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说……
离镇向西不远有家徐二娘糖水铺,这十里八乡就她家卖的饴糖会在制作时加入沙糖。
囡囡也就爱加过沙糖的红稀饴糖。
沙糖,就是带蜜的甘蔗成品糖,柳越记得族亲姐妹们的科普,其实就是“红糖”。
即使不带泪光,即使红不了眼眶。
哀恸也能在细微中血淋淋地呈现面上。
小娃娃笨拙地安慰阿娘,老先生弯了腰,他碰不到囡囡,也没办法再给囡囡带她最爱的红稀饴糖。
但羽剑宗的仙人可以。
仙门子弟修行,是为了追求大道,窥探天机,最终超脱轮回。
更是为了一方百姓能长持福乐安康。
柳越看他小师弟,江秋雨默许。
他们应下了。
……
小镇往来不少人都会经过这处,或许行人的目光多半是好奇,并没有带着什么恶意。
但娃娃还是侧过身,努力想挡住阿娘。
阿娘说,山上有仙家。
他们都是明事理,为黎明的好人。
月白流光很美,迎面来的两位大哥哥也不会让她觉得害怕。
大哥哥俯下身,递过来一方锦帕。
细滑柔软的帕子边角绣了暗纹,看起来就好贵好贵,娃娃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帕子,也没用过这么好用的料子。
娃娃怯怯道谢,看见他们腰间有很漂亮的白石头,还会发光。
娃娃很确定——他们就是阿娘说过的仙家!
用仙家给的好看布帕去糊阿娘面上的泪痕,阿娘似乎很惊讶。
阿娘埋在娃娃身上的脸迟疑着抬起,也看见了仙家。
“道君,您……”
仙家俊雅谦和,展开了手中包好的油纸。
娃娃的眼睛亮了又亮。
可娃娃阿娘看着熟悉的深色饴糖,好像突然理解了什么,消下去的水光又打着圈出现。
仙家很温柔,仙家笑着对娃娃说:“小娘子好啊,你阿翁说……”
【囡囡能判断出是非黑白,就是懂事。】
【囡囡知道照顾阿娘,也是懂事。】
【囡囡本来就是一个懂事的娃娃。】
江秋雨则扶起了埋首的娃娃阿娘,告诉她:“院里树下是给小满埋的女儿红,镇子东边在刘娘铺里订的新衣还没来得及去取……记得先试试合不合身。”
【二娘,是我教子无方,苦了你这些年日夜操劳。】
【你也要好好待自己。】
“是……”娃娃阿娘举目四望,今日七月半,她却并不感到害怕,“劳阿父惦记,儿媳记下了。”
那是她的亲人,是小满的阿翁。
那是待她如亲女儿的阿父。
那是在亲人日思夜念下——终于归家的亡魂。
阿父看小满固执地坐在这里不回家,是不是也急得团团转?
娃娃阿娘哽咽着:“也请阿父安心,小满很懂事,家里一切安好……”
可,您能听见吗?
…………
羽剑宗弟子在七月半巡守,有能力的都会开天眼。
鹤云与余槿昔这边也是。
小姑娘好奇看着玄色的猫儿在与一只半透明花猫一起滚草团。
路过一群围在一处斗蟋蟀的总角男娃,在胜利的喜悦庆祝里,还有透明的男娃对着胜利者点头笑着。
【看吧,按我教的准没错!】
【行啊你小子……】
再继续往里,一头银霜的阿婆在水缸边忙来忙去,身后的黑发郎君一个劲儿说着话。
【梨娘,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孙儿也不小了,你也学学别家膝下承欢颐养天年好不好……】
【你明明知道自己现在腿脚不好,怎么也不休息休息。】
【梨娘……】
他可能知道这些其实无济于事,但就是坐不住要絮絮叨叨。
七月半……是亡魂归家日。
中元节,也是集体祭祖日。
不知道是哪家大族祠堂门外贴着对联,上书“宗功灿耀,贤德世泽。”
先人的牌位被一位一位请出来,后辈们恭恭敬敬将它们一一置于供桌,供上茶饭。
祖宗画像也先后展开挂好。
供品摆放在内侧,献上新鲜带露的金白二色秋菊,再奉上牛羊猪鸡鸭鱼等大小三牲。
最后就是苹果、柑橘、香蕉、柚子和葡萄这五果。
香烛置于外侧,香炉居中,左右各放置一对烛台——去世过了三年用红烛。
香烛从右往左插三根,依次代表“天、地、人”。
敬天,祈求风调雨顺。
敬地,希望来年收获满满,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平安。
敬祖先,感谢祖先建立的家业,组建起亲族,以及赐予子孙后代的生命与传承。
族人们列队站齐,挤满祠堂。
族长领着宗亲磕头,默默祷告。
香过三分之二,便是按照排列顺序烧纸钱。
老祖宗们围坐在香火里谈天说地,看看这房子息多少,谈谈那房家长里短。
【我看这后生额头高隆,眉如弓,眼睛又圆,日后必有大才。】
【唉,人不可貌相……】
【对了,上次不是说三房家大郎的孙儿的小儿子的三闺女家的五姑娘嫁了个好人家,现在怎么样了……】
【……】
还行,老祖宗们聚在一起挺热闹,就是少盘瓜子。
天眼并非随时随地能开,七月半特殊,又请示过地官,是得了应允才能用的。
这样的场景其实每年此时都能见。
但余槿昔每每都能看得目不转睛。
她好像一直都对这些少见的事物存着好奇。
妖国没有这样的祭祀。
不过这些年来鹤云已经多多少少了解到——人族有很强的宗族观念。
为家族而活,尊祖敬宗,还要做到“上慈下孝”。
……归属感,集体意识。
随着千千万万代的延续,这样的传承已然刻入骨血。
说到这……
“小师姐,关于过去的记忆,你还记得多少?”
小家成族,族群实为一家。
鹤云记得柳师兄说过,小恩人是孤女。
可小恩人是人族,那她可能也拥有着如此多的族亲,还分散在她不知道的地方。
小恩人会不会想家,会不会在闲时思考:
自己是谁,自己来自哪里。
自己的族亲们又在哪里?
就像人族常说的“落叶归根”。
灵魂归宿在生长的地方,家乡永远魂牵梦绕。
它是情结,也是传承。
是独属于华夏人族数千年底蕴生出的水墨情愫,共情着五湖四海的离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