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太学:舌战群儒展锋芒
晨曦初露,萧景川一身玄衣,负手立于太学门前,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看穿层层朱红大门后的暗流涌动。
他深吸一口气,阔步迈入,一股沉闷的氛围瞬间将他笼罩。
两旁学子神色各异,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目光灼灼带着审视,更有甚者,毫不掩饰眼中的敌意。
萧景川对此视若无睹,嘴角噙着一抹淡笑,脚步不疾不徐,仿佛闲庭信步般走向太学中央的讲台。
“萧大人,别来无恙啊。”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讥讽,吴学士捋着胡须,从人群中走出,身后跟着一群附庸风雅的学子。
“听闻大人科举改革大刀阔斧,是要将我大盛数百年来的教育体系彻底推翻吗?”
萧景川微微一笑,拱手道:“吴学士言重了,改革并非推翻,而是去芜存菁,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为国效力。”
“哼,寒门子弟?” 一身锦衣的林才子轻蔑一笑,“依我看,大人此举,怕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势,培植党羽吧?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周围学子顿时一阵骚动,不少人跟着起哄,叫嚣声此起彼伏。
萧景川面色不变,眼神却逐渐冷冽下来,他环视四周,朗声道:“诸位,变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阻力重重在所难免。今日,我便在此,与诸位辩个明白!”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萧景川身上。
他负手而立,神情淡定,一股强大的气场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压得众人几乎喘不过气。
宋婉儿站在人群后方,看着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男人,眼中满是崇拜和担忧。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萧大人好大的口气,”吴学士冷笑一声,上前一步,“那老夫就先来请教大人,何为‘去芜存菁’?”
萧景川嘴角微扬,正欲开口,却突然停顿,目光落在林才子身上,意味深长道:“林才子似乎对在下颇有微词啊……”
萧景川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盯得林才子浑身不自在,他轻咳一声,故作镇定道:“萧大人位高权重,在下不过一介书生,哪敢对大人有微词?只是为国为民,不得不谏言几句罢了。” 萧景川轻笑一声,“林才子不必过谦,你的‘微词’,本官听得清清楚楚。”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朗声道:“诸位,何为‘去芜存菁’?科举沿用至今,固然选拔出不少人才,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八股取士,空谈义理,不重实学,岂非‘芜’?如今我大盛百废待兴,需的是能做事、会做事的人才,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的酸腐文人!我所推行的改革,正是要选拔真正有能力之人,为国效力,这难道不是‘存菁’吗?”
“强词夺理!”吴学士怒斥,“八股取士乃圣祖定制,岂容你随意更改!”
萧景川不慌不忙,反问道:“圣祖定制便一成不变吗?时代在发展,若墨守成规,岂不是固步自封?试问,蒸汽机、印刷术,这些可都是圣祖定制?难道因为不是圣祖定制,便要将其摒弃吗?”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同连珠炮般砸向吴学士,让他一时语塞,老脸涨得通红。
周围学子们开始窃窃私语,不少人露出思索的神情,显然是被萧景川的话所触动。
“那……那你说,该如何改革?”林才子见势不妙,连忙跳出来转移话题。
“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萧景川胸有成竹,“我意在太学增设算学、格物、农学等实用学科,让学子们不仅能吟诗作赋,还能学以致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荒谬!”吴学士跳脚,“算学、格物,那是匠人所学,岂能与圣贤之学相提并论?”
“吴学士此言差矣,”萧景川反驳道,“格物致知,乃圣贤教诲,为何不能与圣贤之学相提并论?难道圣贤只教人读死书,不教人经世致用吗?”
一番辩论下来,吴学士和林才子被驳得哑口无言,周围学子中,支持萧景川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仍有部分顽固学子听不进萧景川的观点,开始大声喧哗,试图打断他的发言。
萧景川看着这群冥顽不灵的学子,心中既无奈又焦急,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知道,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肃静!”萧景川一声暴喝,却并未起到任何作用。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缓缓说道:“看来,今日这番辩论,是无法继续下去了……” 他停顿片刻,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既然如此……”
萧景川索性不再按常理出牌,他扬声道:“既然诸位觉得当今科举不堪,那不妨畅所欲言,说说各位心中理想的人才选拔方式!”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这波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直接把球踢回给了这群闹事的学子。
他们原本气势汹汹,准备用圣贤之言怼得萧景川哑口无言,却没想到反被将了一军。
学子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刚才叫嚣得最凶的几个,此刻却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萧景川也不催促,只是含笑看着他们,眼神里带着几分戏谑。
僵持片刻后,终于有一名学子站了出来,磕磕巴巴地说道:“依…依学生之见,应当…应当注重考察学子的经世致用之才……”
萧景川立刻抓住话头,赞赏道:“这位兄台所言甚是!经世致用,正是此次科举改革的核心!看来,你我之间,并无太大分歧啊!” 他顿了顿,又看向另一名学子,“这位兄台,你又有何高见?”
那学子被萧景川的目光一扫,紧张得冷汗直冒,结结巴巴地说道:“额……学生以为,应当…应当注重学子的品德修养……”
“好一个品德修养!”萧景川再次接话,“科举改革,也并非只看重学识,品德同样重要!看来,你也是支持科举改革的啊!”
萧景川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得现场气氛逐渐微妙起来。
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竟然被他这番操作化解于无形。
不少学子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误会了萧景川的改革初衷。
周围的反对声浪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萧景川提出的改革方案。
回到家中,宋婉儿早已备好热茶,见萧景川进门,立刻迎了上去,温柔地接过他的外袍。
“大人今日辛苦了,”宋婉儿轻声道,将热茶递到萧景川手中,“太学那边…可还顺利?”
萧景川接过茶杯,暖意从指尖传遍全身,他看着宋婉儿那双清澈的眸子,心中满是温暖。
“今日之事,比预想的要棘手一些,”萧景川轻叹一声,“不过,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宋婉儿白皙的脸上,语气中带着一丝笑意,“多亏了你备的这杯热茶,让我疲惫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宋婉儿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低着头,轻声说道:“大人喜欢就好……”
空气中弥漫着暧昧的气息,宋婉儿偷偷抬眼,看着萧景川俊朗的侧脸,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萧景川放下茶杯,伸手轻轻抚摸着宋婉儿柔顺的秀发,“婉儿,有你在真好……”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温馨的氛围。
“大人,宫里来人了!”
门外,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室内的温馨。
来人语气焦急,“萧大人,宫里来人了!说是皇上有急召!”
萧景川剑眉微蹙,心知这怕是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他安抚地拍了拍宋婉儿的手,起身整理衣冠,“婉儿,你且在家中等我。”
宋婉儿乖巧点头,眼中满是担忧。
萧景川跟着来人匆匆离去,刚踏出府门,一股冷风袭来,让他瞬间清醒了几分。
直觉告诉他,事情绝不简单。
果然,到了皇宫,皇帝并未召见他,而是将他带到了一处偏殿。
殿内,几名心腹大臣神色凝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萧爱卿,”一位老臣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怒意,“你可知,太学之外,已是风起云涌?”
萧景川心中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哦?此话怎讲?”
另一位官员接着说道:“自从你推行科举改革以来,那些个顽固不化的老家伙,就四处煽风点火,鼓动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集会,公然反对你的变革!”
“他们还宣称,要与你当面对质,誓要保住这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一个年轻气盛的大臣愤愤不平道。
萧景川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帮老家伙,果然不会让他安生。
他们这是要搞“农村包围城市”啊,太学里说不过他,就想在外面用舆论给他施压!
这波操作,真是“6”到飞起。
他眯起眼睛,心中思绪飞转,看来这科举改革,还真是捅了马蜂窝了。
不过,他萧景川也不是吓大的,既然他们想玩,那就奉陪到底!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目光如炬,“诸位,我萧景川推行的改革,是为了我大盛的未来!若有人执意阻挠,我绝不会手软!”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告诉那些闹事的家伙,明日,我会亲自去会会他们!”
说完,萧景川拂袖而去,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回到府中,夜色已深。
萧景川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漫天星辰,心中却波涛汹涌。
他知道,明日之战,绝非易事,那些文人墨客,个个牙尖嘴利,想要说服他们,怕是比登天还难。
但是,他萧景川,从来不惧挑战!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燃起熊熊战意,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如同猎豹在狩猎前般兴奋。
他拿起桌上的笔墨,开始奋笔疾书,为明日的“舌战群儒”做最后的准备。
窗外,月色如水,夜风微凉,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激烈交锋。
萧景川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道:“明早,就让你们这群老顽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力量’!”
这时,外面传来一声轻唤,“大人,您歇息了吗?”
宋婉儿的声音软软糯糯,如一缕春风吹进了萧景川的心房。
他走到门口,缓缓推开房门。
“婉儿,你怎么还没睡?”萧景川柔声问道,看着她清澈的眼眸。
“奴婢……奴婢担心大人。”宋婉儿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萧景川微微一笑,抬手轻轻抚摸着她的秀发,“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婉儿,明天……恐怕有一场硬仗要打。”
他缓缓吐出几个字,“明日,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