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总,气色不好啊。”
汪承宇携着高薇找了上来。
来到盾研以来,汪承宇很少有事直接找到姜总,但这一次不仅来了,还把夫人也带来了。众所周知这对夫妇在盾构领域有一段堪比传奇的故事。三代隧道人的汪承宇追上了富家学妹,最后学妹放着亿万家财不继承,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盾构研发领域。
这对伉俪的故事姜金发自然是知道的,但他还没有见过高薇,这会儿要不是情绪不佳,少不得一番恭维。不过话说回来,高大小姐的确气质上乘,举手投足间落落大方,给人以强势又不失优雅的印象。
“一点家务事,不劳汪总工操心。”
汪承宇老毛病又犯了,虽然有些人也是心直口快,但却并不一定给人感觉受到刺激。汪承宇则不然,他大大咧咧地坐在姜总办公室待客的沙发上,语调有些阴阳怪气地说:“想不操心也不行啊,看来我得回去一趟了,半年之后再过来也来得及。”
姜金发脾气还算好,但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加上刚才的一肚子闷气,他脸色一沉,强压着火问道:“汪总工这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明显,开不了工,我们干等着也不是办法。”
姜金发知道对方有备而来,一定是有什么事还没汇报到他这里,这位脾气不怎么好的总工程师不耐烦了,他只得强耐住性子问:“出了什么事?”
“机器人呢?”
“机器人?”
姜金发一怔,马上打给项目部经理,几分钟后项目部的负责人来了两个,刚好也是一正一副。
这种正职和副职相互监督的配置在平时可以起到防止部门领导独断专行的作用,可一到了做决断的时候性质就变了,尤其是急赶工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更大的负责人压阵才行。
“机器人是怎么回事?”
项目部正经理一脸委屈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啦,深蓝机器人像是得了失心疯一样,一千万的大单他们说不要就不要了。”
姜金发把目光落在副职身上,副职也是一脸委屈:“当时谈得好好的,可直到今天开标公告放出去后他们就变卦了,我们正在寻找同类厂商呢。”
项目部倒还好,正副职保持了一致,目标直指深蓝,可如果没有原因谁会放弃这么大一笔订单?这得多大魄力?姜金发认为沪上深蓝的郑天睿,甚至可以说相熟,他那个人并不果决,考虑到沪上深蓝仅仅是集团的一分子,他立即明白背后的力量在哪儿了,可为什么呢?
“还是说说人家为什么不合作吧。”汪承宇丝毫不给面子地说。
经理的嘴唇蠕动了一下,久久地没开口,副经理忍不住了:“当时我就说澄海的资质有点儿问题,有待考证,但……”
又是一个撇清干系的。
姜金发一阵头大,每每遇到这种事总要把自己先当成个断案的,好像整个盾研只有他一个大脑。
经理辩解着:“资质没问题,又是市里和澄东省的重点合作项目,重点考虑是应该的。”
姜金发直入主题,问道:“这和机器人有什么关系?”
“深蓝那边的回复是如果不使用深蓝自研的系统,那么机器人造成事故将影响深蓝的名誉,他们对澄海创屹的资质产生了质疑,所以拒绝签合同。”
真是稀奇啊,卖家居然会拒绝买家,而且还是这么大一笔单子,这个澄海创屹还真是个惹祸精,亏得自己当初还替他们说过好话,姜金发懊恼不已。
“这么大事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向我报告?”
项目部正副两位经理似乎都很委屈,他们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口说道:“我们想找同类厂家。”
副经理看了经理一眼,收回了话头,经理领会,接着说:“深蓝的口碑虽然不错,但同类企业也不是没有,我们不一定非得和深蓝合作,况且花钱还买不到设备吗?国内没有我们就去国外找。”
看着项目部经理激动的样子,汪承宇冷哼一声:“国外?库卡还是安川电机?别说这个时候进口有多困难,就是一切顺利他们三个月内能交货吗?”
三个月?三个月再不生产,他姜金发自己就得凉。
姜总怒火中烧,他痛斥着两个经理:“一个招标就让你们搞成这样,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坐在这个位子上!”
两位经理被骂得抬不起头,汪承宇在一旁翘起了二郎腿,看他的样子很想上去再冷嘲热讽几句,高薇适时机地按住了他那条不安分的大长腿,微笑着说:“姜总不必生气,出了问题我们就要研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也许是女性特有的说话声让近乎凝滞的现场稍稍缓和了一下,姜金发低头道歉:“我也有责任,事情太多,没想到在这个小问题上栽了跟头。”
“不一定是小问题,机器再好没有软件也运行不起来,过去我们总是吃国外的亏,如今看来是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汪承宇这次是有感而发,倒没太刺激到姜金发,反倒给姜金发提了个醒:“马上撤销公告,重新评标!”
“这……”项目部经理像被鱼刺卡住了喉咙,目瞪口呆的说不出话来。
“这什么这?趁着公告期还没结束赶紧撤下来!还嫌不够丢人吗?”
两位经理怏怏离去。
姜金发缓和了下情绪,一脸不好意思地望着两人说道:“真对不起,让你们看笑话了,我们盾研历史太长了,内部的确有很多问题。趁着这次暴露了问题,我会马上组织整改,项目的事还得多拜托两位了。”
高薇盈盈地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过还是要向姜总汇报一件事。”
“请讲。”
“僵化的流程不适用这种非常紧急的项目,所以我和承宇商量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先调集人工,把最急需的部分先做出来。”
“人工?”姜金发好容易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可这次智改首要的就是小盾构生产线,又回到人工……”
下一句话姜金发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上级领导不会同意的。
“智改是大方向,是国策,这一点不会变的,但如今时间紧任务急,调集人工不等于不改,我们华铁智隧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经验,所以我们会提前打好框架,不会影响后续改造流程的。”
“这样的话……”
姜金发有些犹豫,终于下定了决心一般点点头:“你们需要多少人?”
汪承宇伸出一个手掌。
“五百。”
五百人这个数字彻底把姜金发吓到了,盾研虽大,但调集五百人的力量还是没有的……
“五百人我们要分四班,其中不少于50名技术人员做指导,需要分成十二个组,每三个组为一班,24小时全程不停歇,顺利的话我们可以在三个月后下线第一台直径2.65m小盾构,不会影响交货的。”
不等姜金发反应过来,高薇补充道:“三个月后智改的方案也应该完善了,到时候我们也有了一套成熟的生产体系,不管什么样的软件,总得符合我们的要求才行,这样的话给软件设计公司留出的时间也充足,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质量会高于智能生产。”
“这……”
盾构机生产本来就需要大量依赖人工,哪怕智改后也只是局部使用机器人,人工的作用仍然不会少,尤其是在大盾构的制造和生产上,目前尚没有任何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之所以从小型盾构开始改就是看中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小盾构生产中的便利之处,而且大基建时代结束后,这种小盾构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主流,智改朝着这个方向走也是瞄着未来市场的走向下的定论。
努努力也不是调不来这五百人,只是这报告到底要怎么写啊……
姜金发一脸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