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后吕老就拉着四弟问话,本以为要考教学问。结果吕老问江婉的四弟:“你可知不看僧面看佛面的典故?”
江令墨一愣,看了老夫子一眼之后答道:“学生只知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是说对待犯错的人或做错的事,如果可以就给个改过的机会。至于典故,学生并不知晓。”
吕老听了大笑道:“那我就说个故事给你听:传说韦陀护持佛法,除恶扬善时比较严厉,看见人行恶就要惩罚,这样有悔过的人往往也被惩处,与佛家教义相违。于是佛祖就将韦陀放在他的面前,即面向大雄宝殿,要他在施法时都能看到如来。”
“如此,便有了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这句话了。”吕老指着门外,“你们进来的时候可拜过韦陀?”见几人都点头,吕老又说:“那现在就再去看看面对着佛祖的韦陀吧。”说完对着老夫子:“我们便不去了,在这里坐一会,让他们小孩子出去走走。”
老夫子应该是不乐意江令墨脱离他的视线的,但又不好不给吕老面子,人家才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会就不给人脸了?不大好的样子。迟疑一下,看江婉起身拉着江令墨往外走,赶紧对年轻一点的夫子:“你也跟着去看看吧。不用坐在这陪着我们了。”
江婉只好等着年轻的夫子行礼后跟了出来。寺院不大,出了客堂就看到后院的斋堂。这时斋堂门口有一老妇人正蹲着洗菜。江婉拉着江令墨走了过去,边走边问江令墨:“知道洗的是什么菜吗?”
江令墨摇头。
江婉道:“去问问?”
江令墨点头,走过去问到:“大婶。您这洗的是什么菜?”
老妇人听了想要站起来回话。被江婉和江令墨阻止后,蹲在地上回答道:“这是枸杞叶。”看着江令墨:“我看你是读书人,读书可是很费眼睛的,听说你们中午在这里用斋饭,我就摘了些枸杞叶,中午滚个汤喝。这个东西对眼睛可好了。”
江婉笑着谢过。江令墨还好奇的拿起枸杞叶看了看,被江婉拉着走,才放下手里的叶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枸杞的叶子也可以当菜吃呢。”
“那可不。好多东西都是可以吃的。”边向前院走江婉边说:“就我们刚才看到的稻穗,稻子收了,稻杆也有大用呢。”
江令墨转脸看着江婉,等着江婉往下说。
“稻杆可以入药。稻秆可以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消食化滞、宽中下气等等。”
“这么多哪用得了?用不了怎么办?”江令墨问。
“水稻杆子可以用来烧火做饭;还可以在田里点燃,烧成的灰可以肥田。除此还能还有很多其它的用处呢。你知道吗?”
“知道这些做什么?”跟来的夫子说:“都是些乡下人的活计,玄玉是要考进士,为官做宰的人。这些知道了也没用。”
看来这位也是老夫子的好跟班,江婉想。但当着江令墨不好说什么,只好谆谆善诱道:“四弟将来就算考中了状元就能做丞相了?”
“自是不行。”江令墨说:“要从翰林院一步步做上去了。”
“要去地方上做官吗?”江婉继续问。
“应该是要的。”江令墨倒是很清楚中了进士后自己要走的路。
“去了地方,人家说这是稻子、那是麦子,你分得清?”
看江令墨答不上来,年轻夫子又说了:“不是有下边跟着的人吗?那用自己知道?”
“哦。”江婉点头道:“如果农户吃不上饭,你们就反问:何不食肉糜?是不是?”
这就挺伤人,这个成语出自《晋书·惠帝纪》,是说是晋惠帝司马衷做皇帝的时候,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消息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听完后想为百姓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想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就是说:百姓没米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这是个贬义词,是说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或是说没有亲身经历就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在这说出来,就是在骂这两个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