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率军围住京师之时,朱厚熜就从户部尚书钱有庆那里摸清了朝堂的局势。
杨廷和与杨一清,内阁上的“两条羊”表面一团和气。
实则为了争权夺利,早已水火不容。
内阁首辅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哪个大臣不眼馋?
“陛下,微臣早在三年前就对吏治有所洞察。”
“来养心殿的路上,臣已吩咐管家将之前备好的奏折送来,请陛下御览。”
刘健言罢,便从宽大的袖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份奏折,双手恭敬地呈上。
杨廷和与杨一清听闻刘健此言,心中皆是一动,二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刘健。
眼中均满是探究之色,心中暗自揣测,这份奏折里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内容?
而更让他们费解的是,这位刚刚登基的少年天子,为何对刘健如此另眼相看?
朱厚熜神色平静,微微抬手示意王永。
王永心领神会,快步上前,从刘健手中接过奏折。
而后小心翼翼地展开,呈到朱厚熜面前。
朱厚熜看着奏折,只见奏折内容虽不繁杂,却条理清晰。
主要详述了当今朝堂上各大派系的势力格局,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些派系相互倾轧、祸乱朝纲行径的痛斥。
奏折尖锐地指出,正是这些乱象,如毒瘤一般,致使帝国墨守成规、萎靡不振。
这份奏折其实在朱厚照在位时便已写就,只是当时种种原因,未曾呈递上去。
朱厚熜细细看完奏折,微微抬眸看向刘健,开口问道:
“刘爱卿,这份奏折朕留下了,你还有什么想奏明的?”
此言一出,在场的三位重臣皆是心中一紧,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瞬间蔓延开来。
只因朱厚熜并未明确表露对这份奏折的态度,是赞赏还是贬斥。
这让三位久在朝堂的老臣,心中都没了底。
刘健倒也没有过多犹疑,只见他对着朱厚熜恭敬地躬身一拜,道:
“陛下刚刚登基,宜大赦天下,以彰显皇恩浩荡,同时确定年号,昭示新朝开端。”
“此外,内阁也亟需变法,明确内阁诸臣的职责与地位,如此方能政令畅通,朝堂清明。”
朱厚熜微微颔首,开口道:
“大赦天下与确定新年号,这都不是难事。”
“前者,明日便颁布施行!”
“至于年号,朕已决定,就叫嘉靖,自明日起启用。”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目光如鹰隼一般依次扫过三位大臣,道:
“朕此刻更想听听,三位爱卿对当下吏治凋敝的状况,有何见解?”
这一刻,养心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
三位大臣深知,新帝的这一问,或将开启大明王朝吏治变法的朝堂风暴!
朱厚熜言罢,便吩咐王永搬来三把椅子。
王永领命,不多时,三把椅子便稳稳地摆在了杨廷和、杨一清与刘健三人面前。
紧接着,王永拿起桌上的茶壶,为三人各斟上一杯祁门红茶。
红色的茶汤,在杯中轻轻晃动,散发着馥郁的香气。
这一举动,让三人顿时诚惶诚恐,手足无措。
还未等他们从这巨大的震惊中缓过神来。
朱厚熜又平静地下令让养心殿内所有侍卫、宫女和太监尽数退下。
刹那间,原本略显热闹的大殿之内,瞬间安静下来。
就只剩下朱厚熜与这三位内阁重臣。
此刻的气氛静谧得有些不同寻常,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三位爱卿,此刻无需有任何顾虑,心中所想,畅所欲言便是。”
这一系列举动,三人都看在眼里。
内心的震撼如汹涌波涛。
皇帝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表明对他们毫无保留的信任,无需任何设防。
按照朝廷惯例,皇帝召见大臣时,身旁必定有众多侍卫环伺,以防不测。
可眼前这位少年天子,竟将侍卫、太监乃至宫女全部遣走。
如此全然的信任,实在令人动容。
一时间,三人被深深打动,眼眶微微泛红。
皇帝以实际行动向他们证明,对他们三人寄予了全然的信赖。
“陛下,微臣感激涕零……”刘健嘴唇微微颤抖,只敢小心翼翼地坐半个屁股。
杨廷和与杨一清亦是如此,他们的身姿同样拘谨,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哽咽。
这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大明的希望之光终于出现。
几十年来,看着大明王朝在各种弊病中艰难前行,他心中的期盼从未停止。
而如今,大明帝国终于迎来了一位有望振兴朝纲的贤明君主。
“陛下,依微臣之见,先帝在位时疏于朝政,沉溺享乐 。”
刘健神色凝重,率先打破了殿内的沉静。
“刘瑾、江彬等奸佞之徒趁机祸乱朝堂,致使内阁权力被架空,政务荒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之境。”
“当务之急,应以严苛律法惩处贪污舞弊之徒,重塑官场清明。”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厚熜。
面对吏治腐败,要采取严刑律法。
刘健陈述完自己的见解后,朱厚熜并未立刻回应,而是将目光投向杨一清。
杨一清在朱厚熜率军入京一事中,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若不是他亲自打开城门,京城或许早已陷入血雨腥风,百姓生灵涂炭。
朱厚熜对杨一清颇为了解,知晓他颇具才干,虽然有些小贪。
但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杨爱卿,朕想听听,你对当下帝国施行的田赋制有何看法?”
朱厚熜此言一出,杨一清心中猛地一震,抬头望向这位少年天子。
眼前的皇帝铁血征伐,犹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世。
可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将关注点落在田赋制上。
“陛下,微臣以为,土地乃国之根本,民生所系。”
杨一清定了定神,努力平复内心的惊讶,缓缓说道。
“只是自大明开国以来,大部分土地便被天下士族与各地藩王占据。”
“如今若要推行土地变法,无疑是与天下士族、各地藩王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