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端坐在御书房中,烛光摇曳,映照在她专注批阅奏折的脸上。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一名传令兵匆匆而入,跪地呈上八百里急报。女帝心中一紧,迅速打开,只见上面寥寥数语,却让她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不多时,众大臣被紧急召集至朝堂。大殿内气氛压抑,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
女帝神色严峻,站起身来,手中高举急报,说道:“诸位爱卿,边境急报,北蛮集结大军,意图侵犯我朝边境,来势汹汹,如今已兵临城下,诸位有何良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宰相王大人率先出列,躬身说道:“陛下,北蛮向来野蛮,此次来犯,不可轻敌。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使者前往,先探清他们的意图,或许能通过谈判化解干戈。”
武将李将军却不以为然,他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大声说道:“陛下,北蛮狼子野心,岂会轻易罢兵?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臣愿率大军出征,与北蛮决一死战,定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保我朝边境安宁!”
一旁的文官张大人皱了皱眉头,说道:“李将军,打仗岂是儿戏?一旦开战,生灵涂炭,百姓受苦。况且北蛮此次大军压境,实力不容小觑,贸然出兵,恐有闪失。还是应先以防守为主,再徐徐图之。”
李将军瞪了张大人一眼,哼道:“张大人,若只是一味防守,岂不显得我朝懦弱?长此以往,北蛮定会更加肆无忌惮。唯有主动出击,方能彰显我朝威严!”
这时,户部尚书刘大人也站了出来,面露难色:“陛下,若是开战,粮草辎重等军需物资耗费巨大,如今国库虽有储备,但也需从长计议,切不可仓促行事。”
女帝沉思片刻,目光看向一直未发言的太傅陈老:“陈太傅,您德高望重,见识不凡,对此事有何见解?”
陈老缓缓走出,轻抚胡须,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战与和皆需谨慎。谈判可作为缓兵之计,同时积极备战。派遣使者前往,可探听虚实,也向天下表明我朝爱好和平之心。而李将军所言主动出击,也并非不可行,但需做好万全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女帝微微点头,又看向众人:“诸位爱卿,陈太傅所言,可有补充?”
众大臣纷纷思索,各抒己见,朝堂上争论不休。女帝静静地听着,心中权衡着各方利弊。
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讨论,究竟会走向何方?女帝又会做出怎样的决策?是派遣使者求和,还是果断出兵迎敌?
女帝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众人,斩钉截铁地说道:“战!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我堂堂大夏国,岂会怕小小蛮族!我大夏子民,热血满腔,岂容蛮夷肆意践踏我疆土,欺凌我百姓!”
李将军听此,激动得热泪盈眶,单膝跪地,高声说道:“陛下圣明!臣愿为陛下冲锋陷阵,哪怕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女帝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李将军,朕命你为此次出征主帅,挑选精锐,即刻备战。朕相信你定能旗开得胜,扬我大夏国威!”
李将军重重地叩首:“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宰相王大人虽仍觉开战风险不小,但见女帝心意已决,也不再坚持求和之议,上前说道:“陛下,既然决定一战,臣愿全力筹备粮草辎重,确保前线供给无忧。”
女帝欣慰地说道:“有劳王爱卿了。粮草乃行军之本,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户部尚书刘大人也赶忙说道:“陛下,臣会调配好国库财物,全力支持战事所需。”
女帝看向刘大人,说道:“刘爱卿,此次军费开支巨大,你需精打细算,合理安排,既要保障战事顺利,又不可过度损耗国库。”
刘大人恭敬应道:“臣遵旨。”
文官张大人此时也站出来说道:“陛下,前线战事固然重要,后方安稳也不可忽视。臣愿协同各级官员,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让出征将士无后顾之忧。”
女帝点头道:“张爱卿所言极是。唯有后方安稳,前线将士方能安心作战。”
随后,女帝又看向众人,严肃地说:“此次战事,关乎我大夏存亡。诸位爱卿务必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朕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定能击退蛮夷,守护我大夏江山!”
众大臣齐声高呼:“陛下万岁!愿为陛下效死!”
散朝之后,李将军立刻奔赴军营,挑选精锐。胖墩得知要出征的消息,兴奋得摩拳擦掌:“终于能上战场杀敌了,让那些蛮族知道咱们的厉害!”
小个子士兵却有些担忧:“这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听说北蛮人高马大,咱们能行吗?”
力大牛拍了拍小个子士兵的肩膀:“怕啥,咱们经过这么多训练,还有李将军带领,肯定没问题!”
而在宫中,女帝看着边关地图,心中默默祈祷战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