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周不疑与黄承彦、黄月英父女在小院里,开始商议着接下来的行动。
黄承彦眉头紧皱,目光中透着担忧与决绝:
“如今形势紧迫,曹操一旦察觉铁索连环计的破绽,你们都将性命不保。
我看,周不疑你即刻带着英儿离开襄阳,前往夏口。黄家会全力掩护你们出城。”
周不疑微微点头,神色凝重:
“黄老放心,我定会护月英姑娘周全。只是您这边……”
黄承彦摆了摆手,宽慰道:
“我会设法给你打掩护,让曹操暂时无法察觉你的消失。你们只管安心离开。”
黄月英看着父亲,眼中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
“父亲,您自己也要保重。女儿此去,与刘公子相互扶持,您不必担忧。”
商议已定,当晚,周不疑趁着夜色,悄悄来到小院。
月光洒在院中的桃花树上,斑驳的树影摇曳。
黄月英早已在此等候,她身着一袭黑衣,更显身姿婀娜。
见到周不疑,她微微点头,二人在黄家精心安排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襄阳城。
城外的江面上,一艘小船静静等候着。
周不疑和黄月英迅速登船,船夫立刻划动船桨,小船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夏口方向驶去。
江风呼啸着扑面而来,带着江水的湿气,吹得周不疑和黄月英衣袂猎猎作响。
周不疑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时刻留意是否有追兵。
他深知,虽然黄家安排了掩护,但曹操多疑,一旦有所察觉,必定会派人追杀。
黄月英坐在船中,望着襄阳城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她轻声说道:
“周公子,此次多亏你愿意带我同行,否则……”
周不疑微微摇头,说道:
“月英姑娘客气了,能帮到姑娘,也是我的荣幸。
况且,我向来视少将军为兄长足,少将军的事情我自当竭尽全力。”
小船在江面上快速前行,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船桨划动江水的声音。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马蹄声。
周不疑心中一紧,低声说道:
“不好,可能有追兵。”
他示意船夫加快速度,同时从腰间抽出佩剑,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黄月英也紧张起来,她紧紧抓住船舷,目光望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周不疑的神情愈发凝重。
他心中暗自思忖,如果真的是曹操的追兵,以他们目前的状况,很难全身而退。
就在这时,江面上突然起了一层浓雾,迅速弥漫开来,将小船笼罩其中。
周不疑心中大喜,这浓雾来得正是时候,或许能借此摆脱追兵。
他低声对船夫说道:
“顺着江水,悄悄前行,不要发出声响。”
马蹄声在浓雾外徘徊了一阵,似乎在寻找他们的踪迹。
周不疑和黄月英大气都不敢出,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许久,马蹄声渐渐远去,周不疑才松了一口气,说道:
“看来暂时摆脱了。”
黄月英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地说道:
“好险,幸好有这浓雾相助。”
小船继续在江面上行驶,随着距离襄阳城越来越远,周不疑和黄月英的心情也逐渐放松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浓雾渐渐散去。江面上,波光粼粼,景色美不胜收。
黄月英望着这清晨的江面,心中感慨万千。
她转头看向周不疑,说道:
“周公子,你说,到了夏口,我与刘公子……”
周不疑微微一笑,说道:
“月英姑娘放心,兄长对姑娘情深意重,你们定会幸福。
而且,夏口虽处战事,但兄长身边能人众多,定能护姑娘周全。”
在这一路的波折与期待中,周不疑带着黄月英终于抵达了夏口。
夏口港内灯火通明,戒备森严。
周不疑登岸之后径直将黄月英带到了刘封的营帐。
刘封正在营帐内对着地图沉思,听到营帐外的动静,抬头望去,只见周不疑带着一位女子走了进来。
当看清女子面容的那一刻,刘封顿时惊喜交加。
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说道:
“月英,你…… 你怎么会来?”
周不疑微微一笑,将自己在襄阳的遭遇,从被黄承彦识破计谋,到黄月英请求同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封。
说完后,他很有眼色地说道:
“少将军,我有些疲惫,先告退了。”
言罢,便转身离开,顺手将营帐的门帘放下。
周不疑一离开,刘封立即快步上前,眼中满是感动与心疼。
他望着黄月英,嘴唇微微颤抖,缓缓将她拥入怀中,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
“月英,你可知,你此举让我…… 我真的不知该如何表达。
你不惧危险,甚至与父亲相对,只为来我身边,我……”
刘封心中的感动如潮水般涌动,千言万语都难以诉说。
黄月英靠在刘封怀里,满脸羞红,轻声说道:
“我心意已决,无论如何,都想陪在你身边。”
刘封紧紧拥着黄月英,仿佛害怕她下一秒就会消失:
“月英,你放心,我刘封此生绝不会愧对于你。
我定要努力成就一番大业,给你安稳幸福的生活。”
黄月英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与爱意:
“我相信你,刘郎。无论未来如何,我都愿与你一同面对。”
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二人相拥的身影。
……
襄阳城的夜晚,静谧中透着一丝紧张的气息。
曹操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曹操那沉思的面庞。
他刚刚听闻李典来报,说是在江边听到有船行驶的声音,可前往查看时,因江雾弥漫并未发现什么异常。
曹操心中不禁泛起疑惑,这深更半夜,江面上怎会无端有船行之声?
李典站在帐中,神色恭敬却难掩一丝忧虑:
“丞相,那声音听得真切,定是有船只在江中行驶,只是这江雾实在太大,末将未能查明。”
曹操微微皱眉,摆了摆手:
“你且先退下,此事我自会仔细调查。”
待李典离去后,曹操沉思片刻,准备另派他人前往仔细探查,看看究竟是何人在江面行动。
正在此时,士兵来报:
“丞相,黄承彦先生求见。”
原来是黄承彦听说了李典来汇报的事情,猜到可能与周不疑、黄月英的离去有关。
害怕事情败露的黄承彦便匆匆来求见曹操。
曹操心中一动,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黄承彦身为沔南名士,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
他本人又与襄阳诸多名士如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在荆州一带声望极高。
曹操向来爱才敬贤,对黄承彦极为重视,听闻他深夜来访,心中大悦,当下便将李典汇报的事情暂时抛诸脑后。
“快请!”
曹操起身,亲自迎接。
黄承彦步入营帐,一袭素袍,神色从容。
他拱手行礼:
“深夜打扰丞相,还望丞相恕罪。”
曹操连忙回礼,笑道:
“黄公深夜到访,必有要事,快请入座。”
两人落座后,黄承彦目光炯炯,缓缓说道:
“丞相,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丞相遇此良机,正可大展宏图。
黄某此次前来,正是想与丞相探讨天下大势。”
曹操心中一喜,他向来热衷与名士谈论天下大事,当下兴致勃勃地说道:
“黄公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复杂,正需黄老这般有识之士为我出谋划策。”
于是,黄承彦与曹操连夜畅谈。
从北方的袁绍旧部,到江东的孙权势力,从益州的刘璋暗弱,再到汉中的张鲁割据,两人分析得头头是道。
黄承彦言辞精妙,见解独到,曹操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大悦。
曹操抚须大笑:
“黄公果然高见,经你一番分析,我心中对天下局势又明朗几分。”
黄承彦微微一笑:
“丞相雄才大略,一统天下乃大势所趋,黄某不过是略陈己见。”
两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天色渐亮。
黄承彦见时机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
“丞相,夜已深,黄某不便久留,改日再与丞相畅谈。”
曹操意犹未尽,但也不好挽留,只得起身相送:
“黄公慢走,今日与黄老交谈,如拨云见日,曹某受益匪浅。”
待黄承彦离去后,曹操回到营帐,只觉疲惫袭来,他伸了个懒腰,准备休息。
至于李典汇报的事情,早已被他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