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谢知意小憩起来,在霜降和福生的陪伴下,去院中的小花园散步。
立春已过,雨水将至,天气渐渐回暖,树木萌发出了嫩芽,和煦的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蜿蜒的小径上。
谢知意正感受着,带着淡淡清新空气的风,陈进忠匆匆走来,神色凝重。
谢知意见状,就知事态严重,“去廊下坐着说。”
三人移步至廊下,霜降和福生站在廊外,警惕的环顾四周。
陈进忠压低声音,语气中满是忧虑与争切,“主子,宫外传来消息,那两匹绸缎所浸泡的药水,大有来头。一匹浸的是藏垢香髓,此药寻常没有异样,但一旦沾染上茶水,便能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经久不散。用再多的熏香,也不能掩盖其味。”
稍作停顿,他接着道:“另一匹则泡了蚀心散,这蚀心散更歹毒,香气入体,攻心蚀志,慢慢让人神志不清,形同废人。”
这两种药水,无论哪一种中招,后果都不堪设想。
谢知意眼中寒芒一闪,冷声道:“手段果然狠辣,这分明是要置我于死地。”
“主子,孙大夫和元大夫都说藏垢香髓和蚀心散是难得一见的秘药,寻常一种就极难寻觅,什么人会舍得动用两种秘药,他们怀疑这事,不是一人所为,奴才也深以为然。”陈进忠眉头紧锁。
“你们怀疑的没错。”谢知意肯定了他们的推断,“那两匹替代的绸缎可送进宫来了?”
“已经送进来了,奴才把绸缎交给芒种了。”陈进忠答道。
谢知意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既然对方想用这等阴毒手段算计我,那我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她手上虽没有藏垢香髓和蚀心散,但有别的秘药,有她母后留给她的,也有她大舅特地寻来送给她傍身的。
“主子,奴才愿为主子效犬马之劳。”陈进忠单膝下跪道。
“起来,宫里的事,让李成福去办,你安排人去查宫外的事,我要知道这两种秘药是怎么进的宫。”谢知意语气坚定地道。
“奴才知道了,奴才一定督促他们尽快查清。”陈进忠站起身道。
安排好陈进忠办的事,谢知意回到暖阁,去里间的,掏出随身带着的钥匙,打开箱子上的锁,从里面捧出一个木匣。
木匣上,还有一把银锁,她用另一把钥匙,打开锁,露出里面的几个瓷瓶。
谢知意拿起淡蓝色的瓷瓶,瓷瓶上挂着的小牌上写着:染香露三个字。
拿出染香露,谢知意将木匣锁好,放回箱子,锁好箱子,拿着染香露从里间出来,在外面的榻上坐下。
过了会,李成福进来了,“奴才给贵仪请安。”
“来了,坐下说。”谢知意把瓷瓶放在榻几上。
“谢贵仪。”李成福在小杌上坐下。
“事情你都知道,我就不重复了,你要做的,就是查查哪个嫔妃与司设监的人来往密切。我怀疑,除了方允娴,还有别的幕后黑手,能打通司设监关节的,绝非等闲之辈。”谢知意直接说道。
李成福神色凝重,“贵仪所言极是,司设监那帮人平日里就眼高于顶,没些手段和权势,可难以驱使他们。奴才这就去着手查探,必定将与司设监来往密切的嫔妃揪出来。”
“行事务必小心谨慎,这些嫔妃在宫中根基深厚,稍有不慎打草惊蛇,往后再想探听消息可就难了。”
“奴才明白,定会暗中行事,不让人察觉。”李成福应道,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谢知意拿起榻几上的染香露,“这个药水,想法子滴到方允娴花朝节穿的衣裳上。还有这么长的时间,你可以慢慢安排,务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要动用我们的人,找个在她身边当差,又能接触到她衣物的人,若是收买他,事成之后,安排他远遁,莫要留下丝毫把柄,以免被人顺藤摸瓜,牵连到我们。若能神不知鬼不觉,让人错放,那就是翊坤宫内部的事,与我们无关。”
“贵仪请放心,奴才一定当竭尽全力,办成这两件事,为贵仪扫清前路,不负贵仪所托。”李成福微微俯身,言辞间满是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势在必得的决心。
“好,你去忙吧。”谢知意舒心一笑,多谢大哥和大舅,送给她了这么多可用之人,她在后宫才会过得如此顺遂。
这天晚上,是王掌珠侍寝。
次日,侍寝的是杨绿芝,萧浔晋升了她和汪惜巧位分,她是平贵仪,汪惜巧是婉贵仪,并让两人都迁去了永安宫。
永安宫没有主位娘娘,不过康贵仪苏美钿住在里面。
至此,五位和亲公主,就石玉晓还没有侍寝,还住在寿昌宫。
经过几日的调养,汪惜巧总算能下床,前往启元宫,给皇后余少云请安。
她和杨绿芝跟着苏美钿,一起前往启宫,进了殿,看到端坐在宝座上的皇后余少云,忙上前行礼,“妾身给皇后娘娘请安,愿娘娘凤体安康,福泽绵延。”
余少云面容温婉,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轻声说道:“都起来吧,前些日子听闻婉贵仪身子抱恙,本宫特意派了崔嬷嬷前去探望,如今可大好了?”
汪惜巧微微欠身,神色恭谨又带着几分感激,柔声回应:“多谢皇后娘娘挂念,妾身已经大好了,能下床走动,今日特意来给娘娘请安。”
余少云微微点头,目光满含关切地打量着汪惜巧,又说道:“身子刚好,可莫要操劳了,若还有不适,尽管吩咐御医局,切莫耽搁。咱们后宫之中,姐妹之间相互扶持,本宫自然是希望你们都能健健康康的。”
说罢,她又看向杨绿芝与苏美钿,温和道:“你们也是,平日里若有难处,都可来寻本宫。”
杨绿芝忙应道:“娘娘圣恩,妾身铭感五内。”
苏美钿也跟着福了福身子,附和着表达谢意。
余少云接着道:“你们三人如今同在永安宫,往后更要相互扶持,相互照应。”
三人齐声应道:“妾等遵命,定和睦共处,不负娘娘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