纷自觉地端起饭碗,快步走向锅边准备盛饭。
不一会儿功夫,每个人手中便都稳稳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馓饭。
林丽丽将菜夹到碗里,还用饼夹好了土豆丝和酸豇豆,一手端碗,一手拿卷饼。
随后,大家齐刷刷地来到屋檐下找好位置坐下,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只见人们一手端着碗,另一只手拿着饼,大口咬下去的时候,嘴里顿时充满了浓郁的油香和泡菜的酸爽滋味。
这种美妙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场味觉的盛宴在舌尖上展开,令人欲罢不能,只想不停地咀嚼再咀嚼,尽情享受这美食带来的满足感。
而那浓稠适度的馓饭,温度刚刚好,既不会太烫嘴,也没有凉掉影响口感。
对于劳累了一整天的人们来说,此刻这碗馓饭简直就是救星。
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劳作,大家不仅身体疲惫不堪,而且整个白天都在劳作,喝水的机会很少,感觉嗓子眼儿都快要冒出火来了。
然而这碗馓饭却既能填饱肚子,又因为是糊糊,容易吞咽又即时补充水分,给人一种无比舒适的感受。
显然,李诗意在烹饪这顿晚餐时下足了功夫。
所以,面对如此晚饭,众人无不交口称赞,对李诗意的厨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连平日里一向话多的林丽丽,这会儿也完全顾不得跟旁人聊天打趣了,只顾埋苦吃这碗饭。
她狼吞虎咽地吃着,时不时还发出“吸溜”“滋滋”的声响,那副全然不顾及形象。
捧着碗吃过晚饭,众人都很自觉地去将自己的碗刷干净才一同回到知青点。
众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刚刚踏进知青点那破旧的大门,便一眼瞧见了陈梅以及其他几位知青正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前,每个人手中都端着一碗看起来稀溜溜、颜色灰暗的杂面糊糊。
而在一旁摆放着一小碟黑乎乎的咸菜,这便是他们今日的晚餐了。
只见陈梅等人面无表情地用勺子搅动着碗里的杂面糊糊,然后艰难地送进嘴里咀嚼着。
每一口下去,似乎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那副模样味同嚼蜡,毫无滋味可言。
看着他们如此痛苦地进食,众人心中不禁同时涌起一个念头。
去李诗意家搭伙吃饭可真是他们这辈子所做出的最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