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说招工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跟着凑热闹说要报名,都还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空出来干活。
村里没有什么大恶之人,就是有那么几个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到处晃的人,也只是每天自己晃自己的,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宁元昭对村里人还算得上有些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平时能在外边儿听到,之前爹娘还在的时候也会偶尔在饭桌子上讨论一二。
所以招工的时候只要人能确定自己能一直在岗,他们就会先登记下来。
免去了考察人品这个环节,他们招人的速度就快了许多。
来发工钱的时候宁元昭就带了纸笔,发一人的工钱就勾掉一个人的名字。
现在这边也围着不少人,有人报名也正好可以直接记下来。
计一舟去门房里边搬了套桌椅出来,让宁元昭坐在空地前方便登记。
“小昭啊,你这说半天还没讲工钱呢。”
要干什么他们倒是没那么关心,反正农户人家就没有几个是不能吃苦的。
他们更关心的还是这工要怎么上,每天多少钱。
宁元昭把纸张放在桌子上铺好,想了想他们之前说好的工钱和别的东西,就是一舟说的什么福利待遇。
“妇人和小姑娘的工钱是一个月七百文,因为汉子要干的活都是一些稍微重一点的体力活,比别的活会稍微累一点,所以一个月八百文的工钱。
早上辰时(7点)过来,中午休息半个时辰,下午戌时四刻(20点)收工,每个月有四天休息的时间,这四天依旧会给大家算上工钱,要是四天时间不够用,单独要请假的,就要扣出当天的工钱了。”
听到他这一段要素过多的话,人群安静了一瞬,在某个瞬间,又被所有人默契地打破。
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带着一些不太相信的语气问:“真给休息?这四天不上工也有钱拿?”
他们好多人之前都没去别家做过长工,但就从别人嘴里听说的也不少。
那些大户人家哪有什么会把长工当人看的,不紧着苛待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让人白拿工钱还不干活?
宁元昭说的话有些多,人群叽叽喳喳的他还得提高一些声音才能让所有人听清楚。
这下子喊了几声嗓子有些发疼,他伸长脖子咽了咽口水。
计一舟视线一直停留在他身上,这会儿也不等人开口,自己就先一步出声:“自然是真的,小昭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大家还不清楚吗,他怎么会拿这种事来戏弄大家。”
计一舟站着,声音比宁元昭的要响亮得多,“谁家里都会有些事情要做,总不好让大家一年到头一直在工坊里干活吧,留出来的四天时间大家园也可以以应用来解决一些自己的事情,或者在家歇歇也是好的。”
786的工作时间,中间还只有一个小时休息,并且还没有五险一金,这要是换作他还没穿过来的时候,他是肯定不会去的。
计一舟捏捏手指,自己竟然也有一天成为了资本家。
简直是罪过。
尽管如此,在得知每个月有休息的时候,大家还是很激动。
他就算不想当资本家,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规则。
后世那些放在这里肯定是不适用的。
宁元昭哦都说这样已经很好了,看大家的反应也没有什么不满的神色,他暂且就当当这个资本家吧。
听到他这话,所有人都愣住了,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他们都是一些在地里刨食的人,一年到头也没几天能真正地休息上。
农闲的时候他们也还是要想办法挣一些钱,省吃俭用的攒,一文一文地挣。
而且计一舟他们也说了,工坊的活是长期的,不用他们自己出去到处找活,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你这工坊建得这么大,工钱怎么给得这么少?”这人提问的声音从人群里传出来,“我们出去干些力气活,一天也有六七十文呢,一个月下来都有一二两银子了。”
计一舟手撑在桌子上,冲人群笑笑,“我们也没强制大家来做工,不愿意地离开就好了,也希望你能一个月三十天每天都有活干吧。”
非要这么算的话那确实工资少了些,但他们说的那活多累啊,而且也离家远,还不稳定。
被领导画饼过好几年的计一舟完全不在意他说的话,反正工作就是这样,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再次对自己资本家行为反思一秒。
底下立马没了声音,安静不到一秒,立马就有一个妇人推开人群上前,“小昭,你记我一个,我愿意干的。”
计一舟跟宁元昭同时抬头,来的人不是别人,是他们家不远的宁三婶。
“三婶想好了吗,咱们的契约可是长期的,”计一舟笑问。
“这样有什么想不想好的,家里的事情有你三叔在,我能干点活给家里挣些钱还不好?这可是稳定的铜板呢,以前我一年到头在家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能挣钱了还不赶快点。”
说话间,宁元昭就已经把人的名字写了上去。
“那行,三婶我们已经登记好了,等我们回去再商量一下看给你安排什么活干,明天一早过来就知道了。”计一舟说。
现在要赶工把那两万块香皂做出来,一天的时间都不能再浪费了。
有了一个人开头,后面事情就进行得顺利多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出去干活挣得会更多一些,也有的人很心动但一时间做不了主要回家商量一下,这一下子就有一半的人离开了。
剩下的人都挤在宁元昭的桌子前,争先恐后地报名字。
工坊挺大的,招五六十个人还是装得下。
一个村子里就那么些人,除了年纪大的、腿脚不好的以及家里实在是走不开的,剩下能立马报名确定下来的人还是不太够。
忙活了大半天也只登记了三十多个人,剩下的有一半就要后面慢慢添置了。
等别的村子里有人收到了消息,也会赶过来问的。
周边几个村子离得近的也就一刻钟的时间就能赶到,过来上工也方便得很。
宁元昭让大家问问看有没有认识的别的村子的人能来上工的,大家互相介绍着,后面也可以再来上工。
最先登记的这一批人就先上着,还有很多人也是要观望观望的。
人群慢慢散去,宁元昭把纸上的墨迹吹干,准备收拾收拾回家吃饭。
荷花带着几个小丫头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小昭!”
“二哥!”
“昭昭哥哥,一舟哥哥!”
叽叽喳喳地就这么跑了过来。
两人停下手里的动作,在原地等着她们,等人近了,宁元昭才问:“大姐,怎么了?”
荷花喘着气,“你这个上工的名单里也加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