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张时安觉得自己的腹稿打得不错的时候。
就见,在沉默中爆发的金铭轩,已经站了起来。
他先是向山长恭敬地作了一揖,举止间尽显文雅谦逊。
“山长,学生以为,欲解此困局,当双管齐下,恩威并施。”
金铭轩开口,声音清朗,仿若穿透了这凝重的空气,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于治安一事,首要在查。学生听闻,欲治贼盗,先抚线人。
可暗中召集本地有胆识、尚正义的精壮之士,许以薄酬,令其留意街巷动静,收集盗匪线索。
与此同时,加强巡防力量,分时分组,交错巡逻,让贼人无可乘之机。”
言至此处,他微微一顿,目光扫向众人,仿若能看见那井然有序的街巷画面。
“再者,便是攻心为上。盗匪作案,多为生计所迫,却也不乏狡黠之徒肆意妄为。
学生建议,在县衙前张榜公布,凡主动投案自首、坦白罪行且愿改过自新者,视情节轻重,从轻发落;若能检举揭发同伙,更有赏银相赠。
恩威并施之下,或可分化瓦解贼盗团伙。”
说着,他双手背于身后,身姿挺拔,仿若已置身那县衙大堂,运筹帷幄。
“谈及商业凋敝,民生维艰,学生觉得当务之急是提振经济。
其一,官府出面,清查本地物产,寻出特色之物,或农产、或手工,然后召集商户,商议合作,打通外销之路,让本地财富得以流转。
其二,减税负,轻徭役,让百姓有喘息之机,能安心劳作。
其三,在镇中开辟集市,定期举办,吸引四方商旅,汇聚人气,繁荣商贸。”
他一边说着,一边信手比划,将那未来的繁荣盛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如此,治安好转,商业复兴,百姓方能安居乐业。此乃学生浅见,望山长与诸位同窗赐教。”
语毕,他再次深揖一躬,缓缓落座。而此时,台下早已鸦雀无声,众人皆沉浸在他那环环相扣、高瞻远瞩的治理方略之中,片刻后。
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回荡在这学堂之内,为他这惊艳的作答喝彩。
就连张时安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刻的金同学,格外的有魅力。
整个人仿佛在发光,这还真是踩在对方擅长的领域了。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回答的如此惊艳,果然不愧是不愤现有位置,觊觎第1位置的人。
起码此刻的张时安几人那是真心的为对方欢呼鼓掌。
金铭轩,面对着众人夸赞的言语,本身就是很容易骄傲的一个人。
特别是看着他的死对头,手拍个不停,心里更是有一种暗爽。
要知道这段时间他的努力,可不是没有进步的。
瞧一瞧,当他做好了万全准备之后,这不就让他装上了吗?
在欧阳学兄和金铭轩两人优秀的见解之下,其他人,或多或少,也都站了起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不过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
就连张时安自己,说出来的 ,除了有一点点的新意之外,也算不上有多么惊艳。
倒是台上的许山长,不断的扶须点头,毕竟 ,他这一番观察下来。
的确是发现了几个不错的好苗子,特别是那个叫张时安的孩子。
说的虽然没有太大的不同,可是,对方的却是众人当中说的最完善,也最适应官场上的那一套的人。
眼前的这群学子,个个都充满了少年气息。
而他致远书院出去的学子,绝对会是一方人才。
接下来的许山长 ,定定的看着底下的学子,嘴里的话,句句都是经典。
许山长微微仰头,凝视着远方的山峦,缓启双唇:
“诸生,人生之路,仿若逆旅,恰如夫子所云‘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进也’。
人生追求理想,恰似堆山,每一份努力皆是一筐土石,切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功亏一篑;
即便起点如平地,只要持续奋进,点滴积累,终能筑起高山。”
言罢,许山长踱步于学子席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有力:
“又如庄子所言‘外化而内不化’,身处尘世,需顺应外界规则,与人交、处世事,圆融随和,不执拗乖张,此为外化;
然内心当坚守正道,秉持自我信念,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是为内不化。”
许山长轻抚长须,继而说道:“《大学》有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生需明确定位,知晓所求终点,方能心有所定,不被乱花迷眼。
定心而后能静,摒弃浮躁,于静中沉淀智慧;心静则神安,不为外物惊扰;
安而后深思熟虑,规划周全;如此,方能有所得,实现人生价值。”
清风徐来,吹动许山长衣角,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
“诸生啊,人生漫漫,会遇疾风骤雨,亦有暖阳晴日。
但牢记,以坚韧为舟,以智慧为楫,遵循圣贤之道,方能在这茫茫人海中,驶向理想彼岸,不负韶华,不负己心。”
众学子闻之,如醍醐灌顶,皆暗自铭记山长这番饱含哲理的人生箴言,眼神中满是奋进之光。
张时安的手中,动作是丝毫不敢停下。
开玩笑,这样的大佬,哪怕是他上辈子加这辈子拍马都不能匹及的存在。
对方随便一句话,都能够让人通透开来。
而接下来,许山长更是给了他们提问的环节。
至于谁是那个幸运儿,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前排一位面容清瘦、眼神透着机敏的学子被山长指了一下之后,虽然有些不敢相信。
但到底还是反应迅速,率先起身,拱手行礼后,恭谨问道:
“山长,弟子常思,孟子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如今弟子埋首书斋,苦读不辍,然学业之进,时快时慢,挫折频仍,每至困境,心犹迷茫,不知此苦究为锤炼,亦或徒耗心力?
望山长赐教,如何于困境中笃定此乃磨砺之机?”
许山长微微颔首,目光赞许,缓声答曰:
“汝能于困苦时省思,已然难得。学业之路,恰似逆水行舟,波折本是常态。
所遇困境,正是天心试炼,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每一次挫折皆在雕琢汝之心智、夯实学问根基。
恰似熬汤,火候不到,滋味难全,唯耐得住煎熬,方能品得知识精髓。
视困境为阶,步步登高,汝之所学、所悟,终会在持之以恒中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