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深和宋朝二人经过一番舟车劳顿,于出发当晚住进了永宁镇最大的客栈。
祝深对永宁镇的初步印象,是比自己想象的大太多了。
哪怕永宁镇只是一个小镇,但因为有全国闻名的永宁墨,一众文人墨客因此来打卡旅游,该地经济发达,附属村落高达数十个,还有百数以上的庄子,如果一个一个探查,恐怕不仅花费时间太长,而且还容易打草惊蛇。
必须要对症下药,找到异常的地方。
宋朝很乖巧地担负起了一个夫侍的职责,把祝深的生活用品和衣物收拾的井井有条,进了房间以后马上给妻主打水收拾,洗贴身衣物,上下打点,但是祝深总有点慌张。
宋朝太柔顺了,简直是逆来顺受,祝深扇他巴掌都怕他伸舌头舔自己手,作为一个现代人,面对“虏(通奴,为大凰用法)性”太重的人会有一种非人感的恐惧,就像她前世对公司里无偿加班到12点还颇感骄傲,发动大家一起卷的工贼一样,理解不了。
但管他呢,自己现在是既得利益者,爽就完了。
第二天一早,祝深伸着懒腰起来时,桌上已经摆了三份不同的早点和一份小报,祝深对于后者非常地惊喜,大大的夸赞了宋朝,夸得他羞红了脸。
小报是民间的消息灵通人士将一些没有经过官方审查的朝廷消息,包括宫廷秘闻、官员弹劾等内容私自收集、编辑后出售的民间报纸。
和官方邸报不同,它所能获取到的知识更杂更广,虽然真实性欠佳,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快速获取线索的方式。
祝深边吃早餐,边把这份小报仔仔细细都看了个遍,连边边角角都没有放过,可是除了些“王员外今日家男欢迎大家来喝喜酒”、“永宁镇肉价大涨,现已涨到一斤五十文!”、“惊!专家说吃饭时千万不要这样做……”等等杂七杂八的消息外,一点看似有价值的线索都没有。
没办法,祝深用过早膳,准备亲自去调查一番这个镇究竟有些什么古怪,她让宋朝去打听一番市井夫伯的消息,也许会有不同的收获。
……
“老板郎,你这个墨,怎么卖?我准备大量进货,卖回我国。”
祝深带上面纱,穿上西域服饰,说着蹩脚的大凰朝语言。
这家纸笔店的老板郎约莫有三十来岁,喉结罩是火辣的大红色,胸脯饱满,一看就是会带娃又风韵犹存的美少夫,尽管岁月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这丝毫不影响他那迷人的风采,反而更增添了几分韵味,娇嗲地说道:
“这位客人,您找本店可就是找对了,我们的永宁墨,那可是上等货~这个优惠嘛,看您买的量,当然量大从优啦。”
“我看你这店门庭冷落,怕不是骗我的吧?”
老板郎失笑:“客人,您这就是冤枉了,您看这整条书香街,哪有客来如潮的店?”
“您今天来的不凑巧,今儿个我们镇的王员外家男,大摆流水席,大家都去吃席了,我要不是得看店,我也去了,您等会也可以去看看热闹。”
原来如此,看来这王员外算是这里的土霸王了。
祝深装得色眯眯的样子,凑近了些,手搭在这名老板郎白嫩的手上:“小美人,有好货,全部给我拿出来。我们龟兹人,买得起。”
老板郎眼见今天遇见了这么一只待宰的肥羊,喜出望外,拉着祝深就进了里屋。
祝深假模假样地讨价还价了一番,又看了人家几种档次的货,在老板郎即将拿出自己妻主家的传家之宝时,假装不经意地问道:
“你们这里,最近是不是不太平?”
老板郎的疑惑不似作假:“客人怎么这么说,是遇见什么事了吗?”
“用我们龟兹的古话来说,当恶龙游弋、猛虎咆哮之时,此地必有刀兵之气。”
祝深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当然这句话是她看到门口有只小猫在叫,刚进城时偶然看到了一条蛇而现编的。
“哈哈,客人您真会开玩笑,我们永宁镇和名字一样,太平着呢,哪来的什么刀兵之气呀?”
“哦,真的吗?”
老板郎再次肯定:“当然是真的啊。”
“谢谢,再见,打扰了。”
“喂!你们这群死胡人,素质在哪里!”
看来从这里是得不到任何线索了,因此不再浪费时间,祝深光速退了出去。
去了好几家店,眼看着夕阳西下,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祝深有些沮丧,从永宁镇居民的口中可以得知,这里的生活又平静,又幸福,别说蓄兵了,就是流氓地痞也没多少,这可怎么办啊?
祝深垂头丧气地坐在客栈门口,耳边突然响起了宋朝的声音:
“姐姐,我回来了。”
祝深没报太大希望:“你有收集到什么线索吗?”
宋朝皱着眉思考了一下,很愧疚地说:
“姐姐对不起,朝儿没用,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没事,有什么就说什么吧。”
“嗯……今天菜市场的大伯们都说,最近肉价越来越贵了,家里买不起肉,连菜价米价也水涨船高,买不到食材回家还要被妻主打。”
“有人今天为了能吃上一口肉,一大早就去排王员外的流水席,说王员外那么有钱,肯定能有肉吃,结果王员外那里也没有多少,气得好多大叔在骂。”
“然后,旁边有个卖肉的大娘神秘兮兮地说,本来王员外派人来通知了,今天的肉全部留下给王家用,但是没过多久,王员外又派人说不用了,最后肉还是卖给了别人。”
祝深敏锐地感觉到不对:
“她有没有说,卖给了谁?”
“好像是什么……九重村。这个村子蛮奇怪,买东西量很大,但是卖的货物很少,而且里面的人买东西不怎么砍价,卖东西价格也实惠,就好像他们村子里的人不缺钱一样。”
“就是这里!”
祝深“嗖”地一下从地上弹了起来。
“就是这个九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