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时间,弟弟王和忠学中医倒是有模有样的。
学医和考科举一样,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比如王和忠最开始半年熟记数百种药材,每天还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丝毫不比林向安读四书五经轻松。
而两年的时候才算入门。
差不多第三年以后,要熟读熟记《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医书。
每次只要林向安回家了,他都会抽时间主动陪王和忠、林嘉月学习和玩耍。
虽然不常见,但林向安每次见到了,都会询问两人的功课。
而林嘉月目前在学琴的基础阶段,不仅有教文化方面,也会有需要背诵音律方面的知识。
林向安打算等考中举人了,再给林嘉月寻找合适的教养嬷嬷以及贴身丫鬟。
严格说来,律法规定不同阶级,奴仆人数有一定的量,但实际操作中,有弹性。
普通人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生员、举人、进士群体,才享有蓄奴特权,对于奴仆人数,若不深究倒无事。
一旦追究起来,搞不好就抄家流放了。
一方面林向安习惯雇佣人,而不是买人,另一方面也是阶级的原因。
王和忠安静地点点头。
倒是林嘉月摇了摇林向安的胳膊,撒娇道,“知道了,哥哥。但你考试回来,要给我带礼物!”
知道哥哥要去省城,林嘉月挺开心的,听说省城非常繁华,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可惜她不能出远门。
“好。”
这孩子的性子倒是不像以前那样扑进林向安的怀里。
想来大了,懂得男女之防了。
以前会有些小任性,这两年学习后,倒是懂事一些,但性子依旧活泼。
林向安笑着说道,“肯定给你带礼物。”
转头看向弟弟王和忠,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叮嘱道。
“阿忠,你是家里的男子汉,记得多照顾妹妹。”
王和忠点点头,“哥哥,放心,我会的。”
和两人聊了一些平常事,关注他俩的学习情况,三兄妹倒是久违地聊了很久。
林向安要带着王和信、林远一起出门。
王家这边通过王和信的父母,知道了林向安要去参加乡试的事。
就在林向安准备离开的前夕,王和信喊林向安去家里一趟,说是爷奶来了。
知道这事后,林向安连忙赶去五伯家。
老两口名义上说是来老五家小住两日,实际上是来送林向安的。
并没有很冒然地跑去林家,而是让王和信将人喊了过来。
五伯和五伯母出去忙了,老两口坐在院子里说话。
林向安看到老两口,笑着问道,“爷,奶,来都来了,怎么不上我们家坐坐?”
王老爷子缓缓从凳子上站起,眼角的皱纹随着微微的笑意弯起,眼神中特别精神。
“我听老五说你要去参加乡试,正好来镇上买东西,便和你奶过来送送你,就不去家里打扰了。”
王老爷子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平安袋,袋口用细绳扎得严严实实。
微微颤抖着手,将平安袋递给林向安。
“这是我让你奶去庙里求的,保佑你平安,早日高中,你可得带在身上。”
双手接过平安福,捧在手心,林向安随即轻声道:“谢谢爷爷,奶奶,您们的心意我一定会珍惜的。”
深知两位老人是特意过来送他的,林向安并没有点破。
王老太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布,里面裹着些碎银,是这些年老两口攒下来的。
林向安要去参加乡试,这消息并没有告诉村里人,老两口商量了,便亲自过来一趟。
“这钱不多,是我和你爷攒下来的,你拿着身上,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
看起来大概有三四十两碎银,这钱定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这钱林向安无论如何都不能拿,何况他手里不缺钱。
“奶,这钱我不能要,我手里有银子的。”
王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向安,我和你奶知道林家有钱,但你也是我俩的孙子,浑身上下,也只有这银子拿的出手了,你就收下吧!”
人不能只坐享其成,而不付出。
一方面是亲情,另一方面是人情,不能只想着林向安日后出息了帮扶,而不付出的,天底下没有这样的理。
老两口虽没读过书,但做人的道理还是懂的。
林向安看着老爷子紧握他的手,眼神里的期盼,让他于心不忍。
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收下了银子。
“爷,奶,这银子我就收下了。”
王老爷子轻轻点头,高兴地说道:“诶,收下就好。记得路上保重,凡事尽力而为。”
耐心听着老两口的叮嘱,和林老太一样,林向安没有不耐,也没有厌烦,知道这是他们的好意。
想着老两口好不容易来镇上一趟,于是林向安便想带着老两口到林家酒肆吃饭。
但被王老太拒绝了。
“我和你爷还有事,要赶着回家,就不耽误你时间了。”
林向安可不依,“您二老都来了,怎么能不让孙子孝顺一顿呢,一会我让和信用马车送你们回去,耽误不了。”
最终拗不过,林向安便带着王老爷子、王老太、王和信去林家酒肆吃饭。
中途让林家酒肆的小二帮忙,给林远带话,让他帮忙准备些礼品给老两口。
一顿吃喝,林向安又带着老两口去镇上逛了逛,给老两口买了一套新衣服和鞋子,原本老两口嫌贵不要。
但林向安说他自己赚钱,县里热门的民报就是他在弄,让老两口安心。
最终被孙子说服了。
带着老两口逛了一圈,买了一些镇上的特产,在加上林远准备的家里酒和吃食,全部放在马车上。
让王和信将人送了回去。
老两口坐着马车回来的,下车时,还穿着新衣服,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屋里搬。
村里的人看到了,纷纷过来凑热闹。
王老爷子高兴,还没等人问,就主动开口夸林向安孝顺,带老两口到镇上吃喝,非要给他们买这么东西。
听得旁边人,又酸又羡慕。
和家人告别后,林向安便带着林远、王和信到县里去了。
林向安拿出五十两银子给到王和智,让他下次回王家坞,给王老爷子和王老太带去。
若是他给老两口,肯定不要,但他离开了,让王和智带过去,说是他孝顺的,这钱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就像人情世故一样,钱和礼各家转一圈后,又回到自家手上。
和孙文石、杨辉在县里碰头。
等到镖局从县城出发时,五人便跟着一起出发了。
去杭州府的路线,是从乌程县先到德清县,然后到塘栖镇,最后才到杭州府,大概有两百多里路程。
乡试在杭州贡院,是在钱塘县辖区。
所以他们最终目的地是钱塘县。
直接沿着官道走,比较安全和方便。
镖局的人与林远素来熟识,他们一路上与林向安和他的随行人员交谈甚欢,态度非常和善且礼貌。
一路行走,六月的天,还不算太热。
第一日,他们沿着官道,朝东南方向行进,行程大约八九十里,傍晚时分,计划赶到德清县。
在行进的过程中,气温逐渐升高,田野旁的稻谷和麦田微微起伏,风吹过,散发出一阵阵的麦香和土腥味。
田间劳作的农民手持锄头,弯腰埋头,辛勤地劳作着。
中午时分,林向安从随行的包裹中,取出随身带着的干粮。
这次出远门,林秋兰不仅准备了易带的干粮,还给他准备了不少中药材,有驱蚊的,有敷伤口活血化瘀的。
干粮主要是肉干和烧饼,还有凉拌的卤菜,带的比较多,便给大家一人分了一点。
“林夫人做的肉干真是好吃,咸香适口,嚼劲十足。”一名镖局的小伙子咂着嘴,赞不绝口。
另一名壮汉则咧开嘴笑道:“烧饼也极好,外皮脆而不硬,内里松软,吃上一口浑身都舒服。林公子,好福气啊!”
大家纷纷表示赞赏和感谢。
吃过饭,大家又继续上路。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赶到了德清县,这座小城依然隶属于湖州府管辖,这边和乌程县很类似。
在德清县的一家客栈落脚。
走陆路的去省城的,多是要经过德清县。
一路上,看到不少赶考的读书人,看样子大家都一样,想早点去熟悉环境。
第二日,一大早,吃完早饭,就出发了。
继续南行,得赶六十多里的地,到塘栖镇。
清晨的空气中带着湿气,路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露水尚未完全蒸发。
空气清新,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种不冷不热的天气,赶路倒是舒服。
中途没有停下来,直到下午到达塘栖镇,才停下来歇息,寻了一家小店吃饭。
塘栖镇由于地处运河沿岸,是运河重镇。
水路交通十分繁忙,镇上的商业也因此而兴旺发达。
沿街而立的商铺门口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各种茶叶、丝绸、陶器等商品琳琅满目,来往的商队和商贾穿梭其间。
街道两旁的茶楼和客栈更是几乎排成一条线,生意兴隆。
与塘栖镇的繁华相比,双林镇的规模就小了些。
吃饭的间隙,时不时能听到不同的乡音。
待酒足饭饱,给马匹也补充粮草后,便又开始赶路。
随着日头渐渐偏西,镖局一行,继续沿着官道前行。
此时,离杭州府不到四十里的路程。
镖局的人也知道时间紧迫,镖头指示大家加快速度。
天边的晚霞逐渐消散,周围的景色开始模糊,唯有车轮与马蹄的声音,与风吹过田野时的沙沙声交织成一片。
夜幕降临时,城门早已经关闭,镖局的队伍便在城外不远的树林中,一空旷的地方露宿,准备第二日一早再进城。
晚上就在树林里过夜。
林向安、孙文石、杨辉三人陆续从马车上下来。
虽然三人经常去赶考,但在户外露宿都是头一次。
四周安静得出奇,只有偶尔的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音。
月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身旁的几位镖局成员,向来风餐露宿惯了,已经熟练地搭起了简易的营地。
先将镖车围成环形屏障,镖车四周插灯笼。
之后生火,做饭,搭起简易的帐篷,忙碌中却显得井然有序。
他们五人也分工动手。
要找足够的树枝当柴火,毕竟火能取暖,同时能震慑户外的野兽。
将干粮在火上加热,同时烧点热汤,吃起来也会舒服些。
镖车上会带一些稻草,将稻草铺在地上,将就着能睡一觉。
夜色笼罩下,树影摇曳如鬼魅,枝叶间透出几分神秘。
气氛虽然寂静,但篝火旁的人们围坐成圈,谈笑风生。
有人低声讲起过往的趣事,嗓音沙哑却充满笑意,引得旁人哈哈大笑。
笑声清脆地在林间回荡,与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倒是让这荒野之夜显得格外自在。
火堆里柴禾噼啪作响,火星偶尔蹦出,升腾的烟雾在夜空中缓缓散开。
草丛中,虫鸣声时断时续,清脆而细微,伴着远处不知名的鸟叫,倒也一片和谐静谧。
尽管镖局分了三波人轮流值守,林向安还是保持了警惕心,睡的很浅。
一夜平静无波。
想来靠近杭州府,比较安全。
早上,天色刚亮,镖局就开始收拾行李,简单吃了口热食,一行人收拾好,就出发了。
没走多久,就看到了高大的城墙。
城墙巍峨耸立,砖石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青灰色,墙头上的守兵身影若隐若现,透着一股庄严与肃穆。
即便这么早,城门口人来人往,行人络绎不绝,入城的人,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伍。
旁人介绍,杭州府共有十座城门,其中一座是水门。
他们一行人是从武林门进入的。
杭州府以其无与伦比的繁华与美丽闻名于世。
是江南的文化和经济中心,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进入城里,并不需要过路费。
外地人需要凭借路引才能进入,但一一盘问以及检查,需要很久。
不过考生有路引、考生证明,便可快速通过入城。
一进城,镖局的人还要赶路,双方就分开了。
城内的街道热闹非凡,商铺林立,叫卖声、笑声、马车的车轮声交织成一片。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皆是熙熙攘攘的行人,有的挑着担子穿梭忙碌,有的提篮带着水果和小吃,匆匆赶路。
地摊上摆放着各种新奇的玩意儿,叫卖声此起彼伏,偶尔还能听到几句来自南方乡音的商人讨价还价。
生意人来来往往,穿着精致的长袍,脚下穿着崭新的绣花鞋,手上拿着竹扇或丝帕,显得雍容华贵。
在这座富饶的城市里,商业活动极为繁荣,金银铺、丝绸店、茶楼酒肆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每一间铺子里透出来,吸引了无数商人和游客。
这里的丝绸远销海外,茶叶更是享誉四方。
一时之间 ,他们这群人就是乡下人进城,被眼前的繁华震慑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