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南杨村的“小年”。
这一天,南杨村的空气中弥漫着开心的烟火气,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仿佛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村里人家会手艺的,一大早就开始给家里吵吵嚷嚷的孩子们做灯笼,那些不会做灯笼的人家,村头的赵木匠家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只需带上两个鸡蛋,就能换回一个精美的灯笼。
赵木匠的手艺在村里是有口皆碑的,每年来换灯笼的人络绎不绝。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他从正月初十就开始准备,劈竹子、做骨架,忙得不可开交。
白夏夏和其他知青们也没有做灯笼的手艺,于是决定一起去赵木匠家换灯笼。
他们穿过热闹的村道,一路上欢声笑语,仿佛被节日的喜悦感染了。
到了赵木匠家院外,远远地就看到赵木匠穿着一件褪色的薄衫,正坐在院子里专注地劈竹子。
“赵爷爷,我又来找您啦!”白夏夏快步走上前,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呀,小夏来了?”赵木匠抬起头,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眼神里满是慈爱,“你们也是来换灯笼的吧?”
“是的,赵爷爷,村里人都说您手艺最好,我们也来跟您换几个灯笼,晚上过元宵。”白夏夏一边说,一边把鸡蛋递过去。
“你们要几个啊?我看看还够不够。”赵木匠放下手中的竹子,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眼神里透着一丝认真。
“我们要12个。”白夏夏回答道。
“啊,那可能不够,早上刚被他们换走一批,现在可能就剩九、十个了。”赵木匠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一丝为难。
“没关系,您把有的先给我们,剩下的您再帮我们继续做,我们晚上才要,也不着急的。”白夏夏赶忙说道。
赵木匠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吧,那你们等会再来拿剩下的。”他带着白夏夏他们走进仓库,把剩下的灯笼一个个拿出来,却发现还缺两个。
“那你们先拿走吧,谁跟我等最后的?”白夏夏转头看向其他人,询问道。
董爱军第一个站出来:“我吧!夏夏,我也不着急,我在这陪你一起等。”
其他人互相看了看,默契地点了点头,纷纷拿着各自的灯笼回去了。院子里只剩下白夏夏和董爱军,还有忙碌的赵木匠。
“赵爷爷,我在您这看您做灯笼可以吗?”白夏夏笑嘻嘻地问道,眼神里满是好奇。
“你这丫头,想看就看,这又不是啥要紧手艺,大家伙都会,他们呀就是懒,自己不想做才来找我换的。”赵木匠一边说,一边继续手里的活儿,动作熟练而流畅。
“那我等会想跟您一起做行不?您教教我呗,我也想学。”白夏夏撒娇道,眼神里满是期待。
“你不怕手疼就跟着一起做呗。”赵木匠抬起头,看了看董爱军,又说:“小伙子,你要想做也跟着一起。”
“好的,谢谢赵爷爷。”董爱军开心地回答,看了一眼身旁的白夏夏,眼神里透着一丝兴奋。
赵木匠拿起一根竹子,熟练地劈成竹蔑,然后砍成一段段的。他抽出一根竹蔑,圈成一个圆,用绳子绑住,依次做了四个同等大小的竹圈。接着,他又把竹圈两两交叉,用绳子绑好,最后全部绑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球状的灯笼骨架。动作一气呵成,仿佛行云流水。
“赵爷爷,您这手艺太厉害了!”白夏夏忍不住赞叹道,眼睛里满是钦佩。
“这都是熟能生巧,多做几次就好了。”赵木匠笑了笑,又抽出一根长竹蔑,做成灯笼的提手,固定在骨架上。最后,他从箱子里拿出一卷灯笼皮纸,围绕着骨架量好尺寸,剪好后用熬好的浆糊小心翼翼地粘贴上去,确保没有一丝褶皱。
“好了,灯笼做好了。”赵木匠拿起灯笼,递给白夏夏,“你们要是想更好看一点,回去可以用红绳子在灯笼底下这里。”
白夏夏看看自己散了架不成形的灯笼骨架,又看看了赵老头做好的精美灯笼,果断扔下自己的“残废品”,接过赵老头的灯笼。
“哇!赵爷爷,您这好漂亮啊!”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灯笼,仿佛捧着一件珍贵的宝贝。
“你喜欢就行,那这个就给你了。”赵木匠又看向董爱军手里的灯笼骨架,“小伙子,你这个做的不错,再贴上皮纸就行了。”
白夏夏回头看了看董爱军的灯笼骨架,心里不禁有些泛酸。她刚刚只顾着做自己的,都没注意董爱军的手艺。这一看,才发现他的灯笼骨架做得比自己好太多。
“董爱军,你手艺不错啊!这真是你第一次做?”白夏夏怀疑道。
“嗯,赵爷爷教得好,我也没想到这么简单,一学就会了。”董爱军开心地回答,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简单?一学就会?白夏夏心里默默吐槽,脸上却保持着笑容,决定暂时不理会这个“学霸”。
哼!就她“学渣”呗。
等董爱军的灯笼也做好后,两人一起回到了知青宿舍。刚进院子,就看到大家都围成一圈,聚在院子里,热闹非凡。
“你们在干嘛呀?”白夏夏好奇地问道,眼神里满是疑惑。
“夏夏,你们回来了?快来看,玉珍在给我们灯笼上作画。”宋青青回头看到白夏夏,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招呼道。
白夏夏提着自己的灯笼,凑了过去。只见蒋玉珍正用黑色毛笔在红色的灯笼皮上勾勒着,一朵盛开的莲花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灯笼上跃出。
“没想到玉珍还有这手艺!真是深藏不露啊!”白夏夏惊叹道,眼神里满是惊艳。
蒋玉珍收好最后一笔,微微一笑,眼神里带着一丝羞涩:“以前在家跟我奶奶学刺绣,也被要求着学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太难的我也不会。”
“你太谦虚了!就你这水平,可比大部分人都画得好!你这画的水平,都可以给报社投稿了!”白夏夏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蒋玉珍眼睛一亮,眼神里透着一丝期待:“真的吗?你觉得我画的真的好看?”
大家都纷纷点头:“真的好看!”
蒋玉珍最近刚好写故事遇到瓶颈,听到大家的夸赞,心里突然有了新的想法。白夏夏看着蒋玉珍心动的样子,想了想说:“你这画确实可以投稿,但要想被选上肯定要有巧思才行。大家画的东西大部分都大同小异,也就画画水平不一样而已。你要想突出,可以尝试跟你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画,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蒋玉珍听了白夏夏的话,陷入沉思。
“哎!你现在别想啊,回头再想!你现在赶紧帮我们把灯笼画好呀!”白夏夏打断她的思绪。
蒋玉珍回过神,笑着说道:“好!先给你画好了吧!就你最着急!”
说着,她拿过白夏夏的灯笼,问她想画什么。
“给我画个狗吧,我属狗的,我也喜欢狗,嘿嘿……画可爱一点啊!”白夏夏想了想,眼神里满是期待。
最后,按照白夏夏的描述,蒋玉珍成功画出了一只“小砾”。
白夏夏看着那只胖乎乎、可爱的小狗,眼睛里满是惊喜:“哇,你画的太像了!”
“它叫小砾,是只可爱的工程师狗狗!”白夏夏看着有九分像的小砾,笑着介绍道。
大家看着白夏夏一脸开心的样子,以为她又在胡言乱语,毕竟白夏夏有时候说的话,他们确实也听不大懂。
只有白夏夏懂自己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