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赵钱氏和赵耀祖回去路上直接摔到了一条臭水沟里,母子俩在水沟里滚上了好几圈,才跌跌绊绊爬了上来。
“娘,我想娶月真。”赵耀祖摔得一脸黑泥,但心思仍旧挂在魏月真心上。
赵钱氏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儿子是真喜欢上了,不由得骂起魏月真是狐狸精,然后左脚绊右脚,摔了个狗吃屎。
顿时怒上心头,“娶什么娶,老娘都快要摔死了,你还想着娶婆娘!”
赵李氏慢他们一步,走在后头,一路上要是念叨起魏月真和魏少阳,就开始摔跟头,后来赵李氏发现了,就闭了嘴,终于是安全到家了。
然后听说赵钱氏回来的时候也摔得不轻,吓得赵李氏后头再也不敢上魏家门,只觉得魏家太邪门。
谢雨第二日带着儿子女儿和小孙子小孙女去了县城。
虽然带着魏长春和魏长秋不太方便,但是赵氏那个精神状态,魏少阳也不敢留两个小孩子在家。
李长根一家子是个手脚麻利的,那原本灰扑扑的铺子,被他们打扫的、得通透干净,一家四口也拾掇的清清爽爽。
“老太太您来了,铺子已经打扫干净了,您看看。”李长根走上前来,迎接谢雨。
谢雨微微点头,然后把魏少阳和魏月真介绍给他们。
“魏郎君,魏娘子好。”李长根带着家人上前。
魏少阳有些局促,他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喊。
“李,李叔。”魏少阳点点头。
魏月真也微微点头,也算是回应了李长根。
而谢雨喊来了打家具的和砌灶台的,还打了两口大铁锅。
谢雨带魏月真看屋子,“当初买这个铺子的时候,就是看这个后院的屋子多,这样,你和长秋还有我都可以在这儿住下了。”
魏月真看着谢雨,眼中带泪,“谢谢娘。”
谢雨摆手,然后又对魏长春道:“长春,奶准备给长秋请一个先生回来教她,你呢?是要住在县里跟长秋一起,还是要在村里上族学。”
魏长春小小的脑子转了转,然后很快告诉谢雨:“我要跟长秋一起。”
虽然魏长春也想交一些其他的朋友,但是他也没忘记,爹跟自己说过,他们虽然住在村子里,但到底不姓卫,去卫家的族学,他说不定交不到朋友,还会被他们孤立。
谢雨微笑着应了。
夫子的人选很快就选好了,就是当年曾经教过魏少阳和魏月真那位老夫子的儿子,姓孟,今年40岁了,考上了秀才后,未能再进一步。
本来是在云山书院教书,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也觉得力不从心,便回了家,想过一过含饴弄孙的快活日子。
可没想到,家中的儿子居然染上了赌瘾,在外面欠下了一百两银子!
孟秀才家中的银钱都拿来还了债,气急之下,孟秀才还把那个儿子的腿打断了。
为了生活,孟秀才没办法,想再继续回书院教书,可山长告诉他已经另外招了一个年轻的夫子,不需要他了。
机缘巧合下被人介绍给了谢雨。
孟秀才知道只需要教两个小孩,而且一年的束修每人5两银子,主家包饭,一年两套衣衫孝敬。
这待遇比云山书院还好。
谢雨特意说了,其中一个孩子是个女孩,那位孟秀才并未露出任何不满,这才是谢雨最满意的地方。
这段时间,铺子还需要装修一段日子,谢雨便跟孟秀才约好一个月后正式开始上课。
谢雨特意挑了一间离前院比较远的屋子,然后跟004说:“我要不把隔壁买了给孩子们上课吧!”
004回他:“隔壁不打算卖铺子,人家生意很好。”
隔壁是一家酒铺,主家姓朱。
可能是因为共用一口水井资源,所以那家酿的酒味道很好,生意也极其兴隆。
朱掌柜在这边有动静后来打探过,知道是做豆腐生意之后,送了两坛酒过来。
然后跟自家夫人嘀咕,这豆腐作坊要这么大吗?比他家酿酒的铺子还大一些。
朱夫人跟自己男人说:“你管人家呢,可能人家家大业大不在乎这些,反正不是做酿酒的跟我们抢生意就行。”
别人怎么说,谢雨不知道。
出了正月后,挑了个吉日,云家豆坊正式开业。
开业第一日,全场八折!
云家豆坊除了卖魏少阳卖惯了的豆腐,还有豆皮、豆干、百叶。
那豆皮是干的,易储存,跟肉跟菜一起煮都很好吃。很多游商从中看见了商机,进了一些货准备售往各地。
而那豆干,有五香味和辣味的。并且直接切开拌一拌就可以当一道凉菜。
朱掌柜尤其爱那豆干,那辣味的在冬天吃吃的人身上暖暖的。
早上的时候还会卖豆花和豆浆。
豆浆很便宜,1文钱一大碗,够一个成年女性早上喝个水饱。
还有什么黑豆浆,说是养发的,2文钱一碗。
而豆花分咸甜两种口味,甜口的比咸口的贵2文钱。
毕竟糖很贵,很贵。
而甜口的也确实很受大众欢迎,毕竟吃上一顿甜的,让人开心许久。
就连豆渣也被做成了豆渣饼,1一文钱一个,配上一碗豆浆,早上的一顿餐食就解决了。
不过那豆渣量太大,剩下的还会有一些卖牲畜的商家来大肆购入,作为饲料。
看着那豆花,谢雨想到了豆花奶茶。
说干就干,捣鼓一通之后,豆花奶茶出现在了魏家的餐桌上。
魏少阳一开始还想把这个加入豆坊的售卖种类里。
后来经魏月真算了一波账后,魏少阳放弃了,那茶叶、牛奶,还有糖,这……谁喝得起?
他娘真的是太会花钱了。
一开始,魏少阳说要去县里帮人做豆腐,赵氏还想跟着一起。
然后魏少阳看着她的肚子,“做豆腐是个体力活,你大着肚子去了干什么?”
最后赵氏留在了家里,魏少阳给她请了个婆子照顾着。
赵氏想着,等孩子生下来了,她一定也要去!
魏长春和魏长秋跟着孟秀才学习,孟秀才对这两个聪明的学生很满意。
并且想让两个孩子明年就下场,然后被谢雨提醒,这两个孩子,明年才7岁,而且长秋是女孩。
孟秀才摇头,然后对谢雨说:“长春这孩子倒是可以去试一试,不过这年纪太小,若真的中了,我怕他会过于骄傲,还是晚两年吧!”
谢雨没什么意见,只说一切都听孟秀才这个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