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赵辉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毕竟人家堂堂东平王的女儿,不可能上赶着来贴上来。
自己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千户,实在是不够看的。
赵辉有些失落,一步一步地走上城墙,望着朱瑛的马车渐渐远去。
叹道:“搬把椅子来,我就在这儿坐着。”
张六一突然失笑道:“千户爷,您说朱家小姐的马车为啥不直接走仪凤门出城,非走咱这金川门?”
张六一又思索了片刻,喜道:“莫非……是冲着千户爷您来的?”
赵辉敲敲了他的兜鍪,佯怒道:“少想些有的没的,现在上值呢,巡逻去。”
张六一摸着兜鍪嘿嘿走了,边走边道:“真的,千户爷,城里姑娘家都传开了,说是金川门守将长得俊,大家出城非要绕一圈来金川门看看您。”
赵辉一脚踹上去,张六一屁滚尿流地跑了。
去天妃宫,确实直接从仪凤门出城比较便捷。但金川门内外大街由于皇帝经常走,比较平整宽阔,小姐们的马车喜爱走这里也是有理由的。
赵辉摇摇头不去想这些,朱瑛这样的女子跟他虽是一个时代,却不是同一个世界的。
可是等到了天黑,城门落锁,朱家马车却还是没有回来。
可能是直接夜宿天妃宫,也可能是从仪凤门入城了。
赵辉不免有些失望,又松了一口气。
转过天,又是发月俸的时候到了。
赵辉乐颠颠地带上几个兵丁,推上一辆推车,去太仓库领月俸。
月俸理论上只发钱,奈何老朱家实在精打细算,先是把钱折成宝钞来发,后来宝钞年年贬值,都快成草纸了,于是在宝钞之外,又折一部分实物来发。
这就是为什么赵辉领俸禄要带上几个人,还要推辆小车的原因了。
除了有铜钱,以及还算合理的布、绢、丝绸之类的,老朱家还用各种神奇的东西来冲抵工资。
比如特码的樟脑以及各种香料,每月给你发两斤,这玩意是南洋诸国进贡的贡品,扔仓库里估计朱棣看着也头疼,吃又吃不了,用也用不完。干脆,嘿,发给官员当工资。
还有各种中药材,比如苏木,郑和下西洋回来一趟,带回来的南洋苏木有上万斤。
用不完,根本用不完。统统发给当牛马的大明官员抵工资用!
还有什么粟米珠、珊瑚珠、玳瑁,中看不中用,官员们领到后,还得自己拿到市场上去卖掉。
这些实物折色的价格还十分虚高,比如苏木,市面上价格八十文一斤,但在发工资时,折抵一百文一斤,等于工资打折再打折。
在这层层盘剥之下,大明朝的官员们不搞点灰色收入就说不过去了。
赵辉觉得高兴的原因是,他可以用一些实物,来跟其他官员交换一些胡椒之类的调味品。
反正他经常烧烤,这些玩意消耗快。
而且在领俸禄的时候和人交换,比起把其他的东西发卖然后再从市面上买胡椒要划算一些。
月俸里还有绢布什么的,拿回家分一些给家里的女眷,这时代女人可没那么几大橱的衣服,即便是赵家这种中级军官家,一年也做不了几身衣服。
女人们拿到布匹,喜滋滋的,顿觉赵辉长大了,是个能挣钱养家的顶梁柱了,对赵辉的印象也越来越好。
这厢,朱瑛的婢女香萝却在小姐面前说他的坏话。
“小姐,我说这个守门千户也不过尔尔,空有一副好皮囊。”
朱瑛不解,笑问为什么。
“他看小姐那眼神,分明是喜欢小姐您的。可小姐主动示好,他却丝毫不懂得领情,可见是个榆木疙瘩。”
朱瑛家是北方人,受胡风影响,朱瑛行事颇为落落大方,没有江南女子的扭捏。
她笑道:“怎滴?难道让他擅离职守,追到天妃宫去寻我?”
香萝却不依不饶道:“小姐舍下了面子来就他,他却辜负了小姐一片真心,该给他点教训瞧瞧。”
朱瑛笑得更欢快了,“我不过是临时起意罢了,没旁的意思。莫不是你看上了那守门将军吧?”
香萝娇嗔一声,又道:“不如跟公爷告状,就说是赵将军拦了小姐的马车,冲撞了小姐,包他吃一顿瓜落。”香萝说的公爷是袭爵成国公的朱勇,是朱瑛的兄长。
朱瑛这才不笑了,斜了她一眼,骂道:“胡闹,这不平白害人仕途。”
香萝圆圆的眼睛骨碌一转,微笑着凑近朱瑛的耳朵,嘀咕了好一会。
朱瑛惊讶道:“啊这,这不好吧?”
太子最近被judy骂了一顿,原因是他责骂了留守南京的大臣。这事搞得太子郁郁寡欢,无心理政。
不过南京也没什么政事了,朱棣北巡,说是“巡”,实际上把文武大臣都带去了。朱棣把太子骂了一通后,责令以后大事都要奏报后才能处理。
所以,太子政事是没有了,不过正事还是没有忘的——他得考察一下候选驸马赵辉。
太子朱高炽就询问东宫的辅臣杨士奇,问他下一步该如何考察赵辉。
杨士奇询问了下朱高炽先前对赵辉的考察经过,略一思索,便答道:“先唐时,公主下嫁前,常派宫女试婚,殿下可仿之。”
是不是银样镴枪头,还得真刀真枪上战场拼杀才知道。
朱高炽为难道:“此事若被父皇知晓,怕是又要一番责难。”
但是如果不把这事办好了,将来万一自己十六姑(宝庆公主是朱元璋第十六女)嫁得不好,朱棣少不得又得迁怒于自己。
朱高炽十分为难。
杨士奇微笑道:“派宫女去,那确实有违宫中禁制,此事知会一下教坊司,令其妥善措办即可。”
朱高炽眼睛一亮,有道理啊。
永乐靖难以来,罚了许多官宦女子入教坊司,教坊司为了完成朱棣制定的KpI,让她们出卖色相。(你看看,老朱家比996的老马家还会压榨人)
这事交给教坊司再好也不过了,他们有经验、有人力,一定能完成这道考验。
只不过,考验的对象此时却还一直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