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书院门口,李想看着郭青梅走远,又看了一眼门口那些还没有散去的少女,忍不住暗暗摇头。
李想来山阳书院教书,其实是为了调查一件十八年前的旧案。
去年李想从他爹口中得知一个惊天秘密:他其实并不是他爹李大山的儿子,而是赵王李信的幼子。
十八年前,赵王李信因谋反罪,被皇帝下令灭九族。赵王全家一百余口,全部被送上刑场,当众斩首。
当时李想才刚出生不久。李想他爹李大山,那时候是赵王府的一名厨子。为了保住赵王最后的血脉,李大山偷偷拿他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将襁褓中的李想换了下来。
然后李大山便带着李想,从赵国邯郸一路逃到渭城,从此隐姓埋名,定居在渭城外的李家村。
十八年来,李大山从没跟人提起,他曾在赵王府做过厨子的事。直到去年,李大山得了一场大病。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李想便永远也无法得知自己的身世。
李大山这才将这件事,悄悄告诉李想。
李大山还告诉李想,他父亲赵王李信是被奸人陷害,让他一定要查出这个害他爹的奸人,为他全家报仇。
李想自从得知真相,便来到渭城的山阳书院。
李想从他爹李大山口中得知,当年负责审讯他父亲李信的人,正是如今的吴王。而这个山阳书院,是吴王藏书的地方。
当年赵王谋反,受牵连的官员多达百人,当街斩首的人数更是高达千人。
此案影响深远,可算是大夏自立国以来的第一大案。李想觉得,吴王作为主审,一定留有审讯记录。
如果吴王留有审讯记录,那最大的可能,便是放在这个山阳书院里。
于是李想便在数月前,混进山阳书院,在这儿做起教书先生。
由于李想不是名士,也没有推荐人,按他当时的条件,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山阳书院做西席。
于是李想只能拿出碾压全场的实力,为自己争取这个机会。
当时在山阳书院举办的诗会上,李想为了能得到吴国公主重视,聘他做书院西席,李想直接当场做诗十首。而且每首都是传世名篇。
李想的诗才震惊全场,李想也如愿得到吴国公主重视,被聘为书院西席。
但是李想没想到,他的十首诗很快便在京城传开。由此也让李想被人封为京城第一才子,引来无数闺中少女的倾慕。
自此之后,每天都会有许多吃饱没事干的怀春少女,跑到山阳书院门口,希望能一睹李想的风采。李想的名声,也在闺中少女间流传。
好在李想虽然诗名广为流传,却并没有几人知道他的长相。
这些少女天天堵在书院门口,想向李想倾诉她们的相思。她们却不知道,那个每天都会进出好几次的花匠,其实就是她们钦慕的青田先生。
李想从小门进入书院,来到文渊阁。
这儿便是吴王藏书的地方。
虽然这足足七层楼,堆的全是书,但是实际上藏书的内容并不是太多。因为这个时代还在用竹简,一本十几页的书,便要写十几卷竹简。堆在一起,足有一个小行李箱大。
李想来山阳书院前,便跟吴国公主刘莺说好了。他来这儿做西席,教她弟弟妹妹读书,可以不收钱。但他们书院里的所有藏书,都要任他翻阅。
这样,李想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翻阅吴王藏书,查找吴王当年审讯他父王的记录。
可惜李想在这个文渊阁里查阅三个多月,却还是没能找到当年吴王审讯他父王的任何记录。甚至关于他父王的名字,都没有看到过一次。
仿佛大夏帝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赵王李信这个人。
就在李想打算明天找几位小王爷套个话,看看吴王还有没有别的藏书地时,一名身着青衣的少女出现在门口。
这青衣少女虽然不施粉黛,却仍然美得让李想不敢多看。
这少女正是山阳书院如今的主人——吴国公主,刘莺。
看到刘莺,李想忙躬身行礼。
“见过公主!”
刘莺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竹篮,款款来到李想面前。
“我听说先生中午出去了。我怕先生没吃午饭,特意让人准备了些酒菜,给先生送过来。”
刘莺每次在李想进入文渊阁看书时,都会找借口过来。
李想起初以为,刘莺是不放心他。
但是时间久了以后,李想发现并不是。刘莺来文渊阁找他,似乎只是为了找借口跟他说话。并没有监视他的意思,更没有要打探他底细的想法。
于是李想对刘莺也放松了警惕。
此时刘莺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显然是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
李想接过刘莺手里的竹篮,笑着向她道:“公主可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虽然两人的身份差距很大,但是经过三个月的相处,两人已经成了朋友。李想在刘莺面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束,有时还会跟刘莺开点小玩笑。
刘莺摇头。
“没有呀!”
李想却不信。
“没有喜事,公主为何如此开心?”
刘莺明显有些心虚。那张绝色俏脸上升起两片红云,显的越发可爱。李想看的心跳也开始加快起来。
李想知道,刘莺虽然贵为吴国公主,但她其实是个没多少心机的女孩。只看刘莺的反应,李想便知道刘莺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不过,既然刘莺不肯说,李想也不再多问。
虽然刘莺是位超级大美女,还多次表现出对李想的好感。但是李想知道,他们俩现在的身份相差太远,要是谈恋爱,阻力一定会非常大。
而且李想的身世,还是个定时炸弹,一旦不小心泄露出去,必然又会引发一场大屠杀。李想也怕连累到刘莺。
刘莺见李想打开食盒,乖巧地凑到李想身边。
此时的刘莺丝毫没有公主架子,更像是个乖巧的邻家小妹。
“我听说,你今天跟郭青梅和离啦?”
李想见刘莺知道他与郭青梅和离,并不意外。虽然刘莺没多少心机,但是吴王在继承王位前,曾在渭城住了十几年。可以说,渭城就是他们刘家的地盘。
刘莺身为吴国公主,她能知道李想今天与郭青梅和离的事,非常正常。
李想“嗯”了一声,继续吃饭。
刘莺心中一喜,脸上的笑容更加甜美。
“是因为郭青梅做了什么错事吗?”
李想摇头。
“没有!是她瞧不上我,主动提出和离。而且,我们之间的婚姻,本来就有名无实。”
刘莺心中更加开心。
“这么说,郭青梅还不知道,你便是青田先生啦?”
李想又嗯了一声,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
刘莺朝李想凑得更近些,脸上露出几分的讨好。看她这模样,要是让不知道的人看到,一定会把她这位公主当成李想身边的小丫环。
“这肉是我按先生教的办法,用铁锅炒出来的。味道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