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他们也会聊当下的时势,但也只有年轻一点的人敢说,年长的大多会三缄其口,他们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
其实说的也都是原来多么艰难,现在多么安逸,因为这也是事实。
但年长的依然是不会说,别的什么都可以谈,就是最好别谈政治,小心隔墙有耳,更不要说在这大庭广众之下。
他们吃过说错话的苦。
只有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伟人也敢评说。
周兴国他们不爱听那些国家大事,也听不懂。
他们最爱缠着村里的老人讲故事。
一群小孩子围在周永齐身边,正在听他讲一个鬼怪的故事。
周永齐已经七十多岁,是周兴连的父亲。
他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可以说几天几夜,还都不会重复的。
后来周兴国大了,以为周永齐说的是聊斋故事。他仔细回忆后进行对比,发现并不是。
周永齐说的都是人们流传下来的故事,故事荒诞而神奇。
有的是他听过的,有的其实是他现编的,他故意说得十分惊险,目的就是想吓唬这些小孩子。
很多时候这些小孩子确实会被吓住,连撒尿都不敢一个人去。
要么是憋着,实在憋不住了,就叫上自己的好友一起去。
虽然怕,但他们还是爱听。
明明故事已经讲完,胆子大的还会问:“后来呢”。
任何故事也经不住小孩子不停这么问,难道非要把故事里的人物全部讲到死。
因为有了鬼,让他们已经知道,死并不是结束,可能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周永齐一般不会回答小孩子的“为什么”,“后来呢”这样的问题。
有的他也回答不上来。
有的知道他也不想回答,因为他知道,根本就回答不完。
周永齐通过故事,把他们带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那里有好人、坏人,也有斗争,更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让他们相信,天上有神仙,地下有鬼怪,而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人间。
他们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天上是如何的美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还能长生不老。
也会去想象地狱的恶劣,他们生活在没有阳光的黑暗世界,到处充斥着杀戮和血腥。
人间则是在这两者之间,既有神仙的美好,也有地狱的恶劣。
他们相信,多行善事,人可以成仙,去享受神仙的美好。那些恶事干多了的人,死后则会下地狱,去承受那无尽的痛苦。
夏夜,是一幅温柔而深邃的画卷,悄然铺展在天际与心间。
月亮,那枚古老的银币,悬挂在墨蓝的天幕上,洒下银纱般的清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
星星点点,像是遗落在宇宙中的珍珠,闪烁着,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微风轻拂,带着白日里残留的温热和夜晚特有的凉爽,穿梭于树叶之间,发出沙沙的响声,宛如大自然最悠扬的小夜曲。
偶尔,一两只夜行的猫悄无声息地掠过,只留下眸中闪烁的绿光,在这宁静的夜晚添了几分神秘。
远处的蛙鸣与近处的虫鸣交织成夏夜的交响乐,此起彼伏,让人的心灵得到了莫名的慰藉。
而在这片宁静与喧嚣交织的夜色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或沉思,或遐想,让心灵在这无边的夏夜里自由飞翔,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夏夜,不仅是一个季节的交替,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之外,找到了一丝安宁与清凉。