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馆聚贤才,逆意破俗念
残阳的余晖还未完全褪去,李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城中最热闹的酒馆。
他深知各方势力暗中争夺人才十分激烈,自己必须主动出击。
刚踏入酒馆,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人群里叫嚷。
费聚那胖脸上满是不屑,边啃着鸡腿边挥舞着手,叫嚷着:“招什么新人?咱们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酸秀才来了白吃饭!”唾沫星子都快飞到李明脸上了。
李明皱了皱眉,心中不悦,但觉得跟他争论是浪费口舌,压下情绪后,环顾四周。
酒馆里人来人往,嘈杂声不绝于耳,酒肉的香气和汗臭味混合着冲进鼻腔,这种浓烈的气味就是古代“夜生活”的味道。
他走到一张空桌前坐下,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一杯,热茶入口,滚烫的感觉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一些疲倦。
李明放下茶杯,平静且威严地说:“费将军说笑了,大业起步,用人之际,不拘一格吸纳人才才是正途。某些人啊,怕是把自己的标准当成所有人的标准了。”费聚被怼得脸涨红,想反驳时李明已走向酒馆深处。
费聚只能咬牙切齿地看着李明的背影,气得身躯发抖。
李明走向角落一张桌子,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青年正襟危坐,面前一壶清酒,他的眼睛深邃,似乎藏着很多故事,李明感觉此人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李明走上前轻敲桌面:“这位兄台,在下李明,可否借一步说话?”那人抬头看了李明一眼,李明便跟着陶安来到酒馆后院。
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与酒馆内的浑浊形成鲜明对比。
月光洒在院中,树影斑驳摇曳,蟋蟀的鸣叫让夜晚更显宁静。
陶安转身看向李明,眼神带着审视,嘴角勾起玩味的笑容:“久闻李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李明心中吐槽,表面却拱手谦虚回应。
陶安挑衅地说:“听闻先生足智多谋,在下有一难题,不知先生可否解答?”李明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微笑让他出题。
陶安负手而立,月光照在他清秀脸上更显清高孤傲:“如今元廷腐败,民不聊生,义军并起,天下大乱,先生以为如何破局?”李明略作沉思后反问:“兄台可知,何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陶安一愣,皱着眉疑惑不解。
李明心中暗爽,清了清嗓子开始“tEd演讲”。
李明清了清嗓子,刹那间,仿佛有一道智慧之光从他眼中射出。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陶安心中那些疑惑的靶心。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酒馆中回荡,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讲到社会制度,他就像绝世高手将高深知识化为利剑,破除陶安心中迷雾,陶安听得如痴如醉,眼睛越睁越大,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世界。
从历史规律讲到未来趋势,每句话像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从宏观经济讲到微观调控,李明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最后总结道:“如今元廷腐败,是深层次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要破局需解决经济问题,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才能得民心,顺天意,一统天下!”
陶安原本以为李明沽名钓誉,没想到他见解深刻,这番话醍醐灌顶。
陶安心中暗自较劲,不愿轻易被说服,可李明的话如洪流冲击他的观念,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神中闪烁着复杂光芒。
但最终他还是被折服,深深地看了李明一眼,敬佩地说:“先生高见,在下佩服!”李明谦虚回应,心中却暗喜。
李明偷偷瞥了一眼默默观察的朱升,心想他为何不说话。
朱升看似平静,可脑海里如翻江倒海,李明的话像石子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目光愈发深邃,似要穿透李明灵魂探寻真相。
李明环视酒馆,众人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有质疑、不屑和好奇。
他清了清嗓子,自信的声音回荡:“诸位,我知道你们有疑虑,觉得我异想天开。但时代变了,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打破枷锁,建立新秩序,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李明讲述改革理念,从土地制度到税收政策,从军事策略到人才培养,他描绘的盛世蓝图让众人如痴如醉。
原本不屑的众人陷入沉思,脸上逐渐露出震惊、钦佩甚至狂热。
费聚想讥讽却被众人白眼憋了回去,涨红了脸躲到角落。
陶安激动地说:“李先生的见解惊世骇俗,在下愿意追随先生共创大业!”朱升也微微颔首沉稳地说:“先生之才,国之栋梁,在下愿略尽绵薄之力。”李明心中暗喜,拱手答谢。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一个不速之客走进了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