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回到盘龙殿,屋内一片静谧,他在榻上静坐许久,神色平静,可谁也猜不透他心底在思索些什么。半晌,他抬手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温润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却未能驱散他满心的复杂情绪。随后,他缓缓开口,命德才伺候自己就寝。
第二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进后宫,三道圣旨便如春风般迅速传遍各处。
第一道圣旨,晋封黄荣华为黄修仪。众人得知,纷纷暗自猜测,想必是皇上念及黄修仪诞下六公主的功劳,虽她身子受损再难有孕,却也不愿薄待。
第二道圣旨,晋封陈嫔为贵嫔,封号“娴”,并将六皇女交由娴贵嫔抚养,玉牒之上,六公主自此便是娴贵嫔的女儿。这一旨意让娴贵嫔惊喜万分,同时也让后宫众人明白,皇上对六公主的未来颇为重视,挑选了家世与品行皆优的娴贵嫔来教养。
第三道圣旨,晋封定嫔为贵嫔,担当五皇子的养母。定嫔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知书达理,温柔体贴,皇上此举,意在为五皇子寻得一位良师慈母,助力其成长。
后宫之中,妃嫔们表面上纷纷向新晋贵嫔与黄修仪道贺,可心底却各有盘算,一场新的波澜,似乎又在这看似平静的后宫中悄然酝酿。
定嫔接到圣旨,宛如被巨大的惊喜击中,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忙不迭地双膝跪地,声音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与感激,口中连声道:“臣妾谢陛下恩典!”
她深知,这道圣旨不仅是位份的提升,更是皇上对自己的认可与信任。成为五皇子的养母,意味着她在后宫的地位将更加稳固,往后的日子也有了坚实的依靠。她暗暗发誓,定要尽心尽力抚养五皇子,不负皇上的重托。
起身之后,定嫔依旧沉浸在喜悦之中,眼神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五皇子在自己的悉心教导下,茁壮成长,成为国之栋梁的美好未来。
黄修仪得知自己诞下女儿,满心的期望瞬间落空,不由得悲从中来。她一心盼着能生个儿子,改变自己在后宫的命运,如今事与愿违,本就难过,再想到身子受损,往后很难再有身孕,更是伤心欲绝,忍不住放声大哭。身边的宫女太监们纷纷劝慰,可她哪里听得进去,哭得愈发伤心。
当听闻圣旨将六皇女交由娴贵嫔抚养,黄修仪犹如遭受又一记重击。她不顾虚弱的身子,挣扎着要去求皇上改变主意,宫人们见状,赶忙上前阻拦。黄氏却不管不顾,在宫里大哭大闹起来,声音响彻整个宫殿。
皇帝得知此事后,本就因后宫诸事心烦不已,黄氏这般哭闹,更是让他怒火中烧。盛怒之下,皇帝命人将黄氏迁到北宫静养。北宫虽不算冷宫,但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不得宠的妃嫔。黄氏到了北宫仍不罢休,还要继续哭闹。太后知晓后,派来嬷嬷,强行给黄氏灌了一碗安神汤,又命人严加看守,确保她顺利迁宫。至此,这场风波才稍稍平息,只是黄氏心中的悲苦与不甘,怕是难以轻易消散。
娴贵嫔满心欢喜地谢过皇恩,随后目光便落在了襁褓中那小小一团的六公主身上。一瞬间,一股强烈的母爱如潮水般在她心中涌动。即便六公主并非她亲生,可玉牒上已然明确,从今往后,她就是六公主的母亲。
“从今天起,我定会护你周全,将你视如己出。”娴贵嫔轻轻抱起六公主,在她粉嫩的脸颊上落下一个温柔的吻,眼中满是宠溺。想到皇帝的这份信任与恩宠,陈氏对皇帝感激不尽。
后来,当得知六公主的生母黄修仪身体欠佳,娴贵嫔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从自己丰厚的赏赐里,精心挑选出上等的补品,仔细包装好后,吩咐心腹宫女:“速速将这些送去给黄修仪,就说这是本宫的一点心意,望她安心调养身体。” 宫女领命而去,娴贵嫔看着宫女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念道:“你虽不是我的亲姐妹,但你为皇室诞下公主,这份功劳本宫不会忘,也盼着你能早日康复。”
冬雪小心翼翼地捧着娴贵嫔赏赐的补品,来到黄修仪的宫殿。她恭敬地行礼,说明来意,可黄修仪一听是娴贵嫔送来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把这些东西给我扔出去!”黄修仪怒目圆睁,伸手一挥,补品被狠狠摔在地上,瓶瓶罐罐摔得粉碎。她手指着冬雪,破口大骂:“陈氏那贱人,安的什么好心?她是想害我,还嘲笑我,又抢走我的女儿!你们都给我滚!” 说着,便叫身边的太监把冬雪赶出去。
冬雪吓得花容失色,哪敢多做停留,一边说着“是,奴婢告退”,一边脚底抹油,迅速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回到宫中,冬雪战战兢兢地向娴贵嫔复命。
娴贵嫔听完,只是无奈地摇头苦笑,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罢了,既然这样便算了吧。她如今在气头上,难免情绪激动。等她冷静下来,我们再找机会看望她。” 说罢,娴贵嫔望向六公主熟睡的小脸,眼中满是温柔,仿佛刚刚的不愉快从未发生过,只是在心底默默希望,黄修仪能早日放下心中的怨恨,平静地接受这一切。
后宫之中,妃嫔们听闻黄氏如此举动,纷纷嗤笑。
“瞧瞧她那副样子,都把皇上惹恼了,还不知收敛,真是蠢笨至极。”一位采女掩着帕子,轻蔑地说道。
“就是,都被迁到北宫去了,还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娴贵嫔好心送补品,竟被她当成恶意,也不想想以后还怎么在宫里立足。”另一位选侍附和着,脸上满是不屑。
“她呀,怕是被失子之痛冲昏了头脑,如今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了。皇上本就心烦,她这么一闹,厌弃只怕更深了。”位份稍高的兰贵人也忍不住摇头,觉得黄氏此举实在不明智。
在这后宫之中,消息传得飞快,黄氏的种种作态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她的处境,也因这些嗤笑,在众人眼中愈发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