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认定念心和萧家有缘,并且已经决定送她前往萧家,了如觉得再在这件事上纠结就显得太过扭捏,也毫无实际用处。
安排念心去萧家生活,既得到了师兄的赞同,也符合念心自己的意愿,这样的处置无疑是恰当的。
了如明白,自己内心的纠结其实是源于对念心的不舍。
虽说和她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可他却从念心身上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情谊。
虽说了如在六岁时就出家做了和尚,但他从小就缺少亲人关爱。
他出生时母亲因难产离世,五岁时父亲又意外坠马身亡,被周围人当作克父母的灾星,彻底失去了所有温暖。
哪怕他出身大户人家,生活却过得像街头乞丐一样艰难。
直到六岁遇到师父,入了佛门,才过上了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这么多年过去,他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对世俗生活有所留恋,没想到仅仅因为念心那一声清脆的“爷爷”,就唤醒了内心深处对亲情的向往。
在商议念心收养事情的时候,他看出了念心的想法,却没有说破,心里甚至还暗自高兴。
在师兄到来之前,他还在琢磨,是找个安静的小院子给念心住,还是在后山另外建个小院,请人照顾她。
好在师兄及时提醒,让他没有继续沉浸在这种情感里,也因此打消了把念心留在金光寺的念头。
了如深吸一口气,放下了所有的不舍和对尘世的眷恋,重新变回了众人眼中那位高深难测、慈眉善目的得道高僧。
辰时刚过,了如便带领着一行人走上了前往绿柳村的山路。
本来慧空并不参与这件事,可一听说要送走念心,他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慧空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比自己还小的伙伴,这段时间一直像个兄长一样照顾她,还以为念心会一直在寺里生活,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分别。
得知师祖拒绝了几家收养的提议后,慧空打心底觉得念心会继续留在寺中,没料到事情变化得如此之快。
瞧见慧空眼眶里蓄满泪水的模样,乔念心心里也涌起一阵酸涩,眼眶渐渐发红,任由慧空紧紧拉着她的手。
了如无奈地看着两个孩子手牵手,满是不舍的样子,最终应允带慧空一同前往绿柳村送别乔念心。
天海大师得知慧空执意要跟着了如和乔念心,赶忙赶来阻拦。
可他来迟了些许,远远就看到了如大师点头同意,紧接着便是慧空欢快的呼喊声。
天海大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走上前向了如大师行礼后,两人便开始商量因慧空加入而需要调整的人员安排。
想到慧空才七八岁,让他独自在金光寺与绿柳村之间往返,显然不太妥当。
原本的计划是慧空的大师兄和二师兄护送了如和乔念心前往绿柳村,一人负责背着乔念心,另一人负责拿她的行李。
虽说乔念心在金光寺待的时间还不到两个月,却积攒了不少东西,这些都要送到萧家去,一共装成了三个大包袱。
两位师兄分工清晰:年纪大些的大师兄负责背乔念心,二师兄负责管理行李。
这样安排是为了避免招来闲言碎语,毕竟大师兄年龄大,背乔念心不会引发误会。
如今同样年幼的慧空加入了,就得重新考量安排。
一番讨论后,天海大师和了如大师决定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派慧空的三师兄一同前去照看慧空。
了如大师一开始并不想扩大队伍人数,但瞧着慧空细瘦的胳膊和腿,又考虑到这一路的行程,最终还是同意了弟子的提议。
天海大师随后把几位大弟子叫到身边,细细叮嘱了一番,还把慧空拉到一旁,轻声和他交代了几句。
乔念心静静地站在了如大师身旁,轻轻抿着嘴唇。
她对天海大师和慧空的交谈内容充满好奇,无奈距离太远,什么都听不清,只能看到天海大师一脸严肃,慧空则不停地点头。
慧空回到乔念心身边时,她敏锐地察觉到慧空的态度变得更加郑重,不用问也知道,他肯定是受到了天海大师的教导。
原本四人的队伍,因为慧空和三师兄的加入,变成了六个人同行。
而了如大师背着的小包裹,也早就交给了三师兄。
按照计划,大师兄依旧负责照顾乔念心,二师兄拿着乔念心的两个大包,三师兄则陪着慧空。
慧空毕竟比乔念心大一点,又是在山里长大的,一开始坚持自己走路,不肯让三师兄背。
起初,慧空还能保持稳重,可没过多久,他活泼的本性就暴露无遗。
只见他在山间小路上欢快地蹦跳着,跑来跑去,还时不时蹲下采摘路边的野花,送给乔念心,活脱脱像一只自由的山林小精灵,天真可爱极了。
了如大师虽然年逾古稀,但步伐依旧稳健,衣袖随风飘动,即便穿着僧袍,也透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质。
乔念心也想自己走路试试,可一看见了如大师充满活力的步伐和几位师兄的大长腿,便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乖乖趴在大师兄背上。
不过她的眼睛可没闲着,一路上都在留意着沿途的风景和农田里的作物,尤其是这里的果树。
然而,一路上看到的果树并不多,这让她有些失望,却也激发了她的斗志。
了如大师之前详细地给她介绍过萧家的情况,她知道萧家没有肥沃的土地,只有一片大概六七亩的山坡地,种着一些果树、高粱、玉米和红薯之类的作物。
所以,她相信自己前世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在这里肯定能派上用场。
得知今天要被送到萧家,乔念心昨晚兴奋得睡不着觉。
被大师兄背着走了一段路后,在摇晃中,她不知不觉就沉沉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