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热烈讨论之际,一个太医院的小医师匆匆跑来,神色焦急地喊道:“宫大人,宫大人,不好了,王大人的夫人,难产了,生了一天一夜都生不出来,让您去看一看!”
宫大人皱起眉头,问道:“哪个王大人?”
小医师忙说:“小药童说是大理寺的王大人。”
宫大人脸色一沉,说道:“不好了,大理寺的王大人脾气不好,去晚了又会被在皇上面前参奏一番。但这女人生孩子本是接生婆的事,我一个男人去了也诸多不便,就在旁边指导一下,还有接生指导的嬷嬷。”
张嫣急忙问道:“那接生婆是怎么说的?”
小医师回道:“小药童说,说是胎位不正,夫人已经没力气了。”
张嫣心中一紧,暗叫不好:“糟了,这肯定是难产,胎位不正。古代有……”她思索着在现代医书上看到的知识,又问那小药童:“那正胎位的医女去了没有?”
小医师答道:“去了,胎位也正了,但是还是不行,说是也正了好几次都正不过来。”
张嫣眉头紧锁,心想:“糟了,这下肯定要剖腹产了。”她转头急切地对宫大人说:“宫大人,太医院里面有没有小一点的、小巧的刀?”
宫大人略作思考,说道:“有,前段时间出去义诊,给士兵们看病的时候,我打造了一把刀。有的士兵伤口感染,需要刮去腐肉,刮完腐肉用太子妃您制造的酒精消消炎,撒上消炎粉,再缝合,伤口长得也快。如果不刮腐肉,伤口就会溃烂。那小巧的刀倒是有。”
说罢,宫大人赶紧让一个大夫去把整套工具拿了过来,包括酒精、缝合线、针,还有那把刀。
张嫣果断说道:“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于是,李嬷嬷跟着张嫣,宫大人等一行人急匆匆地赶往王大人的府中。
一进府,便听到王大人焦急的踱步声和产妇痛苦的呻吟声。王大人看到宫大人和张嫣等人到来,犹如见到救命稻草,急忙迎上前。
张嫣说道:“王大人,情况危急,如今产妇胎位不正,顺产已无可能,只能通过剖腹产取出胎儿,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王大人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地说道:“剖腹产?把人的肚子切开?这如何使得!”
张嫣耐心解释道:“王大人,此时别无他法。若再拖延,不仅胎儿难保,产妇也会有生命危险。”
王大人坚决地摇头:“不行,这太荒唐了,从未听闻如此治法。”
张嫣深知时间紧迫,继续劝说道:“王大人,我曾在一些古籍医书中看到过类似的方法,虽未曾在大明广泛应用,但眼下已是最后的希望。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王大人依然犹豫不决,产房内产妇的呻吟愈发凄厉。
这时,宫大人也开口道:“王大人,太子妃所言或许可行。如今这情形,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王大人脸色苍白,内心陷入极度的挣扎。
张嫣进一步说道:“王大人,您想一想,若不尝试,夫人和孩子都可能保不住。若尝试,至少还有希望。”
最终,王大人咬咬牙,说道:“罢了,太子妃,就依您所言,但您一定要保他们母子平安。”
张嫣点点头,立刻让人准备热水、干净的布帛等物品。
众人进入产房,张嫣让其他人退到一旁,只留下宫大人和几个信得过的助手。她先让产妇服下一些安神的草药,以减轻痛苦和恐惧。
然后,张嫣用酒精仔细地消毒双手和刀具。她深吸一口气,对产妇说道:“夫人,别怕,一会儿就好。”
产妇虚弱地点点头。
张嫣手持小刀,小心翼翼地在产妇的腹部划开一道口子。宫大人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竟有人敢如此大胆地切开人的肚子。
张嫣动作娴熟而谨慎,一点点地深入,终于看到了胎儿。她轻轻地将胎儿取出,剪断脐带,交给一旁早已准备好的产婆。
接着,张嫣迅速处理产妇的伤口,用缝合线仔细缝合,再用酒精消毒,撒上消炎粉。
整个过程中,宫大人和其他助手们都紧张得大气不敢出。
当一切结束,产妇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胎儿也发出了响亮的哭声,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宫大人惊叹不已:“太子妃,此等医术真是闻所未闻,您竟有如此胆量和技艺,实乃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