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
朱厚熜站了出来。
“厚熜?”
老朱有些意外的看了朱厚熜一眼。
“自文官掌权后,我大明皇帝,便有了易溶于水的说法。”
朱厚熜此话一出,在场的朱家皇帝们脸色俱都一变。
他们不是傻子。
有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个例子在前,天启皇帝朱由校在后,他们哪能不知,朱家的皇帝们的死,是文官的手笔。
那么,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死,便不会是那么简单了。
他好歹也是一个皇帝,怎么可能只带皇后和两个太监便去西苑泛舟。
浅水区的时候没事,一去深水区,就出现大风,然后将皇帝刮倒进湖中。
“都几十年了,那些混账东西的手段还是一样。”
老朱冷哼一声。
先让皇帝落水,然后派出自己人给皇帝治病,然后让皇帝不治而亡。
大明历经十六任帝皇,光《明史》中记载的便有两位皇帝是落水不治而亡。
正德皇帝朱厚照与天启皇帝朱由校。
有意思的是,弘治朝废弛的九边,异族都快将大明的边境当成自家后花园了,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而弘治朝却拿那些异族毫无办法。
边境被异族劫掠,百姓苦不堪言。
而关内却被朝堂上的那些衮衮诸公粉饰太平,海晏河清。
欺上瞒下,可谓一般。
而那些文官口中的不成大器,跳脱的太子朱厚照登基后。
一向废弛的九边,却如同打了药一般开始奋起。
而正德皇帝朱厚照更是以玩笑似的圣旨,任命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拿回了部分军权,并带兵直面叩关的鞑靼部落。
并正面击退了鞑靼小王子的部队。
后面的史书却将正德皇帝朱厚照此次的战果给抹掉。
在史官书写历史时,对正德朱厚照的出征事迹进行了大量的歪曲和删减。
应州之战的战果被严重缩水,甚至对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自上阵,并砍杀了几名鞑靼人,带领大明将士冲破了敌军阵型的事只字不提。
文官们的这种做法,就是担心正德皇帝朱厚照成为第二个太宗皇帝朱棣。
正德,正德,以正德行。
从年号上就看出了文官们对皇权的轻蔑。若非文官忌惮正德皇帝朱厚照,将他害死。
以正德皇帝朱厚照当时的布置,和仍然遥遥领先世界的大明海军。
称霸海上的霸主,应该是我大明海军舰队。
荷兰?
你问问,他敢跟大明炸刺?
而天启皇帝朱由校更可惜了。
亲爹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不被皇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喜爱。
后宫中,生母早逝。
亲爹朱常洛都在郑贵妃的阴影下苟且求生,更别提他这个皇太孙了。
太子朱常洛自小便经历了皇宫内的黑暗。
好不容易熬到了皇爷爷驾崩,亲爹继任了皇帝位,自己也成了皇太子。
可是日子并没有变好多少。
后宫中,亲爹的宠妃李选侍,虐杀了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后,又开始对其进行虐待。
亲爹当了一个月的皇帝驾崩后,李选侍竟然妄图控制太子朱由校,做了垂帘听政的太后。
好在英国公张维贤带着东林党人强行闯入了乾清宫,将太子朱由校夺了回来,并于奉天殿迎他为帝。
东林党人因为这从龙之功,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仗着对皇帝有恩,开始在朝中排除异己。
最后更是把持朝政。
天启皇帝朱由校发现了东林党人的真面目后,开始推出太监魏忠贤与文官打擂台。
文官被魏忠贤整治的哭爹喊娘,又拿他没法子。
最后使计让天启皇帝朱由校派出魏忠贤去江南收税,从而让皇宫内部的防守减弱,谋害了天启皇帝朱由校。
若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没有死的话,女真族能否打进来,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再怎么样,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比崇祯皇帝朱由检要更适合当皇帝。
说来也是有趣,
朱厚熜与正德皇帝朱厚照。
两人一个易溶于火,一个易溶于水。
朱厚熜将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的问题解释了一遍后,老朱气的眼睛都红了。
“狗东西。”
“咱要剐了他们。”
好在永乐朝朱棣和建文时空的朱棣上前将其安抚了下来。
“爹,息怒,息怒啊。”
“那些混账东西已经被送入了诏狱,爹您不值得为这些混账动怒啊。”
好在老朱的理智还在。
只是恨铁不成钢的看着眼前的朱子朱孙。
“气死咱了。”
“啪”
老朱的大耳刮子直接抽在了永乐朝朱棣和建文时空的朱棣脑袋上。
“你看看你生的好子孙。”
“被这些狗东西欺负成什么样了都。”
“咱现在回洪武朝处理一些事情,回来的时候,这些狗东西要是还活着,咱就把你吊在太庙外的那棵树上抽三天三夜。”
永乐朝朱棣和建文时空的朱棣:“o_o”
不是,这跟我们俩有什么关系啊?
看着自家儿子的眼神,老朱直接猜到了他的想法。
“你的子孙,咱不找你,咱找谁?”
永乐朝朱棣和建文时空的朱棣:“(╯°□°)”
爹,随根儿的话,那也是找您啊。
当然,这话他们是不敢说出来的,只能陪着笑脸应下。
“老四,咱会回来看的,听明白了么?”
老朱被气的准备回洪武朝找波贪官杀了泄愤,反正这次拯救泰昌皇帝朱常洛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他召唤了时空通道出来,临走的时候还回头瞪了永乐朝朱棣和建文时空的朱棣一眼。
“爹,您放心,儿子现在就去。”
“哼,你最好是这样。”
老朱的身影慢慢的消失在了乾清宫。
“呼”
一众朱家老少这才放松了下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手中捧着一份军情,脸色有些焦急的跑了进来,双手高高举起,然后直接跪在了众人跟前。
“禀…禀告诸位先帝。”
“边关…边关传来紧急军情。”
永乐朝朱棣眼神忽然变得有些锐利,他拿起军情,随手撕开了封漆,然后看了起来。
随着不断的翻阅,他的神情开始变得有些兴奋。
“来的正是时候,朕正愁火气没处撒呢。”
“边关传来的军情,那些建奴趁着我大明皇位更迭,带着军队意图攻占沈阳,边关传回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求援。”
“你们谁愿意带兵前去剿灭建奴?”
永乐朝朱棣将军情上的消息说出来后,看着眼前的朱家老少,随口问出了这个问题,语气轻描淡写的像是在问他们吃饭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