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跟李孟姜说自己小时候阿耶阿娘就死于战乱,还是小宝宝的白茶跟着自己姐姐到处流浪。
多亏是韦贵妃将她们收留在秦王府当丫鬟,不然,她们姐妹俩就死在战乱了。
李孟姜听罢,抬起手揉揉白茶的额头。
她内心想着要为那些无家可归的小孩子建立一家孤儿院,她让白茶服侍自己睡下,她的意识进入空间,她让糖宝变出一些建筑材料。
糖宝乖巧地点了点头,只见她轻轻地挥动着那纤细的手臂,就如同变戏法一般,瞬间变出了一堆堆建造孤儿院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魔力。
站在一旁的李孟姜看到这神奇的一幕,脸上露出了格外满意的笑容。
她满心欢喜地走上前去,仔细打量着那些材料,眼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这时,糖宝微笑着递给李孟姜一张精美的图纸。
那张图纸上面绘制着一座美轮美奂的孤儿院建筑,每一处细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李孟姜接过图纸后,迫不及待地展开来,目光紧紧地落在上面。
当她看到纸上那座宛如梦幻般的屋子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惊喜。
这座屋子的设计风格独特而又优雅,与她心目中理想的孤儿院完美契合。
无论是房屋的结构布局、色彩搭配还是装饰细节,无一不符合她的审美标准。
李孟姜越看越喜欢,忍不住连连赞叹道:
“真是太棒了!这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孤儿院啊!”
她轻轻地伸出手,温柔地揉了揉糖宝那圆润可爱的额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宠溺的笑容:
“哎呀,你这个小家伙,可真是我的贴心小叮当啊!快告诉我,你最爱吃些什么好吃的呢?明天就去给你买回来。”
糖宝认真思考片刻,然后回答:
“嗯……我想吃胡饼,而且要那种超级大份的。”
说完还不忘用小手比划了一下那个想象中的巨大尺寸。
听到糖宝的要求,李孟姜不禁感到有些惊讶,她下意识地眨了眨眼,右眼皮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
不是吧,这空间精灵,胃口竟然这么大?一个胡饼能吃得完吗?算了,她也帮自己许多买就买吧。
翌日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层层宫纱,洒落在太极殿的金砖之上,映出一片暖融的光晕。
此时,临川公主李孟姜身着一袭淡粉色的襦裙,外罩月白色的轻纱,迈着轻盈且坚定的步伐踏入殿内。
她神色庄重,眼中却闪烁着熠熠的光芒,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入殿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大礼,声音清脆而恳切地说道:
“阿耶,姜儿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唐太宗李世民正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翻阅着奏章,听闻女儿的声音,他抬眸望去,目光中带着几分慈爱与询问:
“姜儿,何事如此郑重?”
李孟姜微微抬起头,眼中满是悲悯与坚定,缓缓说道:
“阿耶,近些时日,女儿听闻长安城中诸多孩童,因战乱、灾荒失去双亲,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他们小小的身躯,却要在这冰冷的世间独自承受风雨,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她微微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
“所以,女儿恳请阿耶恩准,让女儿在长安城内建造一间福田院。
在这福田院里,能为这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们提供遮风挡雨的屋舍,让他们每一日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有安稳的床铺可以入睡。
女儿希望能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在这盛世大唐,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与关怀。”
李孟姜说话时,双手不自觉地微微攥紧,她的眼神始终紧紧地盯着唐太宗,眼中满是期待与渴望,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此时,他正目光柔和地注视着下方的女儿 。
李孟姜微微仰起头,目光中满是坚定与执着,毫不犹豫地与唐太宗对视着。
唐太宗看着眼前的女儿,心中不禁暗自感叹。
时光飞逝,那个曾经在自己怀中嬉笑玩耍的小女孩,如今已出落成一个善良懂事、心怀大爱的女子。
他微微抬手,轻轻抚了抚自己那修剪整齐的胡须,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建造福田院,这确实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善举。
然而,其中的艰难险阻也不容小觑。
从最初的选址,到筹集建造所需的巨额资金、采购各类材料。
再到招募可靠的工匠,以及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但当他再次望向李孟姜那坚定的眼神时,心中的犹豫瞬间消散。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
带着身为帝王的威严,又饱含着对女儿深深的宠溺:
“姜儿,你的想法很好。既然你有这份心意,阿耶便答应你。”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中满是关切与叮嘱,
“不过,建造福田院并非小事,其中的繁杂远超你的想象。
从选址、筹备材料,到招募工匠、后续管理,每一步都要谨慎对待。
你一定要好好筹划,切不可大意。倘若遇到什么难处,不管是缺银钱。
还是需要人手,亦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尽管跟阿耶说,莫要自己一个人扛着。”
李孟姜听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她连忙再次行礼,动作轻盈而优雅,每一个细节都尽显皇家公主的风范。
她的声音清脆且坚定:
“多谢阿耶~女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女儿定会全力以赴,将福田院建造得妥妥当当,让那些可怜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温暖的家。”
从大明宫出来后,李孟姜深知,时间紧迫,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正等待着她的帮助。
于是,她立刻找来自己最信任的侍女白茶,二人精心乔装打扮成男装模样。
李孟姜头戴黑色方巾,身着一袭青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素色腰带,将她的身姿衬托得更加挺拔修长。
白茶则扮作书童模样,跟在李孟姜身后,二人悄悄地出了宫。
她们穿梭在长安繁华的大街小巷,四处勘察,寻找合适的建造地点。
李孟姜目光敏锐,仔细地打量着每一处地方。
她时而驻足在宽敞的空地上,脑海中迅速勾勒出福田院的建筑轮廓,一边比划着建筑的规模,一边与白茶讨论着可行性;
时而又走进幽静的小巷,观察周边的环境是否安静祥和,是否适宜孩子们居住和学习。
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们遇到了两个名叫张开和李大牛的年轻工匠。
李大牛蹲在路边,专心致志地修补着手中的木具。
张开则是拿着一把锤子坐在地上敲打一把支踵。
李孟姜被他们精湛的手艺所吸引,便走上前去与其攀谈起来。
“这位俩兄台,看你们手艺如此精湛,想必是个中高手。”
李孟姜笑着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
李大牛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 “郎君”,虽然身着男装,但眉眼间透着一股灵动与温柔。
他连忙站起身来,有些拘谨地说道:“十郎君过奖了,俺们只是略通木工,靠这手艺勉强糊口罢了。”
李孟姜向李大牛兄弟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建造福田院的计划,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热情与期待,言辞恳切,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她的善良所打动。
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同时也对这个项目充满了兴趣。
“郎君,您这是在做一件大善事啊!若郎君不嫌弃,俺们愿意为这福田院出一份力。”
李大牛真诚地说道。
李孟姜听后,心中大喜,她连忙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有俩位相助,这福田院定能早日建成。”
就这样,李大牛兄弟俩成为了李孟姜招募的第一批工匠。
在他们兄弟俩的介绍和推荐下,又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工匠纷纷加入。
选定地址后,李孟姜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福田院的建造工作中。
她每日都亲临现场,监督着工程的进度。
她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从地基的稳固程度,到房屋的布局设计,再到每一块砖石的铺设,她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
工匠们在她的带动下,也都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