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村里人时常可以看到有牛车和马车来来往往,有些人也得到了风声,去北方的人都在准备行动了。
江瑜带了江耀泽和江耀清一起去了山洞,当两人看到里面的粮食的,瞪大了眼睛。
“这……咋这么多粮食!”
江瑜讪笑:“有些是我搬过来的,有些是秦锋搬的,生怕走漏风声,万一有人来抢粮,这里的粮食更安全一些。这里一共差不多五百斤,家里的粮食也没有多少,主要是土豆有很多。大爷爷,你看怎么处理更好?”
她还没说她空间里还有很多粮食呢!
只是,这里的粮食秦锋都知道,可以过明路,原本秦锋只买了两百斤粮食,主要是府城的粮价太贵了。
她正好趁机从空间拿了些粮食出来,说是秦锋买的,他们也不会去问秦锋到底他买了多少粮食。
江耀泽思忖片刻:“我去和其他几家商量,这些粮食我们带不走,就让他们带着,路上一起行动。若是遇到突发状况,就丢粮保命!”
呃……他知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还丢粮保命,多新鲜!
心中吐槽却还是面不改色,江瑜无奈点头:“都听大爷爷的。”
她此时带他们过来,也存了让其他几家帮忙带走的心思,只是她不好明说。
一千六百斤的土豆,最后只带走一千斤,剩下的土豆都分给了村里人。
在村里人千恩万谢中,几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不少人也想走,主要是这几家的存粮太多了,若他们跟着一起走,村长不会见他们饿着不管他们的。可转念一想,北方多冷啊,土地也不肥沃,且此时逃荒,到了北方,肯定得入秋或入冬了,到时能不能度过寒冬都是问题!
想到此,更多的人都歇了心思,有一部分人拿了土豆之后,也打算去往南方了。
人心,浮动起来了。
江耀泽这个村长自然是管不了了,他都已离开,此时正驾着牛车,朝江瑜说的方向赶去。
他们的第一站,是府城。
老族长坐在马车里,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很是稀奇。
“曾爷爷,不是说要教我们识字吗?”江瑜嘟着嘴,看着他。
没错,就是老族长!
老族长原本想着,自己早就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就不拖累小辈了。
奈何,江耀泽和江耀清没事就和他唠两句,还生生把他说动了。
家里只有一辆牛车,江耀清便请他到马车里坐阵,和孩子们说说话,教着认些字,老族长思虑之后,才同意。
牛车上面都放满了东西,甚至用油布遮住了,还有些孩子坐在上面,外人根本不知道上面放着什么。
老族长教了孩子们学习自己的姓名,让他们先记下来。
江瑜早就记住并会写了,可江珊、江珩、江珍和江琪不知道啊,都认真地记忆着。
百无聊赖,她意识进入空间,看着家里的东西被她随意丢在空间里,也没空去整理,叹息。
而她还时不时地看向马车外,发现同他们一起北上的,居然也有一些耳他人,不过看样子都是富户,一行全都是马车。
像她们这般有车却只能走路的挺少的,她的眉头不由地皱了起来。
交通太不发达了!
这得走到什么时候去?
适逢中午,坐车的人倒是不累,可走路的就累到不行了,好在大家伙儿换着休息,都硬撑着一口气。
停车生火煮粥,还有早上贴好的饼子,简单吃了一些,坐着休息。
“村长,到府城还需要走多久啊?”二愣子一边休息一边打听着。
江耀泽回道:“以前坐牛车差不多要三个多时辰,不足四个时辰,如今咱们是牛车拉东西,实际是走路,得走至少八九个时辰,还要看脚程哩。”
别说二愣子了,其他人听了,也齐齐倒抽着冷气。
他们到府城,要走这么长时间,岂不是这就得走上两天?
江瑜:……她多想轻装上阵啊!可她有空间,其他人却没有,偏偏她还不能暴露空间,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到目的地?
空间里倒是有代步的车子,可她不敢拿出来!
“二愣子,别想太多了,只有向前,才有生路,你没见一路上还有人坐着马车离开吗?那些可都是有钱人家,消息灵通的才会尽早离开。”
二愣子想了想,同意地点点头:“村长说得不错!有钱人家往北而行,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们都听村长的。”
秦树根这会子也连连点头:“村长说怎么走,我们便怎么走。”
蒋氏躲在一旁不以为意,可又不能表现出来,别提多憋屈了。
没错,秦树根和蒋氏他们一家子,也跟着江耀泽他们一路往北了。
秦树根想的是,秦锋肯定是跟着江家人一起的,虽然没见着他的人,可也没见到江成扬啊,他们两人一定在一起,说不定早一步打点了。
他们虽然分家了,可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只要跟着,秦锋和江家也不会赶他们离开。
加上之前有人送粮食到江耀清家的,说不定他们有门路,能打探到消息,才会急着走的,他们跟上绝对不会吃亏!
不得不说,秦树根真相了!
至于蒋氏,她只是有些不服气,又拗不过秦树根,若要离开秦树根自己往南,她也没那胆量,只得心里咒骂不已,脸色难看得紧,其他的她不敢表露出来。
秦树根家也没囤多少粮食,主要是蒋氏死活不肯拿银子出来,秦树根也没辄。
好在他托村里人买了一些,还是他之前私藏的银子,加上江家分发的十斤陈粮,还有一些土豆,还能撑一段时间。
由于他们家人少,东西也少,牛车挺空的,江耀泽便让他们多拉一些土豆,答应到了目的地会再分些粮食给他们,蒋氏才同意给他们放。
其他人家也是如此,每家都分到了一些土豆和粮食,帮忙拉着,当他们看到这么多粮食时,眼睛都直了。
好在都是乡里乡亲的,又是逃荒路上,需要齐心协力一起度过难关,也纷纷很乐意。
只有蒋氏,时不时就会盯着牛车上的土豆,她思考着这玩意儿怎么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