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芳华微微皱眉,瞬间明白她为何突然将矛头指向自己。
见她不语,陈婉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继续说道:“莫非三公主觉得小女才疏学浅,不配得到皇后娘娘的彩头?”
她这番话,可谓是诛心之言。明面上是在询问陆芳华的意见,实际上却是在逼迫她承认自己不如她。
殿内众人皆是一惊,纷纷看向陆芳华,想知道她会如何应对。
陆芳华放下手中的酒杯,缓缓起身,目光平静地看向陈婉清,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陈小姐的诗,的确写得不错。” 她轻启朱唇,声音清脆悦耳,“只是……”
“只是什么?” 陈婉清追问,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只是,这首诗虽好,却少了些许真情实感,更像是一篇为了迎合评判而刻意堆砌辞藻的作品。”
陆芳华语气平淡,却字字珠玑,“真正的佳作,应当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而非刻意为之。”
陈婉清脸色一变,却无法反驳。
陆芳华的话,虽然没有直接批评她的诗,却点出了她诗歌中最大的缺陷——缺乏真情实感。
殿内众人也纷纷点头,觉得陆芳华说得有理。
陈婉清见自己落于下风,心中恼怒,“哦,这么说,三公主能做出更好的诗了?那为什么三公主没有参加?是不会?还是根本看不上皇后娘娘的彩头?”
陆芳华,不管怎样,这趟浑水你别想绕过!
陆芳华没有理会她的怒火,重新坐回座位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她是不在乎那只镯子,也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她只想做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些作精一而再的挑战她,就别怪她不给脸了!
会英殿内,三公主陆芳华手执狼毫,蘸着浓墨,在描金的宣纸上挥毫泼墨,是唐代诗人史青的一首《应赋诗》:
今岁今宵尽, 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陆芳华放下笔,轻轻吹了吹墨迹未干的宣纸,把宣纸递给等在一旁的小太监。
皇上接过诗稿,细细品读起来。他每读一句,眉头便会微微皱起一分,待到读完最后一句,他的眼中已满是赞赏之色。
“好诗!好诗啊!”万庆帝赞叹道,“这诗中的意寓和志向竟不输给男子,实在难得,难得!”
“今晚以三公主的这首诗最佳,榜首毋庸置疑!”皇帝一边说着将诗递给文渊阁大学士曹兴思品鉴,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陆芳华。
“好!好!好!本官并非信口开河之人,这首诗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诗。”曹兴思说着,将诗稿递还给陆芳华,“三公主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情,将来必成大器。”
陆芳华接过诗稿,心中却泛起一丝苦涩。她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困在这深宫之中,如同金丝笼中的金雀,纵然羽翼丰满,也无法展翅高飞。
不过也好,通过父皇的罪扬名,虽然遭嫉,但是好处也会很多,最起码接近皇帝的机会变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顺利些。
“多谢父皇夸赞,谢大人夸赞!”
“说吧,想要什么赏赐?”皇帝开口询问,记忆中的三女儿谨小慎微,舞跳得动人,却不想在诗词上的造诣也如此之高。
“父皇英明,儿臣吃得饱穿得暖。只想求父皇看在王嬷嬷年事已高,放她出宫安享晚年!”
“哦?芳儿竟如此识大体。朕准了!”
“起来吧。”皇后走到陆芳华身旁,将玉镯放入她的手中,“各位小娘子当像咱们三公主学习,争取上元节宴会赢得彩头。”目光却落在手中的诗稿上。她的眉头渐渐皱起,眼中闪过一抹狠厉。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皇上夸赞,大学士也说极好,好到让皇后感到了一丝威胁。她知道,陆芳华一直都很聪明,也很有才华,但她没想到,陆芳华的才华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如果放任陆芳华继续这样下去,将来知道她母妃的真正死因,必定会成为她的心腹大患!
皇后心中暗暗思忖着,脸上却不动声色,“芳儿藏得也太深了,母后竟不知芳儿的才情这样深!”
陆芳华听出来皇后故意讽刺,她并没有反驳,只是淡淡一笑,“都是母后教的好,儿臣定会更加努力!”
皇后瞥了一眼陆芳华,心中更加不喜。她故意岔开话题,说道:“对了芳儿,你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本宫已经为你物色了几位青年才俊,上元节过后让他们进宫来,你好好瞧瞧。”
陆芳华心中冷笑一声。皇后这是想把她早点嫁出去,好断了她的念想。但她偏不如皇后的意!
“父皇母后,儿臣还小,不想这么早成亲,更何况怎能越过皇兄皇姐们,岂不是芳儿的罪过!”陆芳华拒绝道。
“胡闹!”皇后脸色一沉,“女子以夫为纲,哪有不想成亲的道理?更何况,你的婚事关系到皇家颜面,岂容你任性妄为?
之前听陆瑶华那嚣张的口器就知道,皇后为她挑选的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很可能都是一些徒有虚名的草包,她怎么可能看得上眼?
“母后,儿臣并非任性妄为,只是……”
“只是什么?”皇后打断陆芳华的话,“你是觉得本宫为你挑选的夫婿不够优秀吗?”
“儿臣不敢。”陆芳华低着头,心中却充满了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