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皇帝的这些作为,姜钰没有一丝怨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而且,对于皇帝来说,她入朝为官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皇帝想要把那些不确定性的事情,扼杀在摇篮之中,再正常不过。
况且,皇帝是男子,是在娘胎里就接受封建思想教育的封建社会男子,男子的地位不容女子挑战的思想根深蒂固。
她面色平静的给皇帝行了礼,然后坐在一边,看着吏部找来的五位评阅试卷的博学之士,认真的评阅她的试卷。
楚国公几乎把上京城有名的人物,都跟她介绍了,这几位评阅试卷的人,姜钰即使第一次见,也大致知道他们的生平。
表面上看,这几人除了郑于田是唐大儒的学生之外,其余的几人都跟她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从评阅角度来讲,这场考试很公平。
但是内里到底如何,也只有调查后才能真正明白。
这时,一个小宫女端着一盘子点心,放到了她的手边,小声道:“太后娘娘让奴婢给您送来的。”
姜钰连忙小声感谢,宫女朝她行了礼后退了出去。她这边的动静虽小,但御书房本就不是太大,又十分安静,小宫女说的话在场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大家都看向姜钰,然后又看楚国公,他们再次确认,楚国公夫人虽然去世了,但在太后那里依然地位不减。
而皇帝有些尴尬的端起茶杯喝茶,他知道太后这是因为他对姜钰苛刻的行为愧疚了,但是姜钰一个女子真的不能入朝为官。太后若是觉得对不起楚国公,大不了以后补偿就是。
姜钰和离归家,即使再聪慧再有手段,名声想来也是不大好的,回头给她赐一门好亲事,不是比她入朝为官好?
皇帝觉得自己的这个决策很是不错,甚至他都在脑子里扒拉,把谁赐给姜钰当夫君比较合适。
时间一点点过去,一个时辰后,五位评审官评审后的试卷交到了皇帝手里,而姜钰接到了五位评审或复杂或赞赏的眼神。
而皇帝看完姜钰的试卷和评审结果后,脸上的表情也是极为精彩。有意外,有惊叹,也有苦恼。他拿着卷子看了许久,然后让赵福全把试卷给唐怀仁、丞相、以及六部的尚书们看。
这几人看完后,也都是用复杂的眼神看姜钰。这个时候最着急的就是楚国公和安远侯了。别人都知道了结果,就他们两个人不知道。
这时唐怀仁说话了,“功底深厚,见解独到,行文简洁条理清晰且不失文采,这是老夫见过的最赏心悦目的试卷了。”
他没有因为跟姜钰的关系,而吝啬对她的夸奖,他觉得姜钰的考题值得这些夸赞。六位尚书也都神色复杂的点头,就是丞相在仔细看了姜钰的试卷后,也道很不错。
“哈哈...”楚国公忍不住笑出了声,意识到这是在御书房,连忙起身向皇帝告罪,“臣失态了,请皇上责罚。”
皇帝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再看安远侯那压都压不下去的嘴角,摆手道:“爱卿有这样...优秀的孙女,高兴也正常,快坐吧。”
皇帝是真的能理解楚国公的心情,若是他有个儿子也如此优秀,他也会高兴的忘乎所以。看向姜钰,他道:“你几岁启蒙的?”
姜钰站起身,恭敬的答:“臣女三岁的时候就启蒙了,但后来被拐,忘了很多事情,但是习的字都没有忘。臣女养父母见臣女认字,六岁的时候就将臣女送到了学堂读书,十三岁时停学归家。
但是,臣女养父母供养着祁元鸿读书,臣女喜欢看书,就祁元鸿看什么书,臣女也拿来看。”
也就是说,今年的科举状元学了什么,她也学了什么。但是,祁元鸿可是有老师讲学的,而姜钰只是看书。不得不说,她不是一般的聪慧。
皇帝低头看着手中的试卷,沉默了一会儿问:“你说,如何能让大乾长治久安?”
这就相当于殿试了,不过这个题不用姜钰拿笔写,她直接回答就可以了。但这对人的考验更加严苛,因为考虑时间太短了。
而且这道题好答也不好答。好答,因为这道题很宽泛。不好答,是因为这道题想要答的出彩,很不容易。在朝为官的人,哪个不能说出几点治国之策?但能出彩的又有几个?
楚国公和安远侯脸色又都凝重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姜钰身上,他们想知道能把那么偏那么难的考题,都答的那么好的女子,如何回答皇帝的问题。
就见清爽淡雅的女子,立在那里垂眸沉思,如山顶之上的杜鹃,绚烂、淡然,遗世独立。
此刻再也没有人想到,这个女子曾经和离,且和离后让前夫君三代不能参加科举。
“臣女以为,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首要的是军事力量强大......”
姜钰的声音响起,她简洁明了的语言,围绕着为什么要军事力量强大进行了分析,让在座的人忍不住点头的同时,神色也更加复杂。
一个女子,对于国家长治久安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军事力量强大。
“二是,发展农业经济.....”姜钰开始讲她的第二个观点,最后以“只有百姓吃饱穿暖了,才不会出现暴动,才能让社会稳定。”这句话结束。
皇帝靠在椅背上,看着她侃侃而谈,想着当初自己初登皇位时的抱负,衡量着哪些做了,哪些没做,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
这时姜钰开始讲第三点了,就听她道:“第三就是教化,百姓吃饱穿暖之后,就该让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会触犯律法。还应让百姓知道何为礼、义、诚、信......”
第三点说白了就是教育加洗脑,高大上的叫法是提高人民素质,让百姓知法守法,懂礼仪,同时建立社会道德标准。
“第四.....”
“第五.....”
........
姜钰没有把现代社会的那一套照搬到这里,而是结合现代的治国理念,讲出一套适合封建社会,适合大乾当下的治国之道。
等她讲完,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她有些口干舌燥,没忍住端起桌子上的茶,狠狠的灌了一口。楚国公和安远侯见了都有些心疼,而皇帝的嘴角忍不住扬了扬。
他让赵福全又给姜钰上了杯茶,然后看着丞相问:“爱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