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要大明的威严远扬四海,收获无上的面子。
也要实实在在的利益,把里子揣进自己兜里。
“来人!”朱厚熜突然高声喊道,声音在殿内回荡。
随着太监匆匆走进,朱厚熜开始有条不紊地口述一道道旨意,准备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
在塘沽码头,海风呼啸着席卷而来,猎猎作响。
大明水师的舰队宛如一座巍峨的海上长城,傲然排列在海面之上。
此次出征东瀛,水师创造了零伤亡的辉煌战绩,凯旋而归。
当水师的船只缓缓朝着码头靠近,巨大的船身划破海面,泛起层层洁白的浪花。
码头上刹那间沸腾起来,锣鼓声,欢呼声如汹涌的潮水般此起彼伏。
捷报如同迅猛的疾风,迅速传至京师。
消息一到,整个京城瞬间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之中。
街头巷尾,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兴奋的神情。
自元朝起,倭寇之患便如浓重的阴霾,长久地笼罩着大明的沿海地区。
长达200年的时间里,一直如同大明的心腹大患,挥之不去。
面对倭寇频繁的侵扰,大明大多时候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策略,处处受到掣肘,束手束脚。
可当今圣上朱厚熜以其果敢的决断力,毅然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
一举扭转了长久以来被动的局势。
这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使得朱厚熜的威望如日中天,一路飙升。
朝堂之上,那些清流们此刻纷纷闭上了嘴,脸上满是尴尬与无奈。
他们原本满心期待着这位年轻的皇帝犯错,好找机会谏言批判,以彰显自己的才学与忠诚。
可现实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打在他们脸上。
朱厚熜一次又一次地用成功证明了自己的决策英明,让这些清流们脸上火辣辣的。
如今的大明水师,不仅成功重振了昔日的雄风,更是一扫过去只做“海上巡游徐霞客”
他们有了主动发动战争的勇气与实力。
水师的蜕变,不仅是军事力量的提升,更是大明国力与威望的象征,让周边各国畏之如虎!
对于下一步如何持续打击倭寇,进一步震慑东瀛的大名,朱厚熜心中已有规划。
决定等戚继光回朝后,再与群臣详细商议后续的战略部署。
为了日后能更便捷地前往塘沽视察大明水师,及时掌握水师的发展情况和海疆动态。
朱厚熜即刻下令内阁,着手筹备在塘沽建立行宫。
同时,要求从京师到塘沽,以最快的速度打造一条直道。
圣旨一下,内阁官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忙碌起来。
……
当戚继光回到塘沽时,朱厚熜这边也迎来了一份意外之喜。
“叮咚——”
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骤然响起,声音清脆,无比悦耳。
“恭喜宿主取得海战胜利,特奖励蒸汽机设计图,样机10台,技术人员20名!”
随后,朱厚熜就在龙书案上看到了蒸汽机设计图。
养心殿多了10台机器,至于技术人员则已经在工部制造局。
朱厚熜端详起蒸汽机设计图。
图纸上的线条精密得如同发丝,每一处工艺标注都详实入微。
朱厚熜眼中满是难以抑制的惊喜。
曾经,他身披战甲挥师杀退鞑靼三十万骑兵。
又运筹帷幄,一举覆灭整个建州女真,都没能换来这般震撼的收获。
可谁又能想到,这一次戚继光率领大明水师所打的小海战,却奖来了蒸汽机。
这蒸汽机于当下的大明而言,堪称久旱逢甘霖,是最亟需的科技瑰宝。
此时的大明帝国,冶炼技术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大明的工匠们凭借着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锻造出的钢铁,品质上乘。
可这些优质钢材却难以大规模应用在战舰之上,如同明珠蒙尘。
究其原因,便是太特么量了。
木质战舰承载有限,过重的钢铁装备一旦搭载,便会严重影响战舰的机动性与续航能力。
但如今,蒸汽机技术的降临,恰似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照亮了钢铁战舰的建造之路。
这蒸汽机,就如同赋予战舰的一双强有力的翅膀。
有了它提供的强劲动力,足以支撑起厚重的钢铁舰体。
届时,大明水师将拥有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在四海之上驰骋。
虽说如今已坐拥蒸汽机设计图、样机,还添了二十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可朱厚熜心里知道要把蒸汽机从图纸和样机变成能大规模应用的成熟器械,绝非坦途。
制造蒸汽机不仅需要大量熟练工匠,更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物资投入。
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体系。
沉思许久,朱厚熜目光一凛,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决定即刻着手扩大工部制造局的规模,让这个大明的工业核心机构,成为孕育蒸汽机的坚实摇篮。
同时,面向天下广纳贤才,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打造一批精通蒸汽机制造工艺的能工巧匠。
在朱厚熜看来,蒸汽机的研发刻不容缓,它关乎着大明水师未来的万里征伐。
这一夜,紫禁城内灯火依旧,却不见皇帝翻牌子选妃侍寝的身影。
朱厚熜独自躺在龙床上,周遭静谧无声。
唯有他内心的喜悦如汹涌潮水,澎湃不息。
这份因蒸汽机而来的惊喜,让他难以入眠。
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飘向更远的地方——如何彻底根除倭寇之患。
多年来,倭寇在沿海烧杀抢掠,东瀛势力若隐若现。
始终像一根扎在大明帝国背上的芒刺,隐隐作痛。
朱厚熜深知,绝不能让东瀛继续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必须以雷霆手段彻底解决。
他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各种策略,从军事打击到正治分化,从经济制裁到文化渗透,每一个细节都细细考量。
或许是联合东瀛内部亲明大名,颠覆敌对大名。
又或许是组建一支机动性更强的水师精锐,直捣倭寇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