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小种鬼子早就考虑好了这一切。
首先,余归这边早就已经元气大伤,再加上他们已经议和,几乎要成功了。
最起码这一段时间余归是不会跟他们为敌。
而且他还派了很多眼线盯紧黑云寨,只要黑云寨有一举一动,他们就会立刻得到消息。
国军那边,他们才是进攻方,自然不会担心反扑。
他们只需要专心防范八路军就行了。
这一次留在太源城的只有守军1万,加上1万伪军,有聪明的小野留守。
小总鬼子这一次居然亲自带队,因为这一战关乎到他的未来,他不敢把自己的未来寄托给任何鬼。
阎老西这边,他得知拉拢余归失败以后,也并没有太大的心理波动,目前他的县城已经有守军8万。
而且阎老西之前跟鬼子之间的误会已经解除,他并不担心鬼子会来进攻他。
只是他还没有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此时,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火药的味道。
与此同时,整个华夏举国震惊。
因为各个地方的报社陆陆续续将这一次黑云寨战役的战果给报道了出来。
各大报社的老板得知这一消息时也非常的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他们确认消息无误以后,各大报社的老板甚至自掏腰包,疯狂印刷成千上万份报纸。
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将报纸发给所有人看。
此时此刻,各大报社的老板根本不心疼自己的腰包,他们只恨自己的财力不足,不足以印刷更多份报纸。
当各地方报纸纷纷刊载黑云寨战役的辉煌战果时,整个华夏大地都被这一消息点燃。
仿若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漆黑夜空陡然亮起,璀璨光芒瞬间照耀四方。
在繁华都市的街头,报童们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声嘶力竭地叫卖着:
“号外号外!余归率黑云寨大破鬼子,歼敌五万,还击杀两条鬼子中将和七条鬼子少将!”
行人们纷纷驻足,领取免费的报纸。
一时间,街头巷尾的阅报栏前被围得水不通。
只见众人的表情先是凝滞,随后爆发出阵阵惊呼。
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手指紧紧地捏着报纸边缘,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喃喃道:
“五万鬼子啊,还有那九条鬼子将领,这是怎样的一场惊天地泣鬼神之战。
这余归莫不是上天派来拯救苍生的神将?
这等战功,怕是古往今来都少有啊!”
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青年知识分子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满是震惊与崇敬:
“想我华夏与鬼子苦战多年,以往能歼敌千人已是壮举。
此次余归竟创下如此丰功伟绩,全歼鬼子一个装甲联队,重火炮灰飞烟灭,近百架飞机折戟沉沙。
还斩杀众多鬼子将领,此等战果,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足以让鬼子胆寒,令我华夏扬眉吐气!”
众人纷纷点头,交头接耳间尽是对余归的赞叹与对这场战役的不可思议。
宁静的乡村也被这一消息打破了往日的平静。
村口的老槐树下,村民们围坐一团。
一位老者吧嗒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他张了张嘴,却半晌说不出话来。
许久,才吐出一句:
“这得是多大的能耐啊,咱庄稼人不懂打仗,可这五万鬼子,九条将领,那得是多厉害的仗啊。”
一个年轻后生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余归肯定是个绝世英雄,有他在,咱老百姓就有盼头了!
鬼子将军都被他宰了,以后鬼子肯定不敢那么嚣张了!”
孩童们在一旁似懂非懂地听着,眼睛里也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老縂的作战指挥部内,将领们围聚在简陋的桌案前,桌上那一份份核实后的战报显得格外沉重。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缓缓放下手中的战报,长叹一声:
“我征战多年,历经大小战斗无数,本以为对鬼子的战力已有足够了解,可这余归的战绩却让我如梦方醒。
一个民间的英雄豪杰,竟能以一寨之力,全歼五万日寇!
还击毙九条鬼子高级将领,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之事,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其脸上满是惊叹与钦佩,眼中也闪烁着振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新曙光。
年轻的军官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撼与激动。
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胜利,更可能为整个抗战局势带来全新的变化与希望。
心中也暗暗立下决心,要以余归为榜样,在未来的战斗中创造更多奇迹。
山之城,果军的最高司令部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沉闷。
军官们传阅着战报,个个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光明顶皱着眉头,反复审视着战报上的每一个字:
“这绝不是虚报?
五万鬼子,九条将领,还有装甲联队和飞机火炮,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小的黑云寨歼灭?”
当确认消息准确无误后,众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们心中清楚,自己拥有着相对精良的装备和众多兵力,却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屡屡受挫。
而余归却能取得这般辉煌战绩,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巨大冲击。
有的军官脸上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则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思考着如何在未来的抗战中调整战略,借鉴余归的战斗智慧,重拾民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他们眼眸中也渐渐有了一丝振奋,似是被这一壮举重新点燃了斗志。
然而光明顶思索了许久之后,又说出了一句让人惊掉下巴的话:
“此人不除,日后必为大患。”
这让在场的众人全都惊呆了。
没想到光明顶在这个节骨眼上,首先想到的居然是排除异己。
不过有些对他忠心耿耿的军官却非常赞同他的话,
但也有一些一心杀鬼子的军官对光明顶产生了鄙夷的想法。
渐渐的,余归这个名字在整个华夏早已深入人心。
为此,老百姓还给他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鬼见愁。
然而余归对此却不以为然:
“5万鬼子算什么,等以后我用大伊万还有东风41将整个鬼子岛从地图上抹除的时候,你们在震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