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2年,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
这时,伍子胥“七荐孙子”,使得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
在隐居时,孙武已经写成《孙子兵法》。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吴王任命孙武为吴将,并常常与孙武探讨各种各样的军事及政治问题,都能获得满意的答案。
公元前 508 年。当时的吴国,在军事天才孙武的策略指引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外交攻势。他们巧妙地运用“伐交”这一战略,成功地策动了桐国背叛楚国。
在此之后,吴国更是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舒鸠氏前往楚国。这位使者巧舌如簧,向楚人编造了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谎言:“倘若楚国派遣大军逼近吴国边境,吴国深知楚国强大的军威和势力,必定会心生畏惧。但为表诚意,吴国愿意代替楚国去征伐桐国。”
就在当年的十月,秋高气爽,金风送爽。而此时的楚军却毫无防备之心,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老阴货的吴军已经悄然行动起来。
趁着这个绝佳的时机,吴军如同神兵天降一般,迅速出击,在豫章一带给予楚军沉重一击。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震耳欲聋。然而,由于楚军准备不足,最终还是被训练有素、战术精妙的吴军所击败。
初战告捷的吴军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趁热打铁,继续挥师西进,直逼巢城。
巢城乃是楚国当时的重要据点之一,但面对士气正盛的吴军,巢城的守军也难以抵挡其凌厉的攻势。
最后经过一番激战,吴军终于攻克了巢城,并活捉了负责镇守此地的楚守巢大夫公子繁。此役过后,吴国声名大振,成为了当时诸侯各国瞩目的焦点。
公元前506年,吴军再次采取孙子”因粮于敌”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继续追赶。最后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
公元前505年,发生了秦救楚之战,秦军击败吴军。夫概又在国内自立为王,吴军于是回国,平定了夫概的叛乱。
阖闾去世后,由夫差继位,他立志要报仇雪恨。孙武、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努力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经过三年,吴的国力得到恢复。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伍子胥、孙武策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
只不过在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他的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孙武便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着作。】
春秋时期宋国的河边亭廊里,惠子正在和朋友庄周在一起游玩,正恰是上巳,出游的人也比较多,天幕上放映着孙武的故事也让人们在这春风和煦的日子里一边观看着天幕。
当说到伍子胥“七荐孙子”时,惠子抚着胡须,眼中透着惊讶,“此等贤才,竟需七荐,可见世之伯乐亦难寻啊。”
他的旁边一位年轻的书生点头应和,“孙武能成大器,伍子胥功不可没,此等举荐之恩,甚是厚重。”
大秦
当看到孙武用宫女进行操演给吴王看的时候,扶苏手托着下巴,“用宫女操演?此孙武真乃奇人,这般法子也想得出来,不过也正是此才能让吴王信服,孙武果真是神人啊。”
吴王的宫女都是吴王宫里的近人,孙武一个外来者绝对没有让她们听话的机会,所以用宫女来操演更能证明他的才干。
秦始皇微微颔首,“孙武之能,不仅在于军事指挥,更在于他能洞察局势,‘因粮于敌’此等策略,便是知晓利用敌方资源为己用。”
“真可惜这等大才当时没有能够投靠我秦国啊!”
汉朝
“伐交?”汉武帝刘彻摩挲着下巴沉思道:“这‘伐交’之策甚是精妙,不费一兵一卒,便能使桐国叛楚,此乃以智取胜,若是其本国国力尚弱,就可以能学此策,于外交之上或可占得先机。”
殿内宰相上官仪道:“陛下圣明,孙武之策多是着眼于大局,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实乃兵家之楷模。”
“孙武也是厉害,只用十几天就攻入楚都,其人必是有通天的军事才能啊。”
刘彻听着众人的议论纷纷,“这后世之人不愧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无论是制度还是其他方面的开创,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啊!”
“虽然朕如今才看了两个武庙十哲的故事,但已经让朕深深的理解了武庙的精妙深意。传朕的旨意,我大汉也要根据后世武庙来设立一个大汉的武庙!”
......
在乡间的小道上,两位老农津津有味的看着天幕所放映的孙武之事。说到孙武因伍子胥被杀而隐居乡间,一位老农叹道,“这孙武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啊,好友被杀,便不再参与那战争之事,可见其心中情义之重。”
“这些庙堂上的相公们勾心斗角,争的你死我活,最后什么也没落下!”
“我等老农躬耕在乡野里,也只不过想要简单的求上一口饭吃而已。”
另一位老农点头,“是啊,这般人物,历经风雨,最后选择回归乡间修订兵法,想必也是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
“看来无论本事再大,立下什么样的功劳,也难逃一个功高震主,被国君猜忌杀害的下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