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华蕊内心深处最为期盼的事情,便是希望我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能在短短一天之内实现精确无误的计时。唯有如此,她方能有条不紊地调度众人去开展各式各样的工作任务。要知道,身负重责大任的她,每日需要处理数不清的繁杂琐事,如果不能对时间做到分秒不差的掌控,那么诸多工作就算一直忙活到夜幕低垂时分恐怕都无法顺利收尾。
面对她如此急切的诉求,起初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了一个念头:只要留意太阳所处的位置,应该就能估摸出大概的时辰吧?可是谁曾想,华蕊仿佛存心想要考考我的能力似的,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个法子实在过于粗糙简陋,而且欠缺足够的精确度。
这下可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统统翻找出来,但始终未能寻觅到一个既能轻松操作又高度准确的妙招来应对眼前的难题。
这一天,阳光炽热地洒落在大地上,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烤化一般。我孤零零地站在这片空旷之地,眉头紧锁,苦思冥想着那个一直困扰着我的难题。时光悄然流逝,我却浑然不觉。
也不知道究竟过去了多长时间,正当我绞尽脑汁之际,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周围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原本安静矗立着,但此刻其影子的方位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这些影子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不停地移动、变幻着方向和长度。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一道奇妙无比的灵感犹如闪电般划过我的脑海:既然树木的影子能够随着时间改变方位,那我何不在此地立下一根笔直的杆子,然后通过仔细观察它的影子投射到何处,不就能大致推断出当前的时间吗?
心动不如行动!我毫不犹豫地转身走向洞府前方那块较为平坦开阔的空地,从附近挑选了一根修长而挺拔的竹竿,小心翼翼地将其竖立起来。一开始的时候,一切进展得颇为顺利,我依据竹竿在灿烂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所处的位置,大致能够估摸出时间的早晚。
然而,没过多久我便察觉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当那轮炽烈的太阳逐渐攀升至天空的正中央时,竹竿的影子竟变得极其短小,甚至有可能完全无法落到我之前精心刻画好的刻度盘区域内。如此一来,想要依靠这种方法精确地显示时间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不禁陷入沉思。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终于想到了解决之道。我小心翼翼地把那根竹竿重新竖立在阳光充足的向阳山坡之上,然后仔仔细细地重新描绘了一下那个精致的刻度盘。通过这番努力,就算是在炎热的正午时分,当太阳高悬天空时,尽管杆子投射出的影子会稍微变长一些,但依然可以稳稳当当、顺顺利利地落入到刻度区域之中。如此一来,之前困扰我的时间显示不准确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啦!就在这一刻,一个既稳固可靠又非常实用的计时工具宛如新生婴儿一般呱呱坠地。因为它完全依赖着太阳的光影精准地落在经过精心雕琢和刻画的刻度盘上,以此来清晰明确地指示时间,所以我灵机一动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日圭”。要知道,这里所说的“圭”字啊,所代表的恰恰就是那些极其细致精巧、毫厘不差的刻度呢!
然而,世事无绝对嘛!人总是有需要外出的时候,或者可能会身处各种各样不同的地方。考虑到这些情况,如果仅仅只有这么一个固定位置的大个头日圭显然不太方便。于是乎,我再接再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原有的设计加以改良优化,成功地发明创造出一种体积更小巧玲珑、重量更轻盈便携的新型日圭。这种便携式日圭简直就是出行在外人士的福音呐!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我随身携带上它,就能够随时随地轻松自如地进行精确无误的计时操作啦!只可惜呀,若是天公不作美,一旦遇上阴雨连绵的糟糕天气,这种依靠太阳光影来工作的计时方式可就束手无策喽!
对此,我在雨天里就琢磨开了。我静静地站在我们住的洞前,凝视着从洞口缓缓滴落的水滴。那些晶莹剔透的水珠仿佛拥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一滴轻轻地坠落而下。这个奇妙的现象突然让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丝灵感:既然这些水滴下落有着一定的时间间隔,那何不利用它们来计时呢?
然而,当这个想法刚刚浮现的时候,我很快就意识到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要准确地记录每一滴水的滴落,就必须得有人一直守在这里专注地数数,可这显然是极不现实的做法。毕竟,谁能长时间保持这样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呢?而且,如果仅仅依靠人工计数,一旦出现疏忽或者疲劳,整个计时系统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但是,我并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设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忽然灵机一动:虽然无法精确地数出每一滴水,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水滴积累起来所淹没的位置来大致估算时间啊!说干就干,我立刻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工具。最终,我发现了一根细长而笔直的竹筒,它简直就是为了承接这些水滴而生的完美容器。
我兴冲冲地拿着竹筒来到洞口下方,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好,确保每一滴落下的水都能够准确无误地进入竹筒之中。接下来,便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何直观地显示出水滴积累的数量呢?我决定在竹筒的外壁上刻下一些刻度,以便于随时观察和比较水滴的积累程度。于是,我找来了一把锋利的小刀,全神贯注地在竹筒上仔细刻画着……
然而,那竹筒却是完全不透明的材质制成,而且筒身较长,导致下方部分光线昏暗,难以清晰地观察到内部情况。为此,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尝试,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最终无奈之下,只得额外多准备一些竹筒备用。每当一个竹筒接满水滴之后,通过大致估算所花费的时间,便可以及时更换另一个竹筒继续承接水滴。
就这样,一种即使在阴雨天气乃至漆黑的夜晚都能够正常使用的计时工具应运而生。这种新奇的计时工具乃是利用上方那个较大的竹筒底部钻出的一个小孔,让水滴缓慢滴落,并根据落下的水滴数量来计算时间。鉴于此独特的构造和原理,我将其命名为“水漏”。不过呢,正因为它具备在夜间同样能够发挥作用的特性,所以后来的人们又称呼它为“夜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