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四月,太湖吴江一带发生干旱,飞蝗漫天,米价暴涨至每石银四两。民间百姓家无余粮,只得吃树皮、草根为生,各地纷纷设立粥棚赈济灾民,却是杯水车薪,百姓苦不堪言。
崇祯十四年六月,中原、山东、江浙、湖广一带尽皆大旱,蝗灾四起,饿殍遍野,各地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民怨沸腾,距离起义造反,也只差一个振臂高呼之人了。
宁波府外,甬江之上。
顾阳站在船头,看着前方的宁波府城墙,随口问道:“王参将,各路兵马可已到位?”
“启禀大人,宣武卫四千步军已于五更之前抵达宁波府城东,靖海卫两千水军皆已抵达宁波府北门。城中另有飞羽卫暗探一百八十人及其附属人员,已做好策应准备。城外有一个神火营一个百户,已经备好火药。”
“给各部人马传信,半个时辰之后,以爆炸声为号,全军攻城!”
“属下领命!”
第一次领兵攻城,顾阳也是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亲自率领舟三岛最精锐的六千人马,水陆并进,直奔宁波府而来。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宁波府中也提前安排了大量的内应,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东方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宁波府北城门之上的士兵揉着惺忪的睡眼,朝着甬江之上看了一眼,忽见江面之上影影绰绰,竟是有许多船只连成一片。
原本还不太清醒的守城士兵,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刚想要开口大喊,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宁波府北城门为之一震,城门直接被炸开了一道缺口儿。
与此同时,那北城门前的吊桥已被放下,一队队士兵呐喊着冲向了宁波府城。
“敌袭,有人攻城了!”
伴随着北城门的爆炸声响起,隐藏在东城门之外的四千大军,同样举起大旗,朝着城中杀去。
东城之上的士兵刚想要组织守城,就见背后城中忽然冲出一队人马,从城内杀向城门,城门之上顿时大乱。
紧接着,东城城门直接被从内部打开,东城吊桥也被放下,四千大军鱼贯而入,径直冲入城中。
宁波府的百姓都被那一声剧烈的爆炸唤醒,接着便听到了满城传来的喊杀之声,纷纷关紧房门,不敢外出。
城防大营之中的士兵,还来不及穿戴整齐,冲出大营,就被堵在了大营之中。
“降者免死,反抗者杀!”
顾阳亲自带兵,冲锋在前,手中宝剑也换成了一杆大铁枪,径直朝着宁波府衙而去。
凭借着一身强横的混元功,顾阳手中的大铁枪挥舞的呼啸生风,沿途的敌军挨着就伤,碰着就死,很快就都失去了反抗之心。
等顾阳带兵杀到府衙之时,宁波府知府大人眼看大势已去,也很识趣的捧着官印,跪地请降。
前后不到半个时辰,顾阳手下兵马就控制住了宁波府四门,占领了府衙和城防营,将整个宁波府掌控在手中。
这一次的奇袭宁波府,也是出奇的顺利,军队伤亡微乎其微。不过,顾阳也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
如今的大明本就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再加上各地军队都被抽调派去中原和蜀中剿匪,宁波府兵力本就不足,又无良将镇守,即便是正面攻城也并不算难。
更何况,打下城池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赈济百姓,稳定地方,消化地盘,才是根本。
待战斗结束之后,顾阳坐镇府衙,立刻颁布一条条命令:“传令布告司,立刻在城中每一条街道,张贴安民告示,并派出识字之人,负责宣读。
传令,组织巡逻小队,十人一队,巡视全城,并高唱军歌,防止有人趁乱作恶。
通知沿街商铺,酒楼、茶馆,尽快开门营业,恢复百姓正常生活…”
随着一条条命令传出,顾阳麾下各路人马纷纷行动起来。
没过多久,就听到城中四处传来嘹亮的军歌声:
“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
百姓是亲人,同袍如手足。
妇孺与老弱,更加要爱护。
汉家好儿郎,壮志复国土。
为民开太平,衣食俱丰足……”
伴随着军歌声响起,还有不少士兵走上街头,拿起工具,清扫街道。
很快,街上的种种奇怪现象,就引起了城中百姓的注意。不少百姓忍不住趴在自家墙头,朝着外面看去。
见到外面排列整齐的军队,热火朝天的清扫现场,让那些百姓更加惊奇。
“这是哪里来的兵马?怎么看着比官军还精神?”
“该不会是哪里来的起义军吧?”
“听说起义军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你看他们,多精神…”
就在此时,又有一支小队敲着锣走进巷子里,朗声开口:“诸位父老乡亲,大家不必惊慌,我们是定海卫来的定海军,是为了解救穷苦百姓而来。我们也是穷苦人组成的队伍,穷苦人不会为难穷苦人……
我们家将军大人,已经让人在城中四处开设粮铺,平价售粮。每家每户限购…老弱妇孺可优先购粮……”
原本,这些百姓还有些惧怕外面的军队,可听到能够平价买粮,许多家里都快揭不开锅的百姓,纷纷走出家门,街道上很快热闹起来。
面对这些外出的百姓,所有的士兵都是微笑以对,礼貌热情,让那些百姓都有些受宠若惊。
很快,随着第一批百姓买到平价粮食,平安返回家中,其余百姓也纷纷出门。
顾阳安排好一切之后,便亲自来到大街上查看情况。
巡视完城中治安,顾阳便来到了城防营中。
此时,宁波府内原有的卫所军队,都已经被集中到了城防营内,收缴了武器,暂时看管起来。
顾阳来到大营之后,下令将所有的军队全都集中到大教场上集结。
面对未知的命运,这三四千大明军都有些惶恐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顾阳来到前方的点将台上,看着下方老弱参半,惴惴不安的大明军队,运起混元功,朗声开口道:“诸位大明的将士们,你们不必惊慌。我和我麾下的军队,都不会为难你们,更不会滥杀无辜。
我知道,你们也都是普通的军户出身,是挣扎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朝廷欠着你们的军饷,上面还有将领吃空饷,喝兵血。受苦受累的都是你们,冲锋打仗的时候,却要你们冲在最前面。
就算是你们战死了,你们的家人能够拿到抚恤吗?你们的亲人又该如何生活?为什么那些官老爷们能够吃好的穿好的?你们却要受苦受累?是因为天灾大旱吗?是因为你们种地的时候不够用心吗?是因为你们打仗的时候不够拼命吗?
不,当然不是!是你们上面的官府,是这个大明,是这个天下,欠了我们穷苦百姓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