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和众臣眼皮子底下的张居正是一派泰然自若,哪怕面对着自己的结局脸上也没有什么异色。
隆庆帝忽然开口问他:“张卿,你怎么看啊?”
他忽然有些好奇,张居正会怨恨吗?
张居正向着天子行礼,对着同僚们复杂的目光视若不见。
他目不斜视,心中自有一股气在:“陛下,能为陛下和大明效力,是臣之幸。”
其实不管他内心是如何想的,至少他面上不能有任何异样。至于真的是否觉得
听着张居正诚恳的话,隆庆帝慢悠悠地应了一声:“哦?”也没说信与不信。
似乎这只是他的兴起之语,也没有强求张居正真的剖白内心,问了一句后又开始了神游。
这时,一旁一直沉默的徐阶却是不再沉默,拱手开口,他道:“陛下,改革一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早日定夺。”
他虽然不知道接下来玉不识是否还要接着直播,但现在张居正的内容讲完,其中牵涉的事情也该提上台面了。
而有着天女做背书,哪怕他再不喜欢,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他也应该开这个口,尤其现在的他还是首辅。
张居正……他这个弟子是……一些无法说出口的想法被他牢牢压在心底,两人终究还是和以前有所不同了。
隆庆帝听到徐阶的话,微微抬眼看向他,又看了看张居正,缓缓说道:“朕知道此事重大,但这也并非一时之计,而需长久之功。徐先生可稍后拟个章程上来。”
随后便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其实因为年少父皇的拘束,他对于朝政还是有些难以言说的在意、又不在意的心理在的,很多事情,也还是倚仗诸位阁老。
而且还有一个大家一致没有提起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年岁。按照张居正任职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他在位的时间太短了,或者说的更直白一些,他也没几年好活了,这样想着,心中也有几许不甘,又有几分懈怠。
朝堂之上一时安静得落针可闻。天子定了调,那么他们就应该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好了。至于上书驳斥?且先不说这合不合规矩,但现在的明朝也确实需要改革来重焕新颜。而且,天幕可是公放,难不成他们不做,底下的百姓们就也没有想法?
而此时的朝堂上心思全都在改革一事上了,毕竟事关张居正的身后事,他们就是想谈,也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谈论啊!
但张家的氛围便有些紧张和奇怪了。
主要还是天女说话间轻轻带过、但资料很是详尽的内容惹得。
年纪大点的几个孩子,也都十来岁了,尤其是长子,也快成人了,剩下的除了刚出生没多久的五子和尚未出生的六子,也都是早早进学的。他们自然是能够读懂上面的内容。
一开始张家还在为自家父亲以后的成就而欣喜,但到了后面谈及他的结局以及张家事,脸上的笑意顿时便僵在了那里。
“开棺鞭尸”,“饿死”,“流放”,何至于此啊!
天女说父亲教儿子都没有教未来的万历皇帝用心,张敬修身为长子,心底其实也是觉得有这个可能的。
平日中,父亲也忙于政务,对于他们的教导,更多也还是集中在学问上。儿童帽也是知道自家父亲的名声,平日里也很是用功,生怕堕了父亲的威名。
他们当然知道父亲是用心的,只是到了后来,什么都说不准?而且他们也不敢和天子相比。
现在也只能看着他们家的结局,难免带上几分愁云惨淡。
还有宫中年纪尚小的皇三子,他看着天幕,脸上还带着些许懵懂,他现在早已知晓自己的名字了,那么天幕上的“朱翊钧”,是他吗?
玉不识讲到最后,对张居正的一生做了个总结,也是结束了这次的直播——
【关于明朝的历史也逐渐走远,但张居正留下的影响依旧存在。
梁启超曾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认为他是“有明一代惟一之大政治家”。
而这位身上带着些许孤独色彩的大明首辅,以其强硬的改革手段,富国强兵,为行走在覆灭边缘的大明王朝续命六十年。
——他确实也配得上这个评价。
明朝的末帝朱由检更是说“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可见他也是对张居正的能力很是肯定和想要的。
毕竟万历皇帝初登基时,在张居正的教导下,也还是很可以的——他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
只是到了后面,随着张居正的身死,曾经的改革事项也逐渐废止,而他又荒于政事——因为没有了像张居正这样可以督导他的人,加上当时国本之争等问题而使得他逐渐倦于朝政,后期更是再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很多人都说,明朝始亡于万历。当然,其他的说法也有。
不过明朝也确实很幸运,得了一个张居正。】
【好了,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
历史上的王侯将相何其多,而关于“相”的内容也就讲到这里,下一期我会介绍的,或许是很多人深恶痛绝的人。但存在即有意义,说不定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曾经没有发现的东西。
那么,我们下期见。】
玉不识简单做了结语,也就断开了直播的连接。
最后关于下一期的内容,其实她也早有打算。
历史上的人物何其多,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当真是讲不过来。就连这次的直播,她也是纠结许久,才定下的这五个。难道说没有在其中的那些人就不重要吗?怎么可能。
像是汉初三杰,唐朝的房谋杜断,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于谦,还有清朝的张廷玉……这些人也很厉害、很重要,没有提到,但不代表他们的成就不高。
她选择的这些人,也有是有着选择他们的意义。
当然,也有她的偏好在里头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