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真看着剧本——这个剧本的剧情只有一小部分,人设也完全,需要靠文字对话来推敲和个人发挥。
他一目十行地看着了片段剧情——很明显,这是一个武侠电影,这段片段是就是关于兄弟误会的一段情节。
通俗来讲,站在他要饰演的这个角色来说,就是唯粉变毒唯的情节。
俩人只感觉没过多久,眼前人的表情以及整个气场都变了。
周翊伯的眼中倒映着青年从清俊矜贵到犹如困兽般颓然艰涩的神态,一双深邃的星目骤然一紧,只觉一阵恍然。
他愣愣地望着眼前的青年,似乎他已经成为了剧本跳跃出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受伤又满含着不解和对他些许期许的师弟。
在稍显杂乱的休息室,原本轻松自然的练习生微垂眼眸,看向周翊伯的眼神中带着愤懑和疲倦,就像只受伤的小豹子,声音发紧,“师兄,在世人眼中,你心境如澄,光风霁月,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为什么?”
周翊伯微微一怔,很快进入状态。
窗外的阳光笼罩,却看不出他的眼底情绪,似笑非笑,表情却是空茫茫一片,“这世道太乱,当真没得选。”
他脸上的笑意似有若无,眼神中却带着微微的冷,“要么死,要么换个活法。”
听闻,黎雾慢慢抬眸,连脸颊上的肌肉都在隐隐抽动,“可师兄,是你告诉我……”
他盯着他的眼睛,略微有些泛红,像是不甘又像是无奈又带着丝丝悲凉和讽刺,动了动唇,然后低下头,声音恍惚又艰涩,“人生在世……”
随后像是故作平静,用着不冷不热没有感情的声调道,“总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事……”
……
旁边的曾宝华大气都不敢喘,暗暗吃惊——简直就好像身临其境,亲眼望着眼前两人在一片萧瑟阴翳的气氛中对峙的场景。
更重要的是……
黎雾全方位碾压演技的气场,他整个人的情绪完全被黎雾吸引。
只是还没等他尽情享受着这人的表演,还沉浸在这人悲伤苦涩的情绪中,局中人早已脱身,褪去了刚才的无力受伤的模样,又回到了刚见面时平淡沉静的状态。
周翊伯回过神看来,看向黎雾,神情复杂,沉缓道,“你真的很有演戏天赋。”
这个角色其实从这么短的节选剧本中很难去复杂化,加上狄谦导演是出了名的不管是小配角还是主演,都希望演员自己去挖掘出其中的故事,甚至如果你优秀的话给你加戏也不是不成。
所以很多时候他就连剧本都会临时改变,这意味着同时也会更加考验演员的功底。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中大部分都是老戏骨的原因——他不像有些导演不仅喜欢用新人演员,也会手把手甚至一帧一帧教演员怎么演戏怎么抠细节,然后这个演员在这个导演的镜头下可能会无比出彩夺目,让人惊呼天才。
但是一旦脱离了这个导演的镜头,出现在其他影视剧中就会变得黯然无光,泯然于众。
相反,狄谦喜欢用现成的,因为一般的演员压根就跟不上他的节奏,不管是临时背台词这种基础的还是其他……
不过他有个特点,就是很会挖掘演技好但是不出名的演员,就像很多导演喜欢用新面孔也有不想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的原因。
狄谦用不出名的演员也是此意。
当然他的电影好看,是真的离不开导演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和专业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所以很多时候狄谦导演在公众场合都会特意感谢和他合作的演员们,因为是真的辛苦和有实力……
当然演员对他更是感谢,因为一般被他挑中的籍籍无名的演员咖位都会至少上一个台阶。
对于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能够对周翊伯抛下橄榄枝,真的是出乎业内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很多人一度觉得是假消息。
虽然这次和周翊伯一起竞争的一共有五位,但其实包括他在内地五位演员都是已经确认出演这部剧,只是目前竞争的是男主而已,就算失败也要出演其他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狄谦电影的主演一般都是通过召开选拔会层层筛选的,很少就是直接接触演员询问然后内定的,还是拥有着‘流量明星’这样的标签……
所以不得不说周翊伯厉害。
回归话题。
主演在剧本中的描写都是如此,作为配角当中“师弟”更是如此,演得不好很容易变得片面。
但是周翊伯能感知到刚才黎雾在一步一步引导着他,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被对方有意识地代入到情景当中了。他不像曾宝华对于演戏还是一知半解,意识不到这其中的“厉害”之处,他好歹拥有不少演戏经验,也被许多和他合作过的导演称赞他是有演戏天赋的,不过他也没有被这些称赞迷失自己。
他知道自己是有些演戏天赋的,也也了解自己的天赋点在哪里——在感情流露方面很自然,不会显得很单板反而有一种朴素又真实的感觉。
但是与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合作以及看过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在片场的表现之后,他深深知道真正的表演天才是什么样的,自然也不会沾沾自喜。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见过像黎雾这么有天赋的年轻人——拥有这种可以把对戏的演员带进故事当中的本领一般可是演了几十年的老戏骨才会有的,这种被代入的感觉可遇不可求,也让他第一次把这个角色诠释地这么真实以及完整,让他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和感悟一下子豁然开朗,同时对于演戏似乎也隐隐有了一些其他的感悟,就好像原本间隔在他面前的屏障有了松动的感觉。
而他万万没想到帮助他松动演戏屏障的问题是出自一个没有演过戏的素人!!?
自从上次在楼梯遇见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对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去之后都不自觉地拿着手机都开始查黎雾的履历了。
等他反应过来,发现自己已经沉浸式看完了网络上所有关于黎雾的视频cut了,甚至还有种不过瘾没看够的遗憾……
所以他也完全了解了这个人的实力,几乎可以说是全才,还是那种样样拔尖的全才。
——仅仅是黎雾那首自创自唱的歌曲《喟叹》这首歌,就已经让他知道这个人不容小觑了,但凡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听过他这首歌之后,就能从其中的作词作曲中看出他的实力完全是业内顶尖一批。
他也是这时候才发现前一段时间他朋友圈很多歌手和作曲家转载的歌曲是出自于黎雾之手。
——最近热播的《少年奇录》大爆,而这首歌作为《少年奇录》的片尾曲也是大火。每当在剧情高潮中这首巧恰到好处的bGm一响起,再加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简直让无数在屏幕前的观众心碎落泪。
短短时间,这首歌很快登上新歌音乐榜单,不仅如此,除了电视剧的受众之外,很明显还有很多偶尔听到这首歌的受众也喜欢,要不然只是作为一首电视剧bGm也不会打败那些出专辑歌手爱豆们,后续不断发力,更是连续几周蝉联各大音乐榜单前三。
他记得当时他朋友圈很多作曲家都自发发这首歌,留言都是欣赏赞叹之意。
他当时点开听完之后,也是觉得好听且不落俗,有种荡气回肠但是又很耐听的味道。
好奇看了下歌词最前面,却发现歌手以及作词作曲甚至连编曲都是同一人,当时还惊讶竟然出了这么一号很有实力的人——因为竟然还有人像孔鱼一样几乎所有创作过程中全包,歌曲还特别出彩之外嗓子也很不错的作曲家!!!
而且还很年轻,怪不得这群人这么破防!!!
所以说如果之前他觉得黎雾是个天生待在舞台上的爱豆或者歌手,那么现在,他可以毫不犹疑地说——或许,不,演戏其实也非常适合他!
对于顶流周翊伯的称赞,青年似乎有些不置可否,只是礼貌微笑说了声,“谢谢。”
然后很快就针对周翊伯的问题又一针见血地讲了一些问题,“很明显,这两人之前很熟,所以你的眼神变化我个人认为是个重点,可以带点温情到决绝的转化。”
接着他还演示了一遍,让旁边的曾宝华倒吸一口气,眼含恐怖。
——救命,这人角色变化也太绝了吧!!
曾宝华就这么看着周翊伯几次下下来,肉眼可见地“演技骤升”。
他喃喃自语,“不愧是黎神!!”
这时候他才觉得“黎神”还真不是这群来练习生乱叫的,人家是真的担得起这个名号的!!
其实他原本和周翊伯搭戏的时候,只觉得对方演得特别好,毕竟他就是个“演戏菜鸟”,周翊伯的实力就够他学许久了,自然看不出来对方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但是在看了一场周翊伯和黎雾的搭戏后,他也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他才感觉自己现在才似乎稍微摸到了一点点表演门槛。
就是觉得这个周翊伯饰演出来的这个角色有些浮于表面,但是身为男主的人设不可能就这么简单,要不然根本撑不起来这部戏,到时候再全是更是很容易被其他角色抢走高光,而这只能说他还没有完全领悟到这个角色的精髓。
听完黎雾的解释后,他才恍惚,有些知道为什么了。
——周翊伯饰演的“师兄”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他有悲情有隐忍,有被亲人怨恨不解的悲伤,有深陷乱世之中对世人的悲悯,但又不仅如此,他也有欣喜和愉悦,他不完全是悲凉,他会自洽会苦中作乐,这是一个悲伤的乐观主义者。
他曾经是君子,现在也是,但是却多了一层隐藏和深不可测,不过他的本质却依旧如此,只是不同以往的高洁神圣,现在却是多了一些着落在地的“地气儿”,也就是“人味儿”……
而在增加的犹如点睛之笔的细节过后,曾宝华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周翊伯的表演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有层次感和生命力了。
这个角色一下子似乎跃然纸上,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了。
这一刻,作为观众,看着周翊伯表演的“师兄”,他似乎真正感受到了这个角色的超强魅力。
两人就跟在听大师课一样,越听越起劲——曾宝华只能用看“怪物”一样的眼神表达对黎雾的惊叹。
无他,黎雾的教学真的太牛了,比他上过的任何的大师表演课都要牛叉!
——黎雾不仅仅在教周翊伯怎么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更多的是教他们怎么学以致用,如何通过这个例子运用到以后其他的表演当中,其中顺带的表演经验更是金句连连,就连旁观者的他都感觉学到了不少,解开了之前他许多在看表演老师讲解时的潜在的疑惑。
也是这时候他才第一次有种感觉,原来演戏除了天赋,靠听老师讲解,似乎也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只要老师是黎雾的话绝对可以。
长得帅就算了,还会这么跳会唱!会跳会跳就算了,还这么会演!!会演就算了,还这么会教!!!
这短短时间的教授他甚至觉得自己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理解实践。
简直是鬼才,如果不是因为他是无神论者,他都要怀疑这个人是不是跟他看过的小说一样有前世的记忆或者重生了?!!
周翊伯的感觉更是如此。
他发现黎唯一甚至能从导演的视角去讲解怎么能够把这场戏诠释地更好,其中的专业术语也是随口捏来,就好像……
周翊伯的脑中闪过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就好像这人脑海里已经有了这部电影完完整整的画面,他只是在复述着自己看到的画面!!!
教完过后,黎雾感觉周翊伯对这个角色的掌握差不多了,起身告辞,“那我先走了。”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