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风叹了口气解释道,“我现在要是回去就直接做没有腥味的猪大肠目的性太强了,系统你忘记我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儿吗?”
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在奶奶和娘的看管之下,去哪里得知野生姜能够去除腥味呀?圣元朝的人们到现在都不知道生姜能够食用呢。
按照奶奶张氏的封建迷信的程度,估计第一时间就会把他送到某位大仙那里去“驱邪”。
而拜完师之后的谢清风就不一样了,他会认字会读书,他可以忽悠张氏说自己是从书上学来的知识。
【懂了,还是宿主考虑得周到。】
牛车悠悠晃晃地回了村,大丫和二丫在家里炒菜,林娘早就在村口等他们准备帮忙提东西。
张氏见到林娘可兴奋咧,婆媳二人挽着手在前面边走边唠嗑。
“林娘,俺跟你说那书肆里面的书可多咧,俺都是数不清。一进去就有股子读书人的味道,可香了。”张氏边说话边张大手臂比划着,想向林娘身体力行地展示里面有多少书。
“真的吗?娘,真的有这么多书?俺每次路过那里都不敢往里面看,真有那么香?”林娘好奇极了。
谢清风听到此处有些失笑,自家奶奶说话还真是......夸大。
“当然啦,恁别看那门面小,门面上面还有灰,里面的书可多可贵呢。一本书要一两银子呢!那书肆里面有两三个大柜子,里面全是书!”张氏说得唾沫横飞。
“我滴个乖乖,那这书肆不得价值几千两?”林娘惊呆了。
“可不是嘛,怪不得人人说书里有啥黄金屋,一本书都要一两银子,那么多书堆成个房子可不得是黄金屋嘛!”
……
到家后,大丫和二丫望着面前桶里的猪大肠,两双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似乎有些不可置信自家奶会买这种东西回家。
还特地从镇上带回来。
“奶——你买屎回来干嘛?”
两姐妹有种想把这桶屎给倒掉的冲动,就放了这么一会儿屋里已经有点臭了。
谢清风连忙上前护住自己的宝贝猪大肠,“姐,是我要买的。”
两姐妹更加不能理解了,狗儿买这玩意儿回来干啥?
张氏看到这桶猪大肠也愁死了,早知道在镇上不该听狗儿的撒娇一时糊涂买回来。吃又不能吃,放屋里还臭。
面对一家人凝视不赞同的目光,谢清风摸了摸后脑勺悻悻地尬笑。
林娘皱起眉头,“狗儿你真的太任性了,快把这东西倒掉。晦气死了,我在村口还没发现,提了一路回来,在村口就该把它倒掉的!”
婆母真的太溺爱狗儿了,这屎坨子买回来干嘛?肯定是狗儿在镇上撒泼打滚要婆母买的,要是她跟狗儿去镇上,肯定不会买。
谢清风动作很快,用尽自己全身的力量拎起桶往屋外面跑,边跑还边喊,“奶、娘——你们放心!我这就出去倒掉!”
“这还差不多。”林娘还算是满意自家娃的做法,不过婆母这般溺爱狗儿肯定是不行的。
转身就跟婆婆叮嘱道,“娘,您别太宠他了,该骂的得骂,该打得还是得打。”
张氏也自知理亏,用一文钱买桶屎回来这件事儿实在是太荒谬,要是传到村里估计以为她得了羊癫疯。
谢清风哼哧哼哧将桶提到自己屋头后面的窖洞里,圣元朝的百姓们每家每户都会在屋头后面打个窖洞来放食物,屋头后面没有山的村民也会打个地窖来存放东西。
这里面可凉快了,外面三四十度里面最多才七八度,是冷藏猪大肠最好的位置。
谢清风左看右看,将自己未来发家致富的猪大肠放到最里头的位置。
放好后拍了拍手上的灰,收工!
“狗儿——倒完了没有?吃饭啦!”
屋前头二丫在喊,谢清风赶忙应声,“来啦来啦——”
“桶呢?”二丫见谢清风没把桶拎回来。
谢清风信口胡诌,“我顺手放柴火屋了。”
“哦哦,也行,快进去吃饭吧。”二丫摸了摸谢清风的头,有几分心疼。
可怜的狗儿,想吃肉居然想到猪大肠身上了,她等会儿回屋刺绣得绣快点,多赚点钱到时候带狗儿去镇上吃肉包子去。
谢清风回到桌上吃饭时,不知道为啥他老感觉桌上的大人用股......慈爱的眼神望着他。
几乎是硬着头皮吃完的晚饭。
天才蒙蒙亮,张氏就已经在灶间开始忙活起来,谢清风还在睡梦中就被兴奋的二丫喊醒。
“狗儿狗儿,快起床,你今天要去拜师啦!”
“嗯好,我这就起来,二丫姐。”谢清风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整个人还有点懵懂。
吃过早饭后,谢清风身着粗布麻衣,背上背着大丫前些日子给他用竹条编的“书包”站在篱笆口等待李氏出来。
早晨微凉的夏风拂过他的衣角,略显陈旧但整洁的衣角随风飘动,却丝毫没有减少他那股坚定的精神气。
林娘在一旁看着可欣慰了,自家娃终于长大了。
“好了,清风咱们走吧。”张氏今日罕见地没有叫狗儿这个小名,其实她也不知道为啥,看到狗儿背着书篓有股书生气,她下意识地觉得不能叫贱名,配不上他家狗儿。
“好,奶你把腊肉放我背篓里吧,我背篓里还能放东西呢。”
“乖孙崽,奶提得动,奶力气可大咧。”张氏对上谢清风真诚的双眼,内心软成一滩水。她家狗儿咋这么懂事呢?!
说实话,她带过这么多孩子,谢清风是最好带的娃。晚上从来都不闹腾,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多多少少爱捣乱、闹腾。但她家狗儿一点都不闹腾,特别会疼人。
“那我牵着奶奶,不摔跤。”谢清风轻轻牵起奶奶的手。
张氏真的觉得很窝心,这娃,不白养。
“好好好,咱家清风牵着奶奶,咱们一起走。”
祖孙二人很快就走到谢正家门口。
他们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来求学,谢正家的石砖房前居然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谢清风数了下约莫着有五六十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