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葆面对笑眯眯的皇帝好不怯场,跃跃欲试想往前走半步。
忽然想起京城考试前,姐夫再三叮嘱他谨言慎行,千万不能让别人看出他早有准备。
他连忙收起笑容,一板一眼地站在那儿,等着皇上问他。
正当易衔月欲发问之际,殿内传来一声东西掉落的异响,这动静把马葆吓得肝颤。
天助她也。
“兵家、墨家、儒家和法家,试问四者中,哪家主张变法革新,欲以法制代替礼制?”
马葆立刻答道:“法家。”
礼部孙尚书长吁一口气。
“大燕幅员辽阔,群山巍峨,其中有一座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哪座?”
他又即答:“萧关和散关。”
众臣面色微变。
易衔月连抛两问:“雁门关为何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率军镇守的将军姓甚名谁?”
马葆窃喜,平日里没少被姐夫笑话,此番对答如流,回去定能给姐夫和姐姐一个大大的惊喜。
“鱼米之乡……孙自茂!”
马葆脱口而出。
好一个文不对题,众臣脸色大惊,议论纷纷。
易衔月示意,由吏部替她公布那份弥封存放好的试题。
前四题分别是:
兵家、墨家、儒家和法家,哪家主张变法革新?
关中平原以西,哪两关是兵家必争之地?
江南以何闻名?江南知府姓甚名谁?
众臣一片哗然,马葆明显是提起背上了答案,也就是说,试题泄露了!
密函由礼部保管,礼部孙尚书和马葆沾亲带故,众人齐刷刷看向他。
“马葆公子功夫颇高,能未卜先知,居然能提前猜到陛下的问题。”
郭公公在旁阴阳怪气。
易衔月让侍卫把孙尚书“请”上前来,“不论是有贼人偷取试卷,还是你们礼部借职务之便监守自盗,此事非同小可。”
她起身,看向殿中那些有志学子,目光如炬。
“朕继承大燕疆土,开创初元,正是用人之际。”
为严明科考纲纪,孙尚书被当场革职。
在场众臣与学子们齐齐跪拜,“陛下圣明。”
“然,即便大燕日后已盛世太平,朕也绝不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有人请求皇帝下令,彻查礼部尚书孙子孙自茂,竟重金贿赂层层考官,让一个傻子通过县试、乡试、会试,直达宫内的殿试。
何其蔑视科举制这个祖宗之法!往大了说,这不光背离祖训,可堪欺君之罪。
众臣对孙尚书及孙自茂的声讨盛嚣尘上,易衔月先把孙尚书和马葆拖了下去。
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林丞相的左膀右臂。
易衔月幽幽瞥向他,站在众官之首的林国甫面不改色。
他的无畏究竟是强装,还是本就无所谓孙尚书这号人物,另有所图?
她自登基就开始明防暗守,老狐狸不可能没一点察觉。
易衔月集中精神,科举的后半场——才开始真正的较量。
吏部出言提醒,闹剧耽搁了时辰,须尽快开始阅卷事宜。
“朕秉公阅卷,如发现其中有可疑同党,与孙尚书同等处置。现在还有陈情机会,站出来可免遭获罪。”
他们送进来的那些人,也不至于个个如马葆般呆傻,听到这话,未有人吭声,皆移步别处等候结果。
易衔月与林国甫、吏部尚书等留下的重臣商议。
呈上来的试卷她已亲自批阅,名次依次列出,仅剩下前三甲未有定数。
细看来,有一人稍显逊色,剩下两份都各有千秋,观点成对立之势,颇有剑拔弩张的意味。
吏部尚书开口,“陛下,臣斗胆一言,三甲中的探花郎,历来都是才貌双全之人。这三人中只有邵流玉符合,不如赐他此位。”
“哦?”
易衔月反问他,“众爱卿有目共睹,邵流玉的文章可列前二甲,如此安排岂不有悖公允?”
“可是……”
“朕并非要斥责你迂腐。探花郎才貌双全,只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她摆正姿态,振声道:“但试问,历朝历代向来如此,便对吗?”
吏部尚书顿知错处,叩谢教诲。
易衔月转过头去,看向林国甫,问他:“林丞相已是两朝老臣,阅人无数,依爱卿高见,前二甲分别是哪位?”
林国甫捧起邵流玉的试卷,捋了捋胡须。
“臣以为,此人心怀仁义,相较另一位的见解,更为上品。”
易衔月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提笔在邵流玉的卷上落下一行朱批。
“朕觉得邵流玉想法虽好,实际有些过于稚嫩,大燕需要能落到实处的政令,纸上谈兵不可取,列为榜眼再历练些时日吧。”
“陛下知人善任,乃大燕之幸。”
林国甫嘴角闪过一抹冷笑。
他反其道而行之,举荐了名不见经传的邵流玉为状元,果然皇帝并不受用,选择了他已拉拢过的那位。
正当他以为万事大吉时,易衔月沉吟片刻开口。
“礼部郎中一职,眼下也尚无人选。朕方才观察他们二人性情,认为状元郎更适合这一职位。”
林国甫心里猛的一沉。
这般费劲心机“内定”状元郎,只因按例,状元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这官职虽只有从六品,却能日日跟随皇帝左右,记录一言一行。
林国甫为了在御前安插满眼线,已经赔进去了一双女儿,这次打通诸多关系才觅到这么个才子。
临门一脚,皇帝一席话,谋划成了泡影。
礼部郎中,多好的一个位置,有实权且高于翰林院修撰的品级,叫他一点也挑不出毛病来,好替状元郎推掉这门美差。
偏偏皇帝前边还严令声讨了“向来如此、按照规矩”的行径。
难道……裴祎早就察觉?
他猛然抬头,看向殿中那睥睨一切的座上尊者。
林国甫只觉自己被狠狠戏耍,衣袖盖住的手紧紧握拳,青筋爆起。
林春宜、孙尚书、新状元,接二连三,皇帝一遍遍给他敲响警钟。
易衔月不再发话,笑着等林国甫点头。
“陛下圣明。”
他只能按下不表,携众臣叩拜,叩向地面的脸上写满扭曲与不甘。
易衔月此番兵不血刃,就撇去了林国甫意图埋下的重大隐患。
她还意外寻到了当年挚友,虽不能相认,喜悦的重逢依旧珍贵。
多年未改的少年心性,跃然在邵流玉卷上,让她一眼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