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话的深入,他对军事装备和技术的重要性做了详细阐释。尽管言辞尖锐直接,但不可否认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和见解。
最后,他对当下的农业政策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放宽对农具的管理,降低成本,使得农民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使用工具,从而大幅提高耕种效率。
“此外,水利灌溉至关重要。渭河水源充足,利用水车不仅能提升粮食产量,更能改变农田性质。”
这一套理论听得满堂静寂,众人陷入深思。
李明挥袖冷哼:“荒诞不经!铜铁开采不易,如何可能这般便宜?”
那官员微微一笑,“李丞相或许忘了我在民间开设过冶炼作坊的经历吧。”
他目光坚定地回应道:“您说是不是呢?”
王安顿时涨红了脸:“你……你……”
刘宏差点笑出声来,赶忙偏过头去,拼命压下笑意。
“陛下,微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要想农事兴旺,则需重振工事。”
“百姓有了得心应手的工具,方能开垦更多土地。”
“有了高效的水车灌溉,大秦粮食年产量必将倍增。”
“之前承诺陛下每年产出千万柄钢刀,并非虚言。”
王安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火:“老夫不信你能办到这些!如真能做到,老夫即刻辞职。这个 ** 之位由你接手又有何妨?”
“好哇。”
“王丞相,这是你自找的,我没逼你。”
那人从容地答应下来。
“你、你……”
王安没想到对方竟敢一口答应,更毫不掩饰对相位的图谋,气得满脸通红,浑身发抖。
忽然眼前一阵阵发黑,仿佛星星闪烁不已。
“王丞相!”
有人察觉不对,急忙跑去扶住几欲倒下的他。
“王丞相,您没事吧?”
“大胆!”
众人围成一圈,焦急万分。
“朝堂之上岂可如此放肆!”
“王丞相,快醒醒。”
王安的心腹不少,在朝中也颇有势力。此刻,众人都围在一块儿担心他的情况。
“我等商议国家大事,为陛下分忧。”
那人口风一转,“没想到王丞相日夜操劳,竟然在朝廷上晕过去了,真是令人钦佩啊。”
“肃静!”
嬴政厉声道:“扶王丞相休息。”又对着那人说,“退下。”
“刘宏,继续讲。”
---
王安被抬至殿外,那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目光扫视着众人,心中有些不安。此时蒙毅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蒙毅暗想:难怪他与扶苏关系密切,遇事果真敢于冒险。
王安身为法家领袖,势力深厚。连世代豪门都得退避三分,此人竟敢在殿上把他气晕了。
“大人为何如此盯着在下?”那人小声问道。
“呃……只是觉得我们同殿为官,以后有机会一起聚聚也好。”
蒙毅不禁动了笼络的心思。与其正面冲突,不如结交。这人既然得了皇帝信任,日后若有困难,或许可以为蒙家提供支持。
“当然可以。”两人相谈甚欢。
此时,扶苏已经冷静下来,捧起规划书朗声道:“工事当先,首重煤炭和钢铁。”
“煤炭是一种叫石墨矿的东西,燃烧烈猛,持续性强,在咸阳周边多有分布。”
据初步估算,单城外八里沟一处便储存有七百万吨煤炭,相当于八亿斤。即使用于取暖做饭,也足够咸阳及周边六十多万户用个四五载有余。
数字听起来不可思议,然而却是事实。相较于工业需求,这点耗用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随后扶苏继续说道:“如果今年开采一亿斤煤炭并取得良好效果,明年可在其他矿区开工,逐步提高产量。五后大秦年开采将达二十亿斤煤炭,基本实现替代木柴。”
“这样一来,不仅百姓免受寒冷之苦,更能节省大量劳力。”
议论声随之传来。大多数文武官员都感到难以置信。
“你说的是否真的?”始皇的目光停留在那个人的脸上,但开口询问自己的儿子。
“当然是真的,儿臣愿意拿生命担保。”扶苏自信道。亲眼见过煤窑的燃烧火焰,又亲自勘察了产地,并信任这位朋友的见解。因此说话显得底气十足。
那人缓缓点头肯定。
嬴政心中一震,露出振奋的表情。节省百万劳力,小小煤矿竟有如此功效!
御史大夫提出质疑,“太子言之慎重为好,以免损害皇族威望。”
“本宫并非无根之说,总有七八成把握。”扶苏回应坚定。
没有了王安作为主心骨的官员们气势锐减,在皇帝尚未表态时,他们也不愿意顶着干。
赢政表示支持,“即便出问题也有寡人承担,接着说。”
扶苏进一步提议,“大秦国兵器质量参差不齐,以煤做燃料冶炼、用水力打铁锻造将大幅提升品质。接下来五年内大力推广这一方法,逐步替换旧兵具,每年汰换二十万套。”
话音刚落,再次引发现场喧闹。每年汰换二十万套可不是个小数
产量动辄数以亿计,麻布数百万匹。这些惊人的数字让官员们已经习以为常,仿佛在听天方夜谭。不知该如何应对太子提出的荒诞计划,也不明白陛下为何如此认真地倾听。
当子淳(扶苏)结束他的言辞时,麒麟殿内一片静谧,仿佛所有人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诸位大臣觉得如何?”
始皇清澈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然而,厅堂内依然死寂。众臣互相交换眼神后,又低下了头。
“既然各位没有异议……”
“朕决定依照此方案执行。”
见始皇已有决断,无人敢再反驳。丞相蒙毅率先应答:“微臣赞同。”老将军王翦紧随其后:“老臣也认为可行。”
一时间,附和之声陆续传来。始皇大悦:“命皇太子孙理工商,天下工、商皆归其管辖。”“孙儿定不负父皇重托。”子淳恭敬行礼接下此重责大任。
此时李相吐血,群臣哗然。“速请御医!”
朝议从黎明延续至正午。离席之际,众人表情各异,有的摇头叹息,似乎忧虑着帝国未来;更多的是喜出望外。
“恭喜公子!”
“今后我们共襄盛举,助力商业壮大!” ** 开怀一笑。“多谢陈先生提携,我深感重任在肩,需得你多加指导。”
** 连声应允,心中暗喜——自己终于有机会施展抱负!
半晌过后,一乘车辇缓缓驶入。子淳下车问候,引荐妹妹欲同行游玩。赢诗柔掀起帘幕向 ** 行礼示意。
车内三人间的对话持续,探讨工商发展难题。子淳问及人手不足问题, ** 感叹道,若能增加数倍人口,情况才会好些。“大秦现有五百万家,仅两三千万人,实乃杯水车薪。”
提到钢铁行业需求量庞大,“光是一个铁匠就需要多个步骤,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力,至少百万人以上。”
赢诗柔在车厢内默默聆听,赞赏于两人间的讨论。“陈少府真有见地,母亲若得知此情也会满意。”
她命仆役为前方车辆送上糕点。“辛苦两位。”
“感谢公主心意。” ** 道谢并迅速吃了起来。子淳亦觉饥肠辘辘。
随后二人交流到劳动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必须避免涸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不能过分压榨工人。” ** 提出设立合理的劳动条件。“至少要给工人足够的时间娶妻生子,保证劳动力持续增长。”
“这正是长远规划的核心所在,我会谨记。”子淳回应。
不料, ** 此话令他突然噎住,赶紧伸手求助。侍女连忙递给水杯……
这场关于治国理念的讨论在轻捷马车上继续,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索性就让他噎着吧!”赵青璇愤懑的声音从车厢里传出。
高阳与 ** 立刻惊讶又疑惑地望向她。
“赶紧拿些水来。”高阳迅速对身边的侍卫吩咐。稍作思索,他也立刻理解了事情的缘由。
** 常把“怼婆娘”挂在嘴边,换做是谁听了也会怒气上涌,更何况是明事理的赵青璇。
侍卫递来水袋, ** 咕噜咕噜喝完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你这个妹妹也太小心眼了吧?”他低声抱怨道。
高阳只能轻笑两声,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回应。
“郑少府。”突然间,赵青璇掀开窗帘:“据大秦律法记载:男子身高六尺五寸便可举行成年礼及婚礼;女子若身高达到六尺二寸同样可行嫁。违背这些规定则会令父母蒙羞。”
“身为八尺男儿的你至今未婚,是否考虑过大秦的繁衍生息?”说罢她的脸色涨得通红,眼神依旧强硬地看着他。
** 笑了笑,用衣袖擦了擦嘴角:“还未遇到理想之人,所以未曾成婚。”
他语气轻松地说:“待有日遇上了意中人,即便生育众多也不在话下。身为朝廷官员,怎能不为国效力呢?”
车帘哗的一声又被放下。赵青璇脸色羞红,双手紧握着衣角。只有 ** 才能如此直率大胆,既无礼却又显得坦荡。
高阳听着他的话不由觉得蹊跷。自己心里念叨的一心人其实是邻家女孩沈如月!不过此刻,为了应对眼前的局面,他还是敷衍地点点头,“先生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