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赵偃绞尽脑汁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试图掩盖屠城的消息,但要想将这样一件事彻底隐瞒下去,根本不可能!
毕竟那可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城市!平日里,这里日夜都有来来往往的各国之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一夜之间,这座曾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城却骤然间变成了一座死寂沉沉的空城、死城,没有丝毫生命的气息。这种巨大的反差实在太过惊人,任谁都会心生疑惑。
再联想之前发生的事情,真相很容易就被推测出来了。
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开来,很快便传到了六国君王的耳朵里。一时间,各国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众人皆震惊不已。
不过,虽然同为震惊,但每个国家君主的关注点和感受却不尽相同。
齐、楚、燕国的君王对于赵国竟能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子民感到难以置信和愤怒。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国家会对本国百姓痛下杀手,这种行为简直丧心病狂,天理难容!
而韩国和魏国的君主,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赵国国内竟然爆发了如此严重的暴乱之上。他们意识到,这场粮食危机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粮价上涨的问题了,再不解决可能国将亡矣。
相比之下,秦国作为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对于此事的反应相对较小。然而,即便如此,屠城之事的发生仍然让秦国君臣颇感意外。
尤其是江川和嬴政二人,当得知这一消息时,也不禁大吃了一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赵人竟然也有着如此刚烈的血性一面!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赵偃竟然如此心狠手辣,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江川心中更是震撼无比,他暗自思忖道:“此次事件恐怕足以夺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风头了吧!”
从本质上来说,这次邺城之乱实际上已经可以归入农民起义的范畴了。只可惜这些义士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组织能力,以至于在萌芽阶段便被无情地镇压下去,未能形成燎原之势。
嬴政紧紧地握着手中由蒙恬传来的那封密报,脸上满是难以抑制的惊喜之色。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直直地望向江川,说道:“川,寡人一直都知晓那赵偃生性残暴不仁,却万万没有想到,这赵偃竟然能够残暴到这般地步,居然用屠城这样惨绝人寰的手段去对待他自己国家的子民!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天理难容!”
说完这些话,嬴政不禁连连摇头,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可笑!实在是太可笑了!!!”
紧接着,嬴政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亮光,仿佛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战机。他再次将视线转向江川,迫不及待地说道:“川,眼下这个时机是不是咱们一举灭掉赵国的大好机会?!”此刻的嬴政,两只眼睛更是放射出兴奋的光芒。
江川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王上莫急,虽说如今赵国看似内乱,但尚有一战之力,不可贸然出兵。”嬴政一听,眼神中的急切淡了几分,示意江川接着说。
江川走到地图前,指着邯郸说道:“王上请看,赵偃此次所犯下的这种滔天罪行必然会导致赵国的民心彻底涣散,百姓们对其统治也定然心生怨恨。”
“可是即便如此,赵国国内仍然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忠臣良将,如果我们此时冒然发动攻击,很有可能会促使他们重新凝成一块。”
“再者说三晋缺粮的事实没有改变,仇恨还在积累!矛盾越发尖锐!暴乱还会发生!我们不妨先派人潜入六国,散播谣言,称诸国无道,天命在秦!同时注意三晋动向,再有机会,我秦军师出有名!天命加持!三晋必灭!”
嬴政听后抚掌大笑:“此计甚妙!待三晋自乱阵脚,我大秦便可一举拿下。”
韩国,新郑
韩安召集大臣于朝堂之上,愁云满面。“诸位爱卿,赵国之事已传遍诸侯,吾等需早定对策。如今邺城暴乱,赵王此举恐激起民愤,且我韩国亦受粮荒困扰,若赵国局势恶化,恐波及我国。”
张平站出进言:“大王,臣以为,当下应先稳定国内民心,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以防生变。至于赵国之事,可暂作观望。”
韩安颔首,正欲说话,又一大臣上前:“大王,我韩国不比赵国,国土狭小,新郑无事,则全国无事!”
“再者因我韩国无粮,韩人大量逃入秦国,我韩国所余粮食还尚且够目下使用,只是粮价若持续暴涨,恐新郑生乱!”
“所以大王只需控制新郑粮价即可!”
韩安听完这个大臣所言,双眼瞪大了看向这位大臣,一时无语凝噎,心中腹诽道,
“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嘲讽我是吗?!”,韩安眼神恨恨的看向他,过了好一会才挪开眼睛。
韩安转头看向张平叹息道:“丞相,多多注意新郑粮价,如若不行就开仓放粮,切莫饿了百姓......”
“再不行就......”
说道这里韩安实在不忍心说下去了,因为他知道再不行会怎样,再不行只能求秦国收留了。
张平看着韩安这个样子也知眼下韩国这个样子已经无力回天了,灭国已是早晚之事,自己也只是尽力争取让韩国多存在一会,让韩人少遭一点罪。
魏国,大梁
魏增同样因邺城暴乱一事询问臣工的意见。朝堂之上气氛凝重,魏增忧心忡忡地说:“诸卿,赵国之乱,寡人以为于我魏国有诸多警示之处。今我魏国虽暂无此等大乱,但粮荒亦是心腹大患,卿等可有良策?”
一位大臣出列奏道:“大王,臣以为可号召士族大夫们开仓放粮,与民共度难关,并严惩囤积居奇者,安抚民心,莫让民众恐慌。”
魏增微微点头,另一位大臣则进言道:“大王,赵国如今内乱,虽不可轻举妄动,但可暗中联络赵国一些不满赵偃者,收集情报,以备日后之用。若赵国进一步衰败,我魏国或可从中谋利。”
魏增摸着胡须思考良久,说道:“二卿之言皆有可取之处,寡人意先着重解决粮荒。至于赵国之事,秘密安排人手去探查便是。”众臣齐声称是。
其实魏增心里不清楚,没什么好研究的了,此谋难解,士族大夫们愿意与民共患难,则还有一些希望,不愿意那就速亡了。
而士人又怎会与民共患难,这只是一场美丽的幻想。
这些士人爬上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条路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