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徐达突然出声,打断了朱元璋即将说出口的话。
汤和正欲开口,却见徐达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那眼神复杂难明,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令他心中疑惑顿生,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徐达的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朱元璋,他的心中闪过一个白色身影,那身影渐渐清晰,最终与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重合。
他深吸一口气,感觉一股热流从胸膛涌向四肢百骸,驱散了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
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朱元璋面沉如水,帝王之气在金銮殿上弥漫开来,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徐达,沉声说道:“徐达,你有何话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徐达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徐达感受到这股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
他向前一步,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迎视着朱元璋的目光,开口道:“臣……臣有一计,可解幽州之危!”
徐达深吸一口气,一股豪迈之气充斥胸膛,他高声说道:“陛下!臣以为,我大明江山稳固,幽州之围可解,只需……大皇子殿下!” 他的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众臣的心头。
“大皇子殿下,乃是我大明江山的定海神针!” 徐达一字一顿,语气坚定无比,仿佛宣告着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
他的目光灼灼,直视着朱元璋,
谨身殿内,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甚至能听到殿外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诡异的宁静。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的脸色阴晴不定,他紧紧地盯着徐达,震惊、疑惑、不解,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间难以做出反应。
他微微张开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出来。
汤和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徐达,心中充满了疑惑。
大皇子?
他从未想过,徐达竟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他下意识地看向朱元璋,却发现对方的脸色比他还要难看。
殿内的大臣们也都被徐达的话惊呆了,他们面面相觑, 有人微微摇头,表示不解;有人则紧锁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一时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徐达,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良久,朱元璋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般。
他紧紧地盯着徐达,
徐达迎着朱元璋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臣相信,大皇子殿下定能稳定军心,解幽州之危!” 他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大皇子殿下……” 朱元璋喃喃自语,
“半月前……”汤和重复了一遍,目光投向朱元璋,见皇帝没有阻止的意思,便继续说道,“大皇子殿下,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地进了伤兵营……”
汤和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殿内的大臣们开始窃窃私语,嗡嗡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伤兵营?那可是瘟疫横行的地方!”一位老臣惊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他仿佛能闻到伤兵营中弥漫的腐臭味,看到那些躺在血泊中呻吟的士兵,感到一阵阵恶心。
“是啊,大皇子殿下怎么就……”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解。
“嘘!噤声!”一位老臣低声呵斥,阻止了众人的议论。
他抬头看了看朱元璋,发现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心中不禁一凛。
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出半个月前的情景。
那天,他收到奏报,说伤兵营中爆发瘟疫,情况危急。
他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这时,朱枫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前往伤兵营。
他清晰地记得,朱枫当时的眼神坚定而决绝,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恐惧。
他仿佛看到了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在朱枫的眼中跳动,照亮了整个大殿。
“父皇,儿臣愿往!”朱枫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
他既欣慰于儿子的勇气和担当,又担忧他的安危。
“枫儿,你可知伤兵营的危险?”朱元璋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儿臣知道。”朱枫毫不犹豫地回答,“但儿臣身为皇子,理应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朱元璋看着朱枫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最终点了点头,同意了朱枫的请求。
“大皇子殿下不仅去了伤兵营,”汤和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朱元璋的回忆,“还在那里配置出了止血神药,更发明了一种‘夺血续命’的神技,救活了不少将士!”
“夺血续命?”一位大臣惊呼,
“确有此事!”另一位大臣肯定地说道,“臣亲眼所见,大皇子殿下用银针刺穴,将自己的鲜血渡入伤兵体内,硬生生将他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嘶——”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这……这简直是神迹啊!”一位老臣感叹道,语气中充满了敬畏。
朱元璋看着殿内众臣震惊的表情,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知道,他的儿子,注定是一位非凡的人物。
“陛下,臣以为……”徐达再次开口,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大皇子殿下,就是我大明江山的……”
“慢着!”汤和突然打断了徐达的话,他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徐达,你有所不知,大皇子殿下在伤兵营……”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衣不解带,不眠不休……”
汤和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个字都敲在众臣的心头,也敲在朱元璋的心上。
十五天,整整十五天!
朱枫,他那尚且稚嫩的肩膀,究竟是如何扛下来的?
“衣不解带,不眠不休……”一位老臣喃喃自语,仿佛亲眼目睹了朱枫在伤兵营中忙碌的身影。
他仿佛能看到,在昏暗的营帐中,闪烁的油灯下,朱枫瘦削的身影在不停地穿梭,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和药膏,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他却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十五天啊……”另一位大臣感叹道,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和心疼。
十五天,对于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来说,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他无法想象,朱枫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他仿佛能闻到伤兵营中弥漫的浓重血腥味和草药味,听到伤兵们痛苦的呻吟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绝望和恐惧。
“不仅如此,”汤和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大皇子殿下,他……他几乎将自己的血都给了伤兵……”
“什么?!”殿内响起一片惊呼,众臣的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们无法想象,一个皇子,竟然会为了救治伤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大皇子殿下,他用‘夺血续命’之法,救活了七成伤兵……”汤和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被朱枫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士兵,看到了他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
七成!
这个数字如同一道惊雷,在众臣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原本以为,伤兵营中的瘟疫已经无法控制,但朱枫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用自己的鲜血,换回了无数士兵的生命,也换回了大明军队的士气。
“大皇子殿下……”一位老臣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屹立在血泊之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大明的江山。
“有殿下在,我大明儿郎,两万抵三十万也敢上!”一位年轻的将领激动地说道,他的他仿佛看到了,在朱枫的带领下,大明军队势不可挡,所向披靡。
“是啊,有殿下在,我大明何惧之有!”另一位将领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豪迈。
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的旗帜,在敌人的城头上迎风飘扬,看到了大明的将士,凯旋而归,接受万民的欢呼。
殿内,气氛陡然转变。
原本的担忧和焦虑,被希望和斗志所取代。
众臣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辉煌的大明王朝,正在冉冉升起。
汤和看着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