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那宽敞的大桌子上,此刻正摆放着满满当当、琳琅满目的各种馅料水饺。这些水饺一个个皮薄馅大,晶莹剔透的面皮隐约透出里面色彩斑斓的馅料,让人光是看着就垂涎欲滴。
谭清溪坐在桌前,狼吞虎咽地享受着这美味的水饺。他吃得心满意足,嘴角沾满了饺子的汁水和面粉。好不容易咽下口中的食物后,他抬起头来,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望向阿姐,问道:“阿姐,还有没有其他更好吃的呀?我还想吃!”
谭清竹听到弟弟的话,微微思索了一下,然后微笑着回答道:“当然有啦,小馋猫。姐姐知道一种特别好吃的美食——蒸烧卖,改天做给你尝尝怎么样?”
谭清溪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兴奋地拍起手来:“好耶好耶!阿姐最好了,我都等不及要吃那个蒸烧卖啦!”说完,他又继续埋头大吃起来,但心里已经开始盼望着改日能够品尝到那美味无比的蒸烧卖了。
过了几日,谭清竹早早地去集市采购食材,准备制作蒸烧卖。她买了新鲜的猪肉、香菇、糯米还有翠绿的葱花。回到家后,便在厨房忙碌起来。
谭清溪闻到香味跑过来,好奇地看阿姐做烧卖。只见谭清竹将糯米蒸熟,再把炒香的肉丁、香菇丁混合进去,加调料拌匀。接着熟练地擀出一张张带着荷叶边的面皮,包进馅料,捏成烧卖的形状,放上蒸锅。
不久,热气腾腾的蒸烧卖出锅了。白白胖胖的烧卖顶端露出些许馅料,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谭清溪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下去,软糯的口感、浓郁的肉香瞬间在口腔散开。
“阿姐,真的太好吃了。”谭清溪含糊不清地说道,腮帮子鼓鼓的。
谭清竹笑着说:“慢点吃,锅里还有很多呢。”
谭清溪一边点头一边不停地往嘴里塞,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神情。姐弟俩就在这温暖的氛围里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快乐。
正吃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谭清竹疑惑地放下碗筷前去开门,却看到隔壁的刘大娘站在门口。“刘大娘,快进来坐。”谭清竹热情地招呼着。刘大娘走进屋就闻到了烧卖的香气,看到桌上的烧卖,忍不住夸赞:“这烧卖做得可真好,闻着味儿就让人垂涎欲滴。”谭清溪乖巧地递过去一个烧卖:“刘大娘,您也尝一个。”刘大娘接过咬了一口,连连称赞。随后刘大娘说明来意,原来是她的小孙子生病了没胃口,看到谭家飘出这么香的味道,想着能不能匀几个烧卖给孩子换换口味。谭清竹忙不迭地打包了一些递给刘大娘,并叮嘱如果孩子爱吃,她可以随时来拿。刘大娘感激地离开了。之后,这件事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都夸谭清竹姐弟善良大方。不少村民拿着自家的特产来感谢他们,有的送鸡蛋,有的送蔬菜。谭清竹姐弟俩的日子过得更加温馨和睦了,而谭清竹做的蒸烧卖也成了村里人口口相传的美食。
这天,村里来了个外乡人。他听闻谭家烧卖的大名,特地前来品尝。谭清竹热情招待,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烧卖。外乡人咬下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此味只应天上有啊!”他赞不绝口。
外乡人告诉谭清竹,他来自镇上的大酒楼,老板正在寻找特色美食,如果谭清竹愿意,可以将烧卖的做法传授给酒楼,报酬丰厚。谭清竹有些犹豫,她习惯了乡村的宁静生活。但谭清溪很兴奋,劝阿姐试试。
谭清竹思考再三后同意了。她随着外乡人来到镇上的酒楼,亲自下厨制作烧卖。客人们品尝后纷纷叫好,酒楼生意火爆起来。
谭清竹用得到的报酬改善了家里的生活,还买了些种子和农具分给村里的贫困人家。从此,谭家烧卖不仅在村里出名,在镇子里也是名声大噪。谭清竹姐弟依然保持着善良质朴的心,继续在村子里过着温馨的田园生活,时不时还会邀请村民们一起分享美味的烧卖。
不久后的一天,一辆豪华马车停在了村子口。车上下来一位衣着华丽的老者,说是京城最大酒楼的掌柜,听闻谭家烧卖的美名,特来拜访。谭清竹本不想再卷入太多外界之事,但老者言辞恳切,表示希望谭家烧卖能登上京城的餐桌。谭清溪扯着姐姐的衣角小声说:“阿姐,这可是能让更多人尝到咱们手艺的好机会呢。”谭清竹心中一动,最终还是答应前往京城演示一番。
到了京城,谭清竹精心准备食材,做出的烧卖一上桌就惊艳众人。酒楼掌柜大喜,当即决定聘请谭清竹为特别厨娘。谭清竹婉拒了常住京城的请求,不过表示可以偶尔过来传授厨艺。掌柜无奈只能应允。
谭清竹带着丰厚的酬金回到村子,她用这笔钱修了村里的路,还建了一所学堂供孩子们读书识字。此后,谭家烧卖的名气传遍四方,但谭清竹姐弟依旧守着村子,每日耕种劳作,与乡亲们共享平静美好的田园时光。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日,一位宫中的太监带着圣旨来到了村子。原来皇帝听闻了谭家烧卖的盛名,欲将谭清竹召进宫中专为皇室烹制烧卖。谭清竹面露难色,她虽感激皇上赏识,但实在割舍不下村子里的亲人和这片土地。太监却不由分说,称皇命不可违。谭清溪急得眼眶泛红,乡亲们也纷纷围过来求情。太监不为所动,只给谭清竹三天时间收拾行装。
这三日里,谭清竹愁眉不展。就在第三天清晨,村口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之前那位京城酒楼的掌柜带着一些达官贵人前来。掌柜向太监解释道,这些贵人皆是吃过谭家烧卖之人,深知谭清竹心系村子,恳请太监回宫向皇上禀明情况,让谭清竹留在村中,定期送上烧卖即可。太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应下,带着众人的请愿回了宫。谭清竹松了口气,望着村子里熟悉的一切,暗暗下定决心要永远守护这份宁静的田园生活。
可是没过多久,麻烦再次找上门来。一位外地富商途径此地,品尝了谭家烧卖后赞不绝口,便想买下烧卖的配方。谭清竹自是不肯,这烧卖配方乃是祖传,怎可轻易售卖。富商以为谭清竹嫌钱少,于是不断加价,从百两加到千两再到万两。但谭清竹态度坚决,无论多少钱都不卖。富商恼羞成怒,竟心生歹意。他暗中派人在谭家农田里搞破坏,庄稼被毁了一大片。乡亲们发现后十分气愤,大家团结起来保护谭家姐弟。谭清竹一边安慰乡亲们,一边想着对策。她知道这位富商在当地颇有势力,正面冲突恐难以取胜。于是谭清竹想出一计,她邀请富商来家中,当着他的面制作烧卖,并告知富商即便得到配方,若没有她独特的手法以及本地特有的食材,做出来的烧卖也不会有这般美味。富商半信半疑试吃之后,果然大失所望。最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村庄,谭家姐弟和乡亲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祥和。
平静的日子过了许久,谭清竹每日精心打理着自家农田,烧制烧卖。一日,村里来了一位年轻书生。书生身无分文,饿晕在村口。谭清竹路过,将他救起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