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兵谏,对白远来说算不得太大的事儿,只能说中等意思吧。
但对其他人来说,却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尤其是西北军的司令虎成。
他既没有张汉卿那样和总司令的私交,也不像白远这样有独属于自己的底气。
所以在促成全面抗战以后,他就带着家眷离开了西北,说是要去欧陆散散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临行前,效仿张汉卿,将西北军托付给了白远。
在历史里,他还是回到了这片土地战斗,但当前世界有白远,虎成还真不一定愿意回来。
虎成的名字或许威风霸气,但其本人是个书卷气较重的人。
总是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权力欲也没有那么足。
在送走了对方后,白远又成功得到了一个烂摊子,但他不但算自己处理,而是回到察省后统一交给了柳满楼。
东北军还好说,张汉卿在临行前已经分门别类,那些是直接划归到白远麾下的,哪些是追随于学忠继续听国府号令的,都已经分好了。
西北军就是一本烂账。
在挑选了其中的老兵后,其余的士兵都被柳满楼索性裁掉了。
当然不是裁掉就不管了。
察绥的发展如火如荼,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有走上正轨的趋向,正是缺劳动力的时候,这些人能很好的填补上空白。
随着虎成和张汉卿的离开,西北相当大的地块都出现了势力真空。
这让马红宾和阎先生等三方势力蠢蠢欲动。
然而白远当仁不让,直接将之前派驻的三个师留在陕省,让三方势力全部偃旗息鼓。
该放马放马,该种地种地,该办兵搞教育的搞教育。
当那位回到了金陵后,白远算是打通了和国府的直接联系渠道。
总司令回到府邸后,特意派人发电报再度询问白远关于军衔的问题,并且这一次相当大度,也没再提拴叙年限不够的问题。
他只是问:“选拴叙少将还是上将?”
党内的军衔分两种。
一种是拴叙军衔,由拴叙厅颁发,是党内军衔,不和职务挂钩,无论到了哪里都能享受军衔的待遇。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职务军衔,是为了安抚地方军阀、方便统一调度、激发地方军阀底层军官积极性设置的职务军衔。
比如你是少将旅长,但明天就被任命为少校营长了,那你的军衔就跟着变成少校。
而众所周知,职务军衔是有上限的,那就是中将。
上将是没有职务和拴叙的区别的,上将就是上将,是无可置疑的军队高层。
即便中将加上将也是上将,人数有严格限制。
总司令的来电就是让白远做出选择。
选少将,那职务好商量,起码是个军长,一个军的编制肯定会给的,整军的武器装备和养军费用由国府方面负担。
以白远现在收到那位的关注度,应该没人敢在他的军费上动手脚。
选上将的话,就是自绝于黄埔,白远将被当作诏安的地方军阀处理。
白远的回复也相当高情商:“我要二级上将,也要我现在控制所有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的任命,一个军的给养也要有!”
据雨花台流传的小道消息。
当总司令收到白远的回复后,当天就摔烂了几个杯子,其中还有几个平时很喜欢的上了年代的物件。
就是不知道美菱小姐有没有遭罪?
国府方面最终还是妥协了。
黄河以北——在察、绥、陕、宁四省成立西北行营,由白远出任行营主任。
他的军衔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提升为一级上将,而是给了个陆军二级上将。
可能是考虑到了其他几位军阀的面子。
毕竟白远虽然实力强大,但若论资历,跟老一辈相比差的实在太多。
白远也不在意,反正他真正关注的是实际职务,这代表了他核心地块的数量,索要军衔不过是添头罢了。
于学忠及其麾下东北军被整编,随后被派往冀北,担任冀北省首席,实际就是冀北省的最高军政长官。
但在张汉卿的嘱托下,他是听白远招呼的。
至于虎成,好似被国府方面遗忘了,一番任命直接将他的位置摘出去了。
实则这也算一件好事。
最起码对于虎成来说是这样的,在参与了这么要命的事件后,虽说是为了国家,但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已经殊为不易。
随着自西城传出的《告全体国民书》传遍大江南北,国内的局势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一下子就安稳了起来。
平淡的日子如流水一样涓涓淌过,不知不觉就迈进了公历1937年,也就是民国二十六年。
战争的阴云暂时散去,白远也难得歇下。
他的日子过得相当规律。
每天就是锻炼、钓鱼,偶尔巡查一下地方,顺带去大城市的勾栏之地听听小曲,再去慰问慰问当初被遗留在察省的高官家眷。
抓好大方向,细节全部交给下面的人去干。
左丘和柳满楼负责处理白远地盘的一切军政要务,新履任的吴敌也被安排了集团军层面的工作——军事训练。
自古以来,凡是涉及到给新兵见血的军事训练,就离不开剿匪。
土匪是非常合适的经验宝宝。
但由于部队太多,还没等每支部队都刷上一轮呢,四省之地的土匪们就都销声匿迹了。
要么出走,要么回老家重新从良。
反正现在的察省不比从前,交通舒畅,工农业两条腿走路,说是日新月异都不为过,富裕的很。
凡是能正常生活,就没有人想上山做匪的。
四省的经济、治安环境,吸引了不少临省的穷苦百姓,人口因此暴涨。
柳满楼已经跟白远汇报过了,预计过完年就能统计出白远治下的人口数量。
初步估计,察绥陕宁四省人口不少于一千五百万。
这给了白远莫大的底气,这意味着只要有需求,他虽是能拉出近百万大军,还基本上都是受过初等教育的大军,含金量不言而喻。
时至今日,白远已经成了大夏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连北华报社这个吃白远流量而膨胀起来的报社,措辞都小心了许多,言语中称其为冉冉升起的军政新星。
在日本人眼里,白远的分量就更重了。
或者说忌惮更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