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阿德莱德皇太后的葬礼如风暴般结束了。
悼念的时间已经过去,如今理应回归日常,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柏林——不,整个德国,此时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八卦而热烈沸腾。
[波茨坦的东方少年,成为德国帝国贵族!]
[黄种人成了男爵!]
[继承皇太后遗产的少年男爵!]
汉斯·乔,一位曾救过威廉二世皇帝性命的少年,同时也是近来颇受欢迎的报刊小说作家,如今不仅继承了一座巨大的宅邸,还成为了德国帝国的“汉斯·冯·乔”男爵。
对此,德国社会的反应可谓千差万别。
“呵,黄种人能得到爵位?啧啧,这个国家究竟要走向何方。”
“唉~!在威廉一世陛下在位时可从未发生过这种事,真是末世啊,末世!”
“说起来,听说那少年是皇帝的情人......难道?”
绝大多数德国上流社会人士一看到早报便不满地咂舌,脸上布满嫌恶之色。
这是理所当然的反应。
在他们这些典型的欧洲白人眼中,黄种人与黑人一样,是低等的存在,绝不能与白人平起平坐。
而如今,一个黄种人居然成了德国帝国的贵族?
这不仅仅是不合常理,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
这甚至比说黑人与白人平等这种荒唐的笑话更加不可思议且令人愤怒。
因此,他们毫无顾忌地对皇帝大发牢骚,表达各种不满。
种种阴谋论层出不穷,而汉斯刚进入皇宫时就曾在上流社会中流传的“威廉二世如同古希腊人一般迷恋美少年”的不健康谣言也再度被翻了出来。
“看看这个。汉斯·乔成为了贵族。”
“那是谁啊?”
“就是那个救了皇帝命的东方少年啊。”
“东方人成贵族也好,狗成贵族也罢,跟我有什么关系?快干活去吧。”
然而,大部分德国普通市民虽然对此事感到惊讶,但与上流人士不同,他们的反应并没有那么激烈。
虽然种族歧视的眼光依旧存在,但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皇室的事如同天边的云彩一样遥不可及,他们不过是把关于汉斯的八卦和背后议论当作喝啤酒时的佐料罢了。
毕竟,一个东方人成为贵族,对他们既没有直接的损害,也没有什么利益可言。
因此,许多德国人只将此事视为威廉二世又一次的“怪癖行为”,就像往常一样。
“有人拼命干活,连养活孩子都难,有人却一夜暴富,甚至还成了贵族。”
“真让人羡慕,羡慕啊!”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对汉斯充满嫉妒。
无论何时何地,对成功人士怀有嫉妒之情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尤其在他们看来,汉斯之所以能继承包括腓特烈霍夫宫在内的皇太后财产,全然是因为皇帝的宠爱,这更让他们心里愤愤不平。
当然,也不是没有对汉斯抱有正面看法的人。
一些对种族主义持否定态度的社会主义者,以及对欧洲式种族歧视感到厌倦的少数在德东方留学生,对汉斯成为贵族一事表示了相当友好的态度。
不过,前者是沾上就没好事的“红色分子”,而后者由于人数稀少且政治上毫无助益(甚至大部分是日本人),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但是,最为激烈地做出反应的,果然还是容克集团(Junker),那个在德意志帝国内部因保守与顽固而臭名昭着的普鲁士容克贵族。
这完全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简直不可思议!”
“皇帝疯了!不然怎么会把一只猴子一样的家伙接纳为高贵而荣耀的德国贵族的一员!”
威廉二世将汉斯带入宫廷?
退一万步说,这事他们勉强还能忍受。
因为汉斯当时还是个孩子,而且至少在那时,他确实救了皇帝一命。
但给汉斯授予贵族头衔,这就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底线,甚至突破得十分彻底。
因此,容克集团立即采取了行动。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自然是较为软弱的首相比洛。
直接挑战威廉二世,对容克集团而言,也是一件令人望而却步的事。
当然,这种情况下,首相比洛心中自然有无数怨言,但他也只能咬牙承受。
“首相,您为何对此事毫无作为?!”
“这简直是对帝国权威的玷污!我们绝不承认那个东方小鬼获得的贵族头衔!”
“没错!绝对不行!”
帝国议会(Reichstag)里,充满愤怒的容克集团的声音回荡不绝。
刚一出席议会,首相比洛便不得不听着各种侮辱性的言辞,他的脸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难看。
“所以,你们到底想让我怎么办?”
“请您向陛下传达帝国议会的意志,要求他重新考虑这件事!”
“至少要取消或剥夺汉斯·乔所获得的贵族头衔!”
帝国议会的意志?明明是容克集团的意志罢了。
毕竟,除了普鲁士容克出身的议员外,其余议员都一脸冷漠地看着这场闹剧,仿佛在说:“这些家伙又来了。”
“和不懂事的小孩打交道倒还更轻松点。”
心里这么嘀咕着的比洛首相,强忍住即将爆发的耐心,用满含怒气的声音对容克们果断回应道:
“我拒绝。”
“比洛首相!”
“你现在到底是清醒的吗?”
“你还算是帝国的首相吗!”
“我当然很清醒,所以请闭上你们的嘴。授予贵族头衔是陛下的固有权力,陛下愿意授予谁头衔,无论是我还是帝国议会,都没有干涉的权力。”
“什、什么?!”
“你开什么玩笑!”
比洛首相的话让容克们完全懵了。
而比洛首相的嘴角则微微上扬,显然小小得意了一把。
当然,如果德意志帝国真是一个实现了完善立宪政治的国家,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
但问题在于,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披着立宪君主制外衣的专制君主国家。而帝国议会在法律上根本无法干预这项完全出自皇帝神圣权力的决定。
至于比洛,他完全没有打算站在容克集团那边。
因此,这可以说是利用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一种手段,而被逼到这一步的容克们怒目圆睁,对总理怒吼道:
“所以您的意思是,总理您打算对此事袖手旁观吗?”
“帝国的法律就是如此,我又能怎么办?如果不满,那就去找皇帝陛下直接陈情吧。当然,陛下是否会听你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你、你......!”
容克们咬牙切齿地看着从容离开的比洛总理,但却没有胆量按照比洛所说的那样,直接去向威廉二世讨个说法。
最终,容克们只能无功而返,离开了议会。
既然比洛总理无意改变当前局面,那他们再如何争论也是徒劳。
因此,他们决定采取下一步行动——动用他们的根据地——军队。
“很抱歉,各位就请回吧。”
“阁下!”
然而,这一次容克们的计划依旧未能如愿。
一些容克出身的将领找到了军队最高长官参谋总长,但现任德国帝国陆军参谋总长是施里芬伯爵,而施里芬对汉斯持友好态度。
此外,与他的前任不同,施里芬是一个与政治绝缘的军人。
“军人只需做好军人的事,军队将保持中立。”
“可这已经动摇了帝国的根基!”
“如果仅仅因为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帝国的根基就会被撼动,那我们的德国早就灭亡了。我知道你们为何如此激动,但这是无意义的事,别再胡闹了,还是请回吧。”
施里芬用平静的声音说道,容克们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参谋总长办公室。
既然军队最高层的施里芬持这种态度,他们也无计可施。
“不管是比洛还是施里芬,为什么他们都这么轻视这件事!”
“看来我们真的只能亲自向皇帝表达我们的立场了。”
“可,如果这样做的话,会不会激怒皇帝......”
对汉斯不满的容克们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那个黄种人小子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贵族,这对容克们而言无疑是对自尊的巨大打击,难以接受。
但如果他们直接行动,就可能被视为挑战威廉二世的权威。
而这是容克们绝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因为他们有太多东西可以失去。
最终,一些激进的容克们决定采取最后的手段。
“把那个人引进来吧。”
“那个人?”
“是瓦尔德泽元帅。”
“什么?!瓦、瓦尔德泽?!”
听到“瓦尔德泽”这个名字,容克们的脸上都充满了惊愕。
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Alfred Ludwig heinrich Karl Graf von waldersee)。
又称瓦德西伯爵,前任陆军参谋总长,现任德国帝国元帅。
以及那个比皇帝更极端的保守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
至少威廉二世对犹太人没有太多反感,尽管他不喜欢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但他不会像瓦尔德泽那样公然宣称他们应该像对付赤色分子一样被清除。
如果瓦尔德泽没有以八国联军总司令的身份被派往清国镇压义和团,汉斯进入宫廷时肯定早已酿成大祸。
因此,施里芬在比洛总理的全力支持下,尽可能地推迟了瓦尔德泽从东方归来的时间。
在汉斯这桶油已经倒满的情况下,瓦尔德泽这团能烧毁一切的火焰是比洛和施里芬都绝不会允许的。
但现在时间所剩无几。
下个月,义和团之战将通过《北京议定书》(辛丑条约)正式结束。
瓦尔德泽留在那里的理由将完全消失。
各国驻华军队将在条约签署后开始撤离,德国派往清国的远征军也将完成任务,返回祖国。
连同瓦尔德泽元帅一起。
“这......是不是太危险了?”
“你们也清楚,瓦尔德泽是个无法控制的人。”
一些了解瓦尔德泽性格的容克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对这个计划的担忧。
虽然现在瓦尔德泽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又年迈体衰,权力不如从前,但他曾是连俾斯麦都忌惮的臭名昭着的政治军人。
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为了抓一只臭虫烧了整座房子的局面。
一把锋利到极致的刀,有时会连自己都割伤。
“而且瓦尔德泽的敌人太多了。如果把他引进来,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这件事还是重新考虑一下比较好......”
“那么,你们谁愿意亲自出头?”
“咳......”
听到有人冷嘲热讽,那些反对引入瓦尔德泽的容克低声咳嗽着,转过头去。
至此,讨论结束了。
“那么,就算大家都同意了吧。”
德国由普鲁士掌控,普鲁士由容克们掌控。
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应该是这样。
容克们绝不允许汉斯·冯·乔这块黄色的异物插入他们的秩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